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乾
摘 要: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并不來源于循規蹈矩地遵守固定的學習模式、教學模式,而在于突破傳統、突破瓶頸。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民族奮勇向前的象征,也是一個國家青少年斗志昂揚的標志。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改變學生的思維定式,讓學生靈活運用抽象的數學概念是我們的目標。本文通過樹立創新精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多樣化的教學課堂這幾個層面,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思維;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國家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所謂創新精神,是指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開辟出有異于常人的思路及方法。學生作為祖國七八點鐘的太陽,他們肩負著創新與發展的重擔,亦肩負著民族未來的事業與教育未來的發展。因此,在培養下一代的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站在時代發展的前沿,我們會發現當代新科技新思路的發展主要圍繞著大數據、人工智能,而這些技術都離不開數學這門基礎學科。初中數學是數學入門的基礎,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階段,深入初中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為學生的未來奠定良好基礎。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基于對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經驗和教學上,為未來的教學工作提供具有實踐借鑒意義的教學思路。
1、樹立創新精神
在學科教學之前,尤為重要的一點是創新精神的樹立,只有當老師和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特點樹立創新精神,才能夠打破固有的思維方式,跳出傳統的束縛走向新的發展階段。就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來說,創新精神的樹立不僅僅是針對學生,也是針對老師而言的。從學生角度出發,一方面學生在小學數學階段所學知識都屬于最基礎的概念及基本運算,其與初中數學有一定的思維差距。而初中數學則更偏重于思維能力訓練以及邏輯能力訓練。[1]因此在新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許多學生進入到初中數學后,會認為數學難,內心對數學產生抵觸心理。以至于在九年級綜合學習數學的階段不能完全掌握所學知識。數學的概念和思維通常不是固定的,題型也會隨著出題思路而發生變化,學生機械式地學習導致了只會做已經學過練過的題型,一旦將題型進行綜合或者改變形式,學生就不會解答。久而久之學生也就認為數學題目難,不愿意學習數學。基于這些原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顯得尤為重要,要保持學生的求知欲、創新欲,才能讓學生在面對新的問題不是選擇放棄而是選擇迎接挑戰。只有突破數學學習的瓶頸口,才能迎來數學學習新的世界。
而對于老師來說,想要解決學生固有思維的問題,老師自身也應當具備創新精神。初中數學老師培養創新精神要做到脫離教材進行教學。創新不能浮于表面,而應當應用于教學的過程中。例如在教學中采用一些引導式的方式,通過學生自我構想來提出問題、解答問題。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時,老師可以在課前先畫一個三角形,讓同學們課后通過自我聯想、自我探索的方式來發現三角形的奧妙,也可以提出相關問題,老師在課堂上進行解答。所謂創新并非無理由的改變所有的方式方法,每一個角度的改變,每一個思路的提出都是創新的一種。老師不應禁錮于教學目標、固有的教學模式而應當及時糾正教學當中有偏頗的地方,與學生做朋友,選擇學生喜歡的、適合的教學方法。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能夠讓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更為新型的教學方式讓教學過程更為順利。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一個學生具有創新思維能力主要體現于他們能夠不斷地探索新的解決方法,展示新的觀點,提出新的問題。而讓一個學生具有如此深刻的探究能力離不開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因此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抓住他們對數學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初中數學中除了會遇到三角形、圓形、球形的計算外,還會遇到初級的實數運算、根式運算等。這些函數、不等式在出現時,首先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例如一個水池到底能裝多少水呢?一個球體所占體積究竟有多大呢?這樣一些問題在學生的心中萌發了好奇的種子。如何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其一,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空間。教師需要以新的教學觀念來引導學生做自己的主人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僅僅只是學生的引導者而非一覽全包的工程師。其二,教師是學生的學習伙伴,只有當學生不懂、不會的時候教師的作用則尤為顯現。例如在進行算術根的講解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去了解算術根的性質,以及算術根的用法。學生在自我探索過程中,實際就完成了課前預習的工作,在老師實地教學時有一定基礎和思路的學生能夠更容易跟上老師的步伐,從而對數學的興趣增長同時也增長了學習的信心。
3、營造多樣化的教學課堂
傳統的課堂通常的表現形式為:老師講學、學生聽學。這種課堂氛圍通常較為壓抑,老師不僅不希望同學們在下面自由討論打斷教學進度,也不希望同學們提出太多與教學無關的問題。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之下,同學們并不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因此,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打造多樣化的、有趣的課堂環境能夠對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改變原有固定式的教學方式,通過視頻教學、游戲教學、圖形教學以及小組討論式的教學方法來營造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講解三角形的相似性、穩定性以及全等三角形等問題時,老師可以將班級分為幾個小組,進行小組任務分配。[2]分別構建不同的三角形,通過小組交叉繪圖的方式,為本組三角形添加線條或者轉移線條來構建新的圖形。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之下,可能會出現一些學生提出兩個相似三角形會組成一個多邊形等烏龍的答案引起哄堂大笑的情形,這個時候不應阻斷學生的說法。這個時候老師可以通過實物三角形進行展示講解,在這樣輕松愉悅的氛圍下,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效果也就達到了,同時還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教學的內容,對教學的知識留下深刻印象。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科技的教學方式,以視頻教學的方法對數學方程解答作出展示,以更為清晰、明確的步驟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方法和學習思路從而能夠讓學生更為清晰明了地掌握所學知識,學以致用。
結語
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遞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創新的教學方式是形成學生創新思維的媒介,通過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才能最后展現出創新的精神。創新思維能力需要一個人對學科擁有使命感、鉆研精神,能夠讓學生在一門學科中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方法,享受學習,是我們的教學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