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各個行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人才需求、要求也逐漸增加。在這一背景下,畢業生逐漸出現不良的就業心理,如擇業能力差、自我期待過高等等,增加學生的就業難度。為了提升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文章以就業危機背景下畢業生就業心理為研究對象,對當前畢業生的就業心理進行分析,基于造成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因素,對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對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就業危機;畢業生;就業心理;跟風心理
引言:畢業生就業十分重要,是推動國家經濟建設,促使和諧社會發展的關鍵。由于種種 因素,畢業生在就業的過程中出現消極的心理,影響學生的就業與發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就業畢業生就業心理進行分析。
1就業危機背景下畢業生就業心理
1.1就業期待過高
自我認識過高,是畢業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畢業生就業的過程中,會選擇一些與自身能力不符的崗位,認為自己可以勝任企業中比較重要的崗位。但是由于學生實踐經驗不足,且不具備社會經歷,所以被企業錄取的概率很小。在這一環境下,畢業生容易出現挫敗的心理,出現消極的就業情緒。部分單位在招聘的過程中,給予畢業生的福利待遇與薪資相對較低,使學生出現較大的落差,最終影響畢業生的就業。
1.2出現跟風心理
在畢業生就業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出現跟風心理。在這樣那樣因素的影響下,部分學生并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在就業時看到哪個崗位應聘人多,就會將該崗位作為自身的就業目標,忽略自身實際需求與專業能力[1]。此外,有部分學生會受家長想法的影響。如有的家長希望學生能夠考事業編,這時學生就會跟隨家長的意愿參與事業編的考試中,忽略自身的興趣愛好,影響就業方向的同時,影響自身未來的發展。
1.3擇業能力一般
通過對當前畢業生就業情況的分析,發現大部分學生在畢業后并沒有直接找工作,而是就業的希望寄托給家長或者朋友,希望通過其他人可以獲得理想的工作。這一情況在高校中普遍存在,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2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
第一,學生自身的問題。在畢業生就業的過程中,之所以會出現就業崗位期待過高、跟風心理、擇業能力一般等問題,就是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忽略日常經驗的積累。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過分重視理論知識學習,認為理論知識可以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忽略了自身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正是因為此,導致部分學生在畢業后無法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出現各個方面能力相對較差的情況[2]。
第二,學校問題。學校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忽。略了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教學,致使部分學生就就業出現過高的期待,無法適應崗位要求。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是讓學生正確認識自身能力,樹立正確擇業觀的關鍵。但是學校對這一內容的重視程度不高,將教育的重點全部放在專業教學中,所以影響學生職業規劃意識培養,無法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第三,家長問題。日常學習生活中,家長對孩子的干涉過多,希望孩子能夠跟從自身的意愿,做好日后的就業擇業工作。在家長的影響下,部分學生產生的“躺贏”的心理,培養造成擇業能力差的情況出現。
3解決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對策
3.1提升學生自我認知
為了解決畢業生就業心理的問題,需要從學生方面入手,使學生對自身的學習能力、職業素養等形成正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角色與社會地位,并將此作為就業的依據,避免在就業求職的過程中出現自我定位過高的情況。在學校教育工作中,可以針對畢業學生的心理問題,組織相關的教育活動,如利用思想政治進行教育工作,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發展意識與自我認知能力,使學生明確什么樣的崗位工作適合自身,如何在崗位中實現價值,展示自身的魅力等等。
此外,學校還應提升對就業指導教學的重視,結合學生的專業開展個性化教學,讓學生學會職業規劃,并根據此進行就業,提升自身的就業能力。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時能夠培養學生自我認知能力,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就業中。
3.2創建良好的就業環境
為了提升畢業學生積極就業情緒,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對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就業環境,減輕學生的就業壓力。首先,政府需要根據根據市場的發展情況、高校教育水平,出臺相關的政策,將此作為學生就業發展的支持,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其次,社會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的發展需求,未來的發展戰略目標,增加企業崗位,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拓展畢業生的就業途徑。此外,學校可以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利用定向培養的方式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
通過企業與政府的努力,解決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提升學生積極主動擇業意識與能力,為畢業生就業提供驅動力。
3.3加強學校教育
學校是解決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的重要媒介,也是推動學生就業發展的關鍵。在實際工作中,學校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提升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明確思想政治對學生心理畢業生就業的積極影響,并要求相關教育工作者根據畢業生的心理問題、學生未來就業中潛在的問題,制定教學計劃,開展個性化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應性[3]。
第二,對畢業生進行個性化指導,結合以往畢業生崗位工作者就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個性化的指導,端正學生的就業態度,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樹立積極的就業觀念,為就業打下基礎。
第三,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機會,鼓勵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積累經驗,提升自身的就業能力與水平。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就業危機背景下,需要學校、社會發揮自身的優勢,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就業環境,提升學生的抗壓能力與社會實踐經驗,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就業中,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獲得滿意的崗位。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意識,使其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優化自身就業發展能力,促使畢業生更好的就業與發展,為國家各個行業輸送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金雪,張莉.心理韌性視角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壓力及應對能力提升研究[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1,41(04):86-90.
[2]谷家川.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及應對策略分析[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0,36(01):39-41.
[3]李元建,薛燕飛.淺析高職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調查及應對策略——學前教育學院畢業生就業心理優化初探[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9(01):13-16.
李蘇怡 ?出生年月 1975.02 ? ? 工作單位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 籍貫 山東棗莊 ? ? 民族漢 ?性別 女 ? ? ? ? ? 職稱 ?講師 ? ?學歷 本科 ? 研究方向 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