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霞
摘 要:隨著當今社會信息化的不斷發展,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遇到了新的挑戰和危機。傳統文化作為國家發展歷程中延續和存留下來的重要瑰寶,起到建構正確觀念促進道德發展的重要作用,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到古詩詞中的傳統文化與教學特色,并能夠選取更加合理的教學方式,使古詩詞學習變得更加高效。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也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傳承與發揚我國傳統文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傳統文化
前言:
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著不同朝代、不同內涵的古詩詞,這些文章中意境深遠,并成為小學語文教育體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重點內容。古詩詞不僅具有優美的旋律,還包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茖W展開古詩詞教學,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促進傳統文化的滲透,使古詩詞教學更加高效,引導學生在古詩詞的學習中傳承傳統文化。
一、感受古今,從古詩詞中探索濃縮歷史
古詩詞抒發著作者的個人情感和個人經歷,也承載著不同年代的歷史溫度。在小學階段,對古詩詞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生通過對不同朝代詩詞的探索與感受,了解到不同時期具有特色的詩詞創作手法與切入方式,對學生文化素養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詩詞的演變過程,彰顯著朝代的演變過程,從歌謠到四言詩,從唐詩到宋詞,不同朝代詩人對詩詞的展現方式都有著一定區別[1]。那么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對古詩詞展開討論與學習,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使學生感受到細膩且不斷變化的國家歷史。且通過對不同作者在不同時期所寫下的詩詞,感受不同的溫度和想要表達的故事內容。深刻了解作者既想要抒發個人情感,又在描述國家動態與社會現狀的想法。
例如:以“詩圣”杜甫為參考,其一生不同時期創作的詩詞都具有非常鮮明的風格,如《望岳》一詩彰顯出杜甫對其未來生活的展望,更流露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表現其不怕困難的雄心與豪情壯志。而《登高》一詩則帶有豐富的政治內容與對自身命運的不甘與感慨。同一詩人在不同階段所創作的詩詞亦如此,當學生在對不同內涵的古詩詞進行探索時,則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對其中包含的傳統文化等等進行感悟。
二、感受精神,從古詩詞中探索民族氣質
民族文化與民族意志都是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古詩詞中感受傳統文化內容,有利于學生建構更加全面的人生觀與價值觀[2]??梢允箤W生通過對不同詩詞中彰顯出來的內涵,對自身進行優化,探索古詩詞中包含的民族精神與氣質,并將這些氣質與精神融匯到自己身上,通過傳承,將其發揚于身后人。詩詞作為一種作者表達心靈的文體,是抒發內心情感,倒映出詩人氣質、性格等多方面的創作形式。一更加簡潔明了且直觀的方式,彰顯出不同作者的性格與想要表達的內涵。
例如:通過對屈原所做詩詞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高潔。通過對陶淵明所作詩詞的學習,結合《桃花源記》等等,可以清晰感受到其中包含的淡泊名利,和高遠的志向。通過對杜甫詩詞的學習,結合其不同時期的創作內容,感受其一生的蹉跎和頓挫。而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學習,即使不同朝代的詩詞之間其創作傾向存在千差萬別的不同,但在面對民族精神與氣質上,卻恰為自然的融合一體。也就是說,通過帶領小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學習,感受不同詩人的心靈所想和內心深處的倒影,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發展,更使學生能夠對這些精神進行傳承。使傳統文化的滲透變得更加巧妙,為學生今后弘揚與傳承傳統文化奠定重要基礎。
三、感受內涵,從古詩詞中感受文化底蘊
古詩詞中蘊含著我國豐富的文化內涵,更是其他文化形式無法替代的文體,在對中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滲透過程中,結合古詩詞進行教育是一種非常恰當的形式。古詩詞經千古流傳而不衰,正是由于其深入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們能夠通過對古詩詞的閱讀感受,作者的情感并產生共鳴,借助簡潔明了的詩詞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抱負[3]。古詩詞內容豐富且具有很強的畫面感,教師帶領學生結合對古詩詞的學習進行想象,可以促進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對于教學來說具有很強的豐富性,也是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形式之一。同樣的學生也能夠通過對古詩詞的探索,感受傳統文化底蘊,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文章中包含的傳統文化,并將其滲透到生活與學習當中。
例如:通過對南宋詩人文天祥《過零丁洋》這首七言律詩的學習,感受其中包含著的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懷與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行為。使學生的人生觀受到正向影響,讓學生通過對全詩展現出來的內涵與情感進行分析和賞析,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與傳統美德的認識。結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表明個人志氣的句子,探索文天祥詩格與人格的渾然一體,以及豪放灑脫的性格與能夠為國家正義事業英勇獻身的精神。感受傳統文化和民族氣節的高亢與氣勢,使學生通過對詩詞的共鳴,產生將其弘揚與傳承下去的情感與想法。
結論:綜上所述,我國傳統文化是千年流傳下來的重要內涵,是促進人們三觀建構的重要依照。古詩詞包含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其中不乏抒發自身愛國主義熱情、面對現實感到不公和竭力反抗的情感,而這些情感都是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到古詩詞中包含的歷史內容與重要內涵,以更加多樣的形式帶領學生展開探索與發現,使學生通過對不同朝代詩詞、不同作者詩詞的學習與思考,促進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參考文獻:
[1]鄭寶珠.小學古詩詞吟誦教學策略創新探索[J].新教育,2022(05):117-118.
[2]陸海亞.渲染意境 走入詩境——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淺析[J].小學閱讀指南(高年級版),2022(Z1):60-62.
[3]談蕓.讓課堂充滿“詩情畫意”——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究[J].求知導刊,2022(03):41-43.DOI:10.14161/j.cnki.qzdk.2022.03.007.
本文系邢臺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一般課題《小學段古詩詞對延續傳統文化的有效性研究》(課題編號:2101262)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