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玉露
摘要:信息技術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基礎學科。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對信息社會的了解,拓寬認知領域,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因此,本文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方法兩個方面出發,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創新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多元化創新;思考
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讓教師具有更高的專業水平,還使教學富有豐厚底蘊,內容更為多彩,形式更多樣,突破傳統模式,打造現代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興趣,拓寬學生視野,切實提高了教學質量。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
(一)引導不足
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對課堂主體的引導是保證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的關鍵。然而,在實際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一些教師仍以教學任務為中心,盡可能地完成學習目標、追趕進度,往往忽視了學生主體的學習興趣和參與體驗,導致學生常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難以激發學生的行動力。同時,部分教師在學習目標和課堂任務的制訂方面缺乏主體意識,未能貼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導致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不佳。
(二)認知不足
課堂教學是學生認知發展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學生加強學習意識、提升認知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現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缺乏多樣化、主體性、創新性的教學組織理念,進而造成一些學生對信息知識的理解不深、掌握不足等情況。同時,部分教師對一些重難點知識缺乏個性化得出指導,導致學生處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思維狀態,難以實現學生認知的深度發展。
(三)應用不足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將信息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信心,體會信息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往往以理論講授為主,學生缺少實踐操作的機會和空間,難以讓學生深刻了解信息技術的專業知識、真正掌握實踐技能和應用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信息多元化助推課堂效率有效性的策略
(一)更新智慧教學理念,明確模式基本框架現代化教學側重體現課程教學方法的先進性和有效性,注重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實現專業課程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著力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維度分析問題,讓學生在知識學習與探索中享受知識獲取過程,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但由于當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缺少創新性,單靠教師的“灌輸式”講解,難以讓學生將信息技術知識理解透徹,而學生的學習問題積壓越多且未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容易使學生產生消極怠學的心理,不僅達不到深化學習的目的,也無法實現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實際意義。因此,教師務必結合學生的學情和特征,更新傳統的教學理念,樹立與時俱進的思想,沖破落后教學模式的枷鎖,在明確課堂教學模式基本框架的前提下合理規劃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切實完成知識學習任務。
(一)實行任務驅動,引導自主探究
通常情況下,多數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會以課內教材為依托,在講解完基礎知識后,利用剩余課堂時間組織學生自主活動。但由于小學生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弱,即便是教師提供了自主學習空間,小學生也很難做到學習時間的合理運用,勢必會浪費大量的學習內容,無法實現課堂教學最優效果。因此,教師要采取任務驅動法,在講完課堂知識內容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分析中強化自主學習意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開展小組學習,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
因智力因素、學習方法、認知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個體與個體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傳統的課堂教學難以滿足各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不利于學生整體的健康成長。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實際的學情,劃分不同的學習小組,使學生在共同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鞏固基礎、提質增效,促進信息技術教學的發展。
(四)選擇學生導師,提高教學效率
學生導師,又可以稱其為“小先生”,教師可以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做“小先生”,輔助教師對其他學生進行學習指導和答疑解惑,這不僅能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著重輔導問題較多的學生,還能使其在分析問題、溝通交際、學習質量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進度。同時,學生導師的設立,還有助于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避免“不敢問”“不會問”“怕批評”等現象的發生,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此外,在“小先生”的選擇方面,教師還應注重他們表達能力和性格特點,使各層次學生的問題都能得有效的解決,保證學習指導的效果和質量。另外,教師還應對“小先生”所收集的問題或疑難之處進行整理和歸納,合理區分共性問題與個性問題,進而在下一階段的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五)創設生活情境,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
信息技術與實際生活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生活情境開展信息技術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信息技術知識,還能其對信息技術產生學習興趣,將所學知識運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本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情況,創設生活情境,從實際需求出發,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通過合理設計課程、優化引導方式、進行問題討論、開展小組合作等策略的實施,不僅能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整體質量,優化學生的認知方式,增強實踐能力,還能使學生在情感價值、實踐應用、協作發展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從而達到以生為本、多元發展的教育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崔緒紅.小學信息技術多元化教學策略[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19(11):64.
[2]唐曉炎.“互聯網+”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多元化教學模式探究J].新智慧,2018(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