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玉玲
【摘要】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是一個班級共有的理想信念和奮斗目標。班級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約束、凝聚、感染、鼓舞的作用,一個班級的發展動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內驅力就是班級文化的有效建設。而紅色文化包涵著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財富,對班級文化的建設具有重要的導向和承載作用。恰當發揮紅色文化的革命情感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能夠堅定學生傳承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學生牢固樹立并踐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文章系統分析了紅色文化在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融入的意義及策略,以期為初中班級管理文化創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班級管理;紅色文化;融入;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2)08—0040—03
紅色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精神內涵,將紅色文化融入到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同時也能為做好初中班級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就紅色文化在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的融入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1.相關文獻特征簡析。筆者通過收集、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從發表的期刊來看,筆者發現一些學術期刊較少刊登以“紅色教育”為主題的文章,所發表的大多都是一般性期刊;其次,從文獻研究機構來看,高校仍占據著主導地位;最后,從文獻內容來看,大多仍是一些經驗總結性的文章,專業嚴肅的學術論文較少。
2.相關研究評析。筆者通過文獻搜索發現,“紅色教育”這一概念最早源于張根甫主編的《嘉興年鑒》[1]。對于紅色教育的含義,劉黨英認為,紅色教育就是紅色文化的教育,兩者同屬一個概念[2]。管仕廷則認為,紅色文化以“紅色”為主題、為核心,在內涵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范疇里,如關于理想、信仰、道德追求、奮斗目標、奉獻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內容都屬于紅色文化的范疇[3]。陳帥等人則直接將紅色教育稱作紅色文化教育,不進行區分,這也充分說明了紅色教育與紅色文化之間密不可分[4]。
1.有助于引導初中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將紅色文化融于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給學生以知識的汲取、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能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進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2.有利于引導初中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紅色文化是對中華優秀傳統和世界文化的繼承、發展及創新,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制度、道德、革命精神等多種優秀傳統,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主力軍,將紅色文化融于班級文化建設中,有助于將學生的個人理想與中國夢聯系在一起,與時代的發展同步。學生只有愛祖國,歷史的責任感才能越強烈,人生的目標和信念才能越堅定。
3.有利于培養學生品行素養,塑造初中生良好形象。紅色文化具有天然吸引力,具有催人奮進的正向影響力,因此,循循善誘引導每一位學生,從懵懂走向知性;從書本走向實踐,實地研學感受紅色文化,學習老一輩革命英雄精神,領悟革命先驅者為了人民勇于獻身的崇高品質,有助于促進初中生養成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與民族氣節,使其逐步脫胎換骨成為有志向的追夢人。
1.結合紅色文化精神,創設班級文化氛圍。學校是學生除家庭外置身時間最長的地方,也是學生學習成長、汲取知識技能、全面發展自我的重要途徑[5]。對此,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民主的班級氛圍,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就是每一位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班級文化主要以價值觀念的形式出現,潛藏在班級成員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中,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然而,這種影響一旦產生,其效果又是顯著的、久遠的,有的甚至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6]。紅色文化的產生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土壤,紅色文化中諸如樂于奉獻、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求真務實、不忘初心等精神實質,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是對歷史文化傳統、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在班級文化氛圍中體現紅色精神元素,使學生受到紅色文化熏陶,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首先,在以紅色文化為核心的班級文化氛圍創設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以營造溫馨的教室環境為核心,將紅色文化資源體現在班級教室的環境營造內容中,從而促使學生置身于紅色文化氛圍中[7]。比如,通過設置“圖書角”“衛生角”等環境布置,讓紅色教育滲透到班級的每一個角落,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紅色教育熏陶。
