梁煦亮
【摘要】“體育思政”是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全新的教學理念,為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提供了基礎。本文主要探討在田徑訓練中滲透思政教育的意義,并通過對現狀的分析,提出相應的滲透策略。
【關鍵詞】初中體育;思政教育;田徑訓練;滲透策略探究
田徑運動是初中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可以提升學生健康水平,還可以排解學生的壓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思政教育在田徑訓練教學中滲透的意義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體成長和發育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學生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建立的重要階段。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都開始重視學生的體育教育。而良好的體育教育,可以提升學生個人身體素質,獲得健康幸福的生活。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其身體狀況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建設,對于我國人才培養戰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田徑運動可以強健學生的體魄,磨練學生的意志,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將思政教育融入到田徑訓練教學中,可以提升學生的政治認知、政治信仰及愛國主義精神等。在思政教育和體育教育的雙重作用下,學生的政治意識、品德素養、審美能力、智力能力等方面都能獲得同步發育。
二、思政教育在田徑訓練教學中的融合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進步,很多教育專家開始就體育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開展了討論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盡管和國外相比,我國的體育思政教育發展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這已經為促進我國青少年全面綜合發展提供了道路和方向。目前,在眾多的體育思政教育探索中,大部分教育家和學者更多的是圍繞高校體育來展開研究,缺乏對初中階段體育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滲透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中體育思政教育的效果。為了解決初中體育思政教育的困難,國家出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等文件政策,給初中體育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了良好條件和基礎。另外,由于教育體制的影響,在我國初中體育教育中,尚存在一些阻礙體育思政教育開展和推廣的因素,尤其是對初中體育田徑運動的影響最為明顯。
(一)學校不夠重視田徑課程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體育教育也被搬上了初中教育的重要位置。《初中體育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教師通過趣味教學、游戲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幫助其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但是,體育新課標和傳統體育教育的“沖突”,導致大部分體育教師在改革教學方法中,過于強調學生興趣的培養,而忽視了體育運動的本質。因為缺乏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和提升的重視,學生參與體育田徑運動的興趣也隨之降低。
(二)學生缺乏田徑運動興趣
在田徑運動課程中,初中生除了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完成課程外,還需要掌握一些田徑運動的基本動作,如,走、跑、跳、投等。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基本動作,教師會通常采用枯燥的、單一的、反復的訓練,缺乏趣味性的引導。另外,學生在初中階段不再像小學生那樣愛好奔跑,開始對球類運動產生興趣。學生在球類運動中,可以重新找到游戲的趣味性、娛樂性,而且球類運動的運動技巧相對容易摸索出來,學生無需進行刻苦的訓練即可輕松掌握。而田徑運動,除了需要掌握必須的基礎技巧外,還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爆發力、耐久力、速度等多個層次能力,與初中生新、奇、特的發展規律不相符,從而導致學生缺乏相應的參與興趣。
(三)教師教學方法存在問題
另一個導致初中體育田徑教育問題存在的原因,是教師體育素養水平。田徑運動是一項看上去非常簡單的運動,但其中包含了很多競技技巧和方法。在教學中,很多初中體育教師向學生講授田徑技巧的時候,通常都會采用口口相授的方式,將技巧、方法以理論知識的形式照搬照抄下來,期望達到提升學生田徑素養的目的。然而,初中生對于這種教學方法,并不“買賬”,而且理論知識并不利于學生進行記憶,很多學生在課上學習后課下就忘記了,難以形成有效的田徑教學效果。另外,個別田徑教師只注重學生在田徑運動中的表現,缺乏對學生的關心和關注,常常出現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受傷的現象,影響了學生學業的進度。
三、思政教育在田徑訓練中的有效滲透策略
(一)深挖思政內涵,加強隊伍建設
“課程思政”是近年教育領域中全新的、綜合性的教育理念,其目的是借助課程和思政內容的融合,實現思想道德法治教育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強調學科與思政間的協同發展,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和育人效果,早日實現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成。在初中體育活動中,體育教師除了講解常規的田徑運動知識、技巧和方法外,還要重視思政內容的融入,例如,愛國主義精神、集體意識、團隊精神、拼搏奉獻精神等精神文明的建設。教師通過體育知識和思政內容的同步講授,互相融合、相互促進的方式,增加學生的體育素養和思政水平。在我國傳統教育思想中,“師者”的作用是“授業和解惑”。因此,體育教師在田徑運動中融合思政內容的時候,首先需要確保自身具備較高的體育素養和思政水平,當學生在向教師索要“一瓢水”的時候,教師可以送給學生“一桶水”,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政治覺悟和政治意識,完善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特色發展觀。因此,作為初中體育教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思政內涵,不斷提升自身的素養和技能,重視體育思政內涵以及其滲透的方式。在初中田徑課程教學中,利用田徑內容和思政內容共通的部分,為實現二者的有效融合打好基礎。
(二)尊重學生差異,科學合理評價
在我國教育中,采用的人才應試選拔制度,學生想要進入高一等級的學府,都需要通過考試,從而針對學生的能力、水平對其進行分類。因此,在初中教育中,大部分教師都非常重視教學評價,良好的教學評價,能夠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另外,初中生來自不同的小學,無論是在生理、心理方面,還是在體育基礎方面,必然存在差異。所以,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參與性,做到因材施教,從而調動學生參與課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體育田徑運動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差異和體育評價,建立科學、完善的體育評價體制。
例如,教師在講解完接力跑的技巧和規則后,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檢查,針對學生不同程度的回答給予多元的評價。教師:“A同學,你說下1棒和3棒應該跑哪個道?”學生A:“應該是里道,因為1棒和3棒需要完成的部分屬于彎道,往里道跑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教師:“回答不錯,大家鼓掌,那么,B同學你說下1棒起跑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教師在對學生評價的時候,盡可能減少負面評價,而是采用鼓勵和引導的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學生的參與狀態。
(三)開展競賽活動,重視生本理念
教師在開展田徑教學的時候,需要順應學生發展規律,融入趣味元素。同時,需要做到重視生本理念,將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通過設計多種形式的活動,不斷提升學生興趣,時刻牢記“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從而激發出學生參與熱情,讓學生在田徑運動中尋找到學習的樂趣。例如,學生在練習投鉛球的時候,教師:“大家每四人一組,每四組一隊,投擲成績最差的一組需要回答老師一個問題哦!”經過議論投擲后,D小組的投擲成績最差。教師:“就你們小組了,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有哪些?”D小組:“熱愛祖國,矢志不渝;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維護統一,反對分裂;同仇敵愾,抗御外侮。”教師:“回答不錯。下一輪四項基本原則內容是什么?” E小組:“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通過提問懲罰代替了體力懲罰,在調動學生參與訓練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學生的政治思想,有效地實現了體育和思政的相互融合。
四、結語
“體育思政”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當遵循學生發展規律,結合實際,制定出符合學生學情的思政內容,為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終身運動精神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孫萍.思政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滲透[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 (11): 162.
[2]林賽花.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途徑芻議[J].黑河學院學報,2018, 9(10):40-41,44.
[3]朱冬碧.思政教育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滲透與融合[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9(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