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玥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板塊中非常關鍵的環節,不僅是對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培養,而且還能夠對其他教學板塊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能夠鞏固識字板塊;另一方面,能夠為作文板塊積累素材。基于此,閱讀板塊非常關鍵,需要從培養“閱讀力”的視角出發,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進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力;培養策略
引言
閱讀能力可謂是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應掌握的重要技能,它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從文本內容中有效獲取知識。因此,學生閱讀能力的強弱,會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教師需創新現有的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使用與平時不同的閱讀學習方法,激發閱讀學習潛能,提高閱讀能力,在廣泛閱讀學習中不斷地汲取豐富的知識,成長為具有良好閱讀素養的人才。
一、“閱讀力”的內涵和培養意義
“閱讀力”是一種綜合性的語文技能和素養,按照具體的能力區分“,閱讀力”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的能力,其內容和培養意義如下。
(一)基礎的認讀能力及其培養意義
這種類型的“閱讀力”是指能夠正確讀懂語句的基本含義的能力。這不僅要求閱讀者有滿足文本需求的詞匯量,還需要擁有一定程度的文字感知能力,能夠順利地讀懂文本的表層含義,將單獨的字詞轉化為整體的文本進行理解。這種能力是一個個體學習和生存必備的技能,擁有良好的認讀能力,對于學生順利完成各科的學業、處理生活中的各項事務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在開展閱讀、鍛煉“閱讀力”的過程中,個體的識字認詞能力也能得到鞏固和提升。
(二)閱讀理解能力及其培養意義
這種類型的“閱讀力”是指能夠在理解文本表層含義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挖掘和理解文本的內在含義,提煉出文本的中心思想,分析出文本的表現手法的能力。這種能力是一種核心的閱讀能力。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這種能力,不僅能實現文本閱讀能力的提升,而且還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聯想能力、分析歸納能力等。也就是說,培養這種能力,對于提升學生多方位的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評價欣賞能力及其培養意義
這種能力是更高階的閱讀能力,是一種從情感層面去體驗文本、升華文本的能力,同時也是從審美的角度對文本進行賞析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具有極強的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不僅能提升學生對于文本結構、寫作手法的賞析能力,還能鍛煉和培養學生對社會價值的判斷能力和審美能力,幫助他們在思想層面和心理層面不斷成長和進步。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現狀
(一)過于注重知識傳遞,忽略學生個性化解讀
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依舊過于注重知識傳遞,將閱讀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忽略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個性化解讀,導致學生接受閱讀知識的過程依舊具有一定的被動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難以形成良好的自主閱讀意識,養成自主閱讀學習習慣,也就不利于促使學生在現有基礎上提高閱讀能力。
(二)學生閱讀熱情不高,不愛閱讀是常見現象
許多小學生依然對閱讀學習抱有敷衍、厭煩的態度,學習熱情并不高。不僅是在語文課堂中,在課外閱讀學習中,學生不愛閱讀都是常見現象,這應該引起教師的反思。
(三)學生閱讀方法不新,閱讀能力提升較慢
一些小學生采用的閱讀學習方法不夠新穎,對閱讀學習尚未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態度。這意味著學生的閱讀學習動機依舊不夠明確、強烈,難以體會到閱讀學習的特有魅力,導致其整體的閱讀水平與閱讀能力提升速度都比較緩慢。
對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教師應進一步明確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制定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教學模式。
三、培養“閱讀力”的策略
(一)通過有效閱讀,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師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學生必然會有一定的思維活動。教師要想幫助學生有效提高閱讀能力,就需要確保學生的思維活動足夠強烈,讓學生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對文本中蘊藏的知識內容進行有效挖掘、分析與理解。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與閱讀能力能得到同時提升。
(二)通過讀演結合,可以提升體驗性閱讀能力
讀演結合是指教師將閱讀教學與角色扮演法結合的教學模式,它強調了教師要通過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刻的解讀。這對豐富學生的閱讀學習體驗、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可將讀演結合教學法融入當下的語文課堂。
(三)精讀教材內容,探究其中深意
精讀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字鑒賞能力和理解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一些教師在進行精讀教學時,存在單一化、模式化的問題,不僅形式單一,而且對于不同體裁的針對性也不足。對于不同體裁的文章,教師要從體裁特點出發,要針對不同的側重點展開精讀教學,而不能千篇一律,運用單一的模式展開教學。散文的精讀往往更加注重解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內涵,并在此基礎上去品味其個性化語言。小說的精度往往是注重厘清人物關系、情節要點,對于情節的起承轉合進行仔細品味。而寓言故事的精讀則側重于理解和體會其中要表現的哲理。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展開精讀教學,讓學生掌握不同體裁的文章的精讀方法。與此同時,在進行精讀教學時,也要注意采用多種方法,多聯系實際,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間接社會經驗,引發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會價值判斷力,從而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理解“閱讀力”的內涵和培養“閱讀力”的重要意義。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倡自主閱讀,提高自主閱讀效率,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精讀教材內容、探究其中深意。在進行閱讀教學評價時,教師也要注意鼓勵性和客觀性相結合,在保障評價公正性的前提下,很好地呵護學生的閱讀熱情。
參考文獻
[1]呂慧.淺談小學語文部編版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J].語文課內外,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