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華
摘要:小學語文屬于一門基礎型學科,而在學習中擁有相應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對于知識點的認知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在教學中要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基本準則,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增進文學知識儲備,提高語文素養,讓學生更貼切的感受到語文知識,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要根據以上目標進行落實,通過各種方式來培養學生們對于語文知識和文學知識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對于語文可以形成自己獨立思維的能力,從而提高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下面我將講述一些有關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培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讓學生們提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懂得如何理解文章大意,全方面的提高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教學;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方法;語文素養;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著重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升相關語文水平,培育獨立思考的能力,拓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們的語文素養進步,而擁有正確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并進行相關性的文學閱讀。教師在對學生的教學中,要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標準,根據核心素養的內容來制定相關方案,促使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情達到提高,愿意主動的去學習語文,感受文章的內容,并學習到其中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手法,建立起對語文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們認識到語文的魅力,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通過各種情景的創設和游戲,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情景學習要為學生們創造一個相應的情景環境,教師正確的引導可以學生進入相應的故事情景,所以,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的不同與學生的學習特點,創造出相應的情景,這些情景的創造,可以通過音樂、語言、游戲等方式,將知識中的情景展現出來,并讓學生們在情景的創設下感受到語文知識的趣味性與道理,引發相應的思考,從而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一些貼近大自然的文章上,教師就可以攜帶著學生們來到戶外,做一些相應的活動,并將這個有關大自然的故事進行講述,讓學生們更具體的感受到文章內容,教師還要提出問題,以此讓學生進行思考,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還可以根據文章內容,給學生們分配不同的角色,讓學生們進行故事的演繹,創造出相應的情景,讓學生們在扮演角色的同時去理解角色,感受故事的內容,根據學生們的動作和語言,從而讓學生們更好的進入故事情景之中,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衣》時,就可以讓學生來扮演皇帝、大臣、平民等角色,以此增強課堂趣味性,以此達到情景的呈現,教師等到學生表演完后,可以提出相關問題,從這個故事中能學習到什么,從而更好的理解相關知識,引發相關的思考,讓學生們知道誠實的重要性,不要太虛榮,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要進行引導,讓學生們表演的同時感受知識本身的內容,從而達到情景課堂的目的,這樣不僅可以增強語文學習的趣味性,還可以讓學生們在學習與扮演中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內容,學會蘊含在其中的優秀品質,這也是情景教學的魅力,通過各種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們對情景學習產生興趣,以此帶給學生們歡樂與成長,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優化課堂模式,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思考
在小學語文的教育中,應當引起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除了要求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和相關的道理之外,還要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學習,在課堂上提出相關問題,從而讓學生進行思考,根據每個學生自身的不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對于朗讀學習課文的興趣,也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明白作者想表達的道理與文章的蘊意。這對于教師來說是一種挑戰,如何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如何正確的提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小學語文中的選文《珍珠鳥》中,除了給學生們介紹文章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深意之外,教師還要在課前提出問題,讓學生在預習階段就進行相關思考,還要鼓勵學生自行查詢作者的相關資料,文章的寫作背景,可以通過書籍、手機等多種預習方式,來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們主動去查資料,這也不僅提高了學生們對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能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學習。
小學語文的課堂應該是充滿生動性與實踐,不應該一昧的在教室單純講課,而是要通過各種方式,來提高教學的質量,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建立起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例如在小學語文的選文《四季之美》中,除了要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還要將文章中的相關手法通過不同的方式講述給學生們,還可以帶領學生在戶外觀察,感受大自然中感受季節的美麗,并與課文相結合,在大自然中尋找課文的實際,從草、樹、花等大自然常見的植物中來引導學生們對課文的理解,然后就要面向現實提出問題,在現實中所看到的四季風景是什么樣,并要求學生們發揮想象力,運用課文中的手法來描繪所看見的大自然,拓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講述與課文中所描繪的春天和平時所見到的春天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適當提出問題,讓學生們去思考,建立起面對問題去思考的優良習慣。
三、組成語文學習小組,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思考互動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與心態方面,不可以太過嚴厲的壓制學生的天性,而是要讓他們進行交流與適當的操作,但這種交流要與語文學習相關,教師可以設置問題給每個小組,小組之間要展開思考,并且美每個學生都要說出自己的看法,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補齊小組成員之間所學習知識的不足之處,并且多人的交流更有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拓展,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分成不同的語文學習小組,對語文的內容進行討論和理解。
還要將一些問題交給每個語文學習小組,使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相關的考慮和互動,并在操作的時候進行獨立思考,這樣不僅可以培育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可以增進團隊合作意識,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語文交流活動之中,教師的講課時間不用太長,而是要合理分配時間,一部分時間是講課,一部分時間是學生自己探討,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因為講解時間太長而產生的枯燥感。例如在學習《科利亞的木匣》時,教學時可以讓每個小組對“媽媽挖出木匣”和“科利亞沒有找到木匣”兩個段落進行比較和分析,然后讓學生總結文章兩個段落的大意,并提出相關問題,以此讓學生進行思考和總結,增強自主學習能力的培育。
總結:教師要以培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內容為標準,創設高效課堂,學生也應該學會獨立學習語文,感受不同的語文知識,并對此進行獨立思考,作為教師應該在這些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支持,從各方面來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認知,適當提出問題,從而達到培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岑芳惠.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分析[J].讀寫算,2022(06):97-99.
[2]章爽爽.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教育界,2021(48):25-27.
[3]隋金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