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玥
摘要: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很難滿足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反而會影響其學習效率的提高。數學是現在學生需要學習的一門課程,其知識點相對來講比較抽象和復雜,大多數學生在學習時都會遇到困難。所以本文針對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問題情境創設展開研究,情境創設也是當前教育活動中常用的一種手段,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使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活動中,進而減輕教師授課壓力,且保障其數學學習成績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數學;問題情境;策略
在高中階段開展數學科目教學,不僅要為學生傳授學科知識,更要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模式,促使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高。結合問題情境在各學科的使用情況發現,有效創建問題情境有助于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增強學生數學能力。
一、高中數學教學現狀
1.1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現階段,高中數學教學效率比較低下,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致使整個教學進度受到影響。本身數學就不同于其他文學類學科,知識點相對來講比較抽象和復雜,大多數學生在學習時會喪失原有的學習興趣,這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而教育者并沒有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導致學生難以在課堂活動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反而會對后續教育活動的發展造成阻礙。此外,鑒于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也會影響他們對數學學科的看法,不能掌握此學科的奧妙之處,無形之中也會對教育工作造成阻礙,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
1.2教學氛圍不夠理想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復雜的學科,很多學生在學習時會受到各方因素的影響,而難以提高學習成績,特別是對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講,由于教學氛圍不夠理想,存在的問題比較多。而良好教學氛圍是推動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基礎,但是實際上由于部分教育者忽視教學氛圍的營造,致使學生在一個枯燥且有壓力的環境下學習,久而久之,就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成績的提高。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
2.1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內驅動力
在高中數學課程教學中,為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優化課堂,教師需從新課導入環節著手,運用問題情境的方式導入新課主題,激活學生的內驅動力,使其對新知識的學習與探索充滿期待與渴望。例如,在集合的概念教學實踐中,教師先出示一些實例:正整數1,2,3,…;中國古典四大名著;2018年足球世界杯參賽隊伍;《水滸傳》中梁山108好漢;《三國演義》中的桃園三結義;到線段兩端距離相等的點等。據此創設情境,引出問題:這些實例中的對象分別是什么?有哪些共同點?吸引學生主動思考與交流,過渡:在這里,集合是常用的一個詞語,大家感興趣的是問題中某些特定對象的總體,而不是個別的對象,所以引出一個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課題)。接著,教師給出集合的概念,提出問題:上述幾個實例能構成集合嗎?假如是集合,元素分別是什么?引領學生繼續分析實例,發現均為集合,指導他們指出各個集合的元素,發現元素與集合是從屬關系。
2.2創設生活問題情境,學生快速理解知識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與現實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學科,雖然高中數學知識抽象難懂,但是和實際生活仍然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不僅教材中蘊含著不少生活化元素,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更是有著廣泛的運用。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運用問題情境優化課堂教學時,應當努力尋求所授內容同現實生活之間的結合點,將一些生活化現象引入課堂上,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帶領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化環境中主動思考、分析與解決問題,輔助他們快速理解新知識。比如,在講授隨機事件與概率這一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先列舉一組生活中的例子,如體育彩票搖獎時,將10個質地和大小完全相同,分別標號0,1,2,…,9的球放入搖獎器中,充分攪拌后搖出一個球,觀察這個球的號碼;拋擲一枚質地均勻的硬幣,觀察落地時哪面朝上;在一批燈管中任意抽取一只測試壽命等。引出問題,這三個隨機試驗具有哪些共同點?組織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合作交流,使其得出共同點:能在相同條件下進行;所有可能結果明確可知,且不止一個;每次試驗總是恰好出現在這些可能結果中的一個,但事先不能確定。之后,教師追問:你們能寫出這些隨機試驗中所有可能的結果嗎?引導學生用集合的方式來表示所有結果,讓他們深入學習、研究隨機事件的概率。
2.3營造直觀問題情境,增強學生認知水平
高中數學知識有著顯著的抽象性特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通過多媒體設備或者實物道具轉變知識的呈現形式,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化與形象化,從而激起學生的感性思維,強烈刺激他們的視覺感官,使其認知水平得以增強。在這里,以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教學為例,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個“海上升明月”的動畫,從中截取三幅具有代表性的畫面,分別是月亮從海平面升起一部分、剛好完全升起、全部升起。由此營造直觀化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將海平面抽象成直線,月亮抽象成圓。設置問題: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有幾類?使其認真觀察圖形,啟發他們從中獲取與判斷出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獲得直觀認知。之后,教師提出問題:在初中,大家是怎么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如何利用直線與圓的方程來判斷?引導學生回憶舊知識,從幾何視角及通過直線與圓的方程說明判斷的方法,訓練他們抽象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思路與方法,強化認知水平。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階段,有效構建問題情境可使學生主動進行思考,針對這一優勢,教師須在考慮多方面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高中數學資源來為學生構建起更合理與科學的問題情境,保證學生思維能力可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得到培養。
參考文獻
[1]王彩.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家長,2020(33).
[2]劉武.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J].赤子(上中旬),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