其次,在以紅色資源為核心的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班主任可以通過紅歌賽、主題班會、“講紅色故事”等活動,大力宣傳紅色革命精神,營造特色文化濃郁氛圍,讓學生在參與中感悟愛國主義精神[8]。
2.開展紅色文化活動,提升學生體驗能力。在班級內開展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育人活動,具有以下功能:一是對班級文化的建設具有導向功能,不僅能引領學生個性行為和集體行為,還能引領班級整體發展的方向,驅動學生形成強烈的責任感和班級榮譽感[9]。二是對班級文化的建設具有滲透功能,紅色文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滲透作用,它能潤如細無聲地進行教化,持續地感化學生的思想和品行。三是對班級文化的建設具有激勵性功能,紅色文化倡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健康的審美觀、良好的人格品質,紅色文化能夠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教育環境,激勵學生勵志成才[10]。
針對初中班級管理工作開設紅色文化實踐活動,可以通過參觀紅色文化基地或博物館的形式為核心,通過班級集體性的實踐活動開展過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被充分激發。比如,高臺的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它的前身是高臺烈士陵園,園內掩埋著紅西路軍轉戰河西、血戰高臺壯烈犧牲的紅5軍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等近3000名革命先烈的忠骨,對此,學校可以讓學生在寒暑假期間走出去,跟隨父母前往此地,讓學生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同時,可以在重大節日進行紅色教育系列安排,如三月份結合學雷鋒活動月,組織學生學習雷鋒助人為樂精神;七月份結合建黨節組織學生開展黨史知識競賽;十月份結合國慶節舉行紅色歌詠比賽等,讓學生感受愛國主義高尚情懷,使革命精神融入學生的心中。此外,還可以在班級精選《歌唱祖國》等愛國歌曲,利用音樂課高唱紅色歌曲;教師向學生推薦革命戰爭歷史小說,讓學生感受革命先輩集體主義與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使學生感受建黨百年偉大成就;組織學生學習優秀青年團員先進事跡,組織學生參與紅色小組等創建活動,提高學生的文明道德素質。通過調查發現,在參觀類實踐活動的輔助作用下,可以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3.在班級管理機制中,加強融入紅色精神。班級管理機制的建立是初中班級管理工作的基礎,它與小學階段的班級管理機制相比有著較大的區別,因為初中時期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對于初中階段學生的班級管理機制建立要注重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作為班主任,應結合科學的引導方式,以學生為主體,以此促進強化班級管理機制的制定及落實效果。對此,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機制的建立工作中,引導學生結合紅色文化精神制訂班級管理制度,充分體現學生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主人翁”身份,使班級管理機制更加貼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內容[11]。
4.班主任加強引導,強化榜樣作用。初中階段的學生可塑性較強,也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班主任又是和學生交流、距離最近的人,班主任自身的行為、語言都對初中生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對此,要想提升班級管理效果,發展初中生的核心素養并促進提升紅色文化精神的運用效果,就需要以班主任的榜樣作用為基礎與核心,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使學生在班主任的熏陶作用下提升自身綜合素養[12]。同時,班主任在實踐活動的參與過程中,要與學生形成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增進師生友好關系,提升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進而將榜樣作用不斷拓展和發揚[13]。
總之,紅色文化資源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有著重要的價值,作為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特點等精心制訂教學方案,讓學生逐漸了解紅色文化,產生情感共鳴,激發其對民族和祖國的熱愛之情,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和綜合素養,構建文明和諧的班級。
參考文獻
[1]張根甫.發揮“紅色教育長廊”教育基地作用[M].嘉興:方志出版社,1998.
[2]劉黨英.我國大學生紅色教育研究文獻綜述[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9).
[3]管仕廷.論紅色文化的內涵與特征[J].傳承,2012(13).
[4]陳帥.加強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1.
[5]熊文清.論紅色文化在高校班級建設的作用與實施策略[J].黨史文苑,2016(18):68-70.
[6]劉琢卓.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紅色文化及教學策略研究[D].西安:陜西理工大學,2021.
[7]白欣雨.統編本初中語文紅色文學作品教學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20.
[8]高石磊.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19.
[9]付隆煒.海南省“紅色文化”資源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海口:海南師范大學,2017.
[10]劉美彤.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實現途徑[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34):10.
[11]段羽涵.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究[J].漢字文化,2020(22):186-187.
[12]韋紅霞.紅色文化有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1):89-91.
[13]籍卓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文化資源的融入[J].濟南職業學院報,2019(04):45-47.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