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要:高中歷史作為一門具備較強綜合性的學科,受核心素養影響,歷史教學可以讓高中生形成正確三觀,與此同時還可以讓高中生深入了解國外、國內歷史發展特點,對高中生未來發展及進步產生不小的影響。歷史老師傳授知識時,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思路,不僅能讓高中生增強學習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的歷史核心素養。基于此,本文在核心素養視域基礎上,對高中歷史相關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了進一步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策略探究;高中;核心素養;歷史教學
通常來說,核心素養指的是教育工作人員根據受教育者各方面狀況、教學有關目標及要求,針對他們某一課程相關綜合能力提出對應的培養標準。在某種程度上為老師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指明了方向,為優化高中歷史相關課堂教學的形式及策略提供一定的指導。
一、完善教學環節,建立時空框架
從高中生學習角度考慮,開展歷史學習時,高中生學習的主動性是他們構成清晰歷史時空觀的基礎。老師能夠在高中生進行自主學習時鼓勵他們,增強高中生學習自信,指導高中生深入探究各歷史事件間發展的脈絡,明確歷史事件出現的原因[1]。是否能夠有效落實此點,對課堂教學整體質量及效率產生直接的影響,同時也是高中生能否提高歷史思維能力的核心。第二,歷史老師能否實現課堂教學所預設的目標,會對高中生歷史有關知識架構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歷史時空觀的完整性及準確度。歷史老師開展日常教學時通過和高中生積極溝通,明確全體高中生實際狀況,在設計教學內容、選擇并落實教學模式等層面展開相應合理調整。歷史老師在課堂中可以借助教學內容及教育媒體來激發高中生學習興趣,針對重難點的知識展開深入探究,使高中生具備一定的認知態度,夯實歷史知識基礎,按照高中生在課堂中實際的表現,反映高中生歷史能力及思維[2]。
二、深化歷史知識,培養高中生解釋能力
歷史是一門具備較強現實性與學術性的學科,高中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應具備一定的求知欲。因此,歷史老師日常開展教學時需要針對歷史知識展開深化教學,重視聯系好高中生學科興趣,其關鍵目的在于爭取每堂課高中生都能獲得學習獨特體驗,充分激發他們的探究及學習欲望。這樣做高中生才可以主動參加課堂教學活動,用積極態度來分析及研究歷史事件,同時與今事展開比較及聯系。開展歷史教學時,歷史老師針對同樣的內容可以要求高中生從后續影響、內在差異和歷史背景等不一樣的角度展開探究,盡可能對歷史知識展開多維度探究[3]。
比如,在教學《中外歷史綱要(上)》(部編版)中《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相關知識時,歷史老師能夠運用多媒體向高中生展示初中時期學習的相關知識。這樣做不僅能夠復習及鞏固所學知識,還可以大致梳理春秋戰國時期的特征。接下來歷史老師能夠使用提問法在課堂中引導高中生展開深入探究,具體設問如下“為什么在戰國時期會發生非常多的變法運動?”、“思想文化這一領域之中為何會產生‘百家爭鳴’這一局面?”高中生能夠針對此類問題展開細致思考,將課堂教學需完成的有關任務交給高中生主動探究。鼓勵高中生將史料看作依托,以理解歷史為前提,高中生能夠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大變革這一角度展開探析,將個人代入相應的場景之中針對歷史事件展開客觀評判及理性分析,明確不同抉擇之下的時代背景。這樣做一方面減少了高中生學習、老師教學的難度,強化高中生學習及探究歷史知識的欲望,另一方面增強了高中生歷史解讀能力,推動他們歷史思維邏輯的有效發展,構成發展、辯證、客觀及全方面的眼光,為高中生處理現實有關問題提供一定的條件[4]。
三、重視價值引領,激發家國情懷
眾所周知,歷史記載著人類不同發展階段的信息。一個國家、民族的發展及傳承均無法離開歷史。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推進,我國越來越重視歷史學習,爭取讓所有公民均具備一定家國情懷以及歷史素養。這就要求歷史老師不斷創新教學的模式,可以全面考慮高中生學習狀況、歷史知識教學成效等,將正面發展目標看作關鍵,為社會建設培養越來越多優秀的接班人,強化高中生家國情懷[5]。
比如,在教學《中外歷史綱要(上)》(部編版)中《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相關知識時,通過學習中國近代史有關知識,高中生可以針對“公車上書”這一歷史事件進行解讀,將其看作近代中國人為追求民族獨立、挽救民族危亡做出的不懈努力,進一步意識到戊戌變法對推動中國近代化發展的重大作用。除了學習課本之中的“公車上書”有關知識,歷史老師還能夠鼓勵高中生利用多種渠道廣泛搜集各式各樣的愛國主義材料,課堂中和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分享。如“五四運動”、“義和團運動”等,此類歷史事件均可激發高中生愛國主義情懷,他們將主動向中國近代仁人志士學習,國家存亡的關鍵時期不計較個人的得與失、不管個人的安危,無所畏懼、同舟共濟守護國家利益,維護國家尊嚴。歷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引領作用,鼓勵高中生概括總結中國近代不同階層開展的救亡運動,其目的在于全體高中生均可以構成自我判斷的正確觀念,接著根據歷史事實不斷提高教學的高度,保障全體高中生都可以具備正確價值觀。
結語:
教研過程中培養高中生歷史核心素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命題,同時也是近年來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作為一名一線歷史老師,應明白此項教學任務并非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因此開展歷史教學時一定要重視積累經驗,不斷提升個人專業素質,創新教學的手段,針對高中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展開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 彭亮. 核心素養視閾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以《偉大的抗日戰爭》一課為例[J]. 歷史教學問題,2021(3):156-160.
[2] 李善芳.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落實核心素養的幾點思考探析[J]. 文淵(中學版),2019(11):483.
[3] 李玉吉. 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改革[J]. 新課程·下旬,2019(8):64.
[4] 劉軍民. 聚焦核心素養,打造高中歷史教學課堂[J]. 學周刊,2020(28):159-160.
[5] 劉新民. 基于歷史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提問的分析[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1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