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翠苑
摘要:在素質教育穩步推進的今天,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強調,美術教學需要注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給予小學生充分的發展空間,在確保其接受美術教育權利的同時,引導小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以推進學生的個性成長,不斷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美術綜合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對小學美術課堂中創新性學習模式實踐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創新性學習模式;實踐
小學是學生的啟蒙階段,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階段,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為工作目標,積極地創新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學到更多的美術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助力他們的綜合發展。
一、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教學改革以來,我國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優化,目前仍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影響了創新型美術課堂的構建。例如,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學生理解美術知識、追求創作美術作品的統一性,忽略了美術實際上是一門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態度、審美情趣具有緊密聯系的科目,應當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表達,注重對學生藝術創作潛能的開發。在這種錯誤教學模式的影響下,那些由學生創作的、本該表達兒童濃厚的好奇心與獨特的想象力的作品,出現了內容、風格大同小異、近乎“完美”的問題,雖然色彩運用得當,構圖也十分合理,但卻無法體現小學生應有的個性,不利于對學生美術潛能的開發,也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小學美術課堂中創新性學習模式實踐的策略
(一)加強交流與合作
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捏橡皮泥”的美術活動時,首先可以選擇一定的圖案進行橡皮泥的制作,在選擇圖案時,教師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需要學生和學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作品。然后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橡皮泥的作品制作。學生通過互動、交流與合作,使得教師展示出的圖案被一一地制作成為橡皮泥模型,學生以此而產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另外,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和合作,能夠促進學生合作意識的萌芽,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創作引導提升想象能力
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師會以畫得像不像范作或參照物的標準,評價學生繪畫作品的好壞。這樣的評價方式較為片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與創作能力的發展。如果學生一味地模仿參照物繪畫,則會違背創作的初衷,模仿式的繪畫形式也較為枯燥,往往會影響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繪畫能力。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的背景下,教師應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使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美術教師應該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創作思維,即便針對同一主題,其創作的內容也不盡相同,針對學生的作品,教師應予以肯定,以此增強學生的創作自信,提高學生對美術創作的興趣。教師應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開展創作,讓學生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創作能力。
(三)構建美術實踐活動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學生放于課堂的主體地位。在教育學生時,應該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不能對學生進行單一的教學,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動手實踐,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在實踐過程中,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不應該急于解決,而是應該幫助和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和解決。為了落實對學生的實踐教育,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戶外活動。這樣可以營造良好的實踐氛圍,促使學生深入實踐教育中,提高學生實踐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美麗孔雀”這節課時,教師可以采取實踐觀摩的方式,讓學生觀察孔雀的生活習慣、動作及外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孔雀。此外,教師可以構建相關實踐活動,讓學生準備相關工具,學生通過觀察孔雀的習性,畫出孔雀的樣子,并填上相關的顏色。
(四)增加課堂動手環節
創意實踐素養指的是學生運用聯想、想象和變通的方式進行構想,生成有創意的想法,并利用傳統和現代的材料、工具與方法進行創造和實踐。創意實踐素養的培養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實踐來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新課標中也明確提出,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創意實踐素養,就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不再只是聽講,而是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中。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美術教材的教學內容,通過增加課堂動手環節,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到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在動手環節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不斷創新,利用學習到的美術知識創作出自己的作品,這樣能夠很好地鍛煉小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他們智力的發展。
(五)從生活中提取美術元素
美術是一門與人們日常生活有著緊密關聯的學科,也是小學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構成部分,所以,小學美術教師在開展課程活動時,不但要幫助學生學懂更多的課程知識,而且要讓學生對美術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性形成正確的認知,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打好基礎。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在利用生活元素充實課程內容的同時擁有創新思維,及時更新授課方法,這樣才可以活化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課程活動之中,從而能夠自主觀察生活、體悟生活,感悟生活與美術二者之間的關系。此外,學生還會因為受到美的感染、熏陶,逐漸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欣賞能力,感知到美術作品的魅力所在。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提升小學美術教學效果,采用創新型的教學手段必不可少。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喚起學生更為獨特的藝術靈感,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美術課堂中得到更多的收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柏淑杰,孟凡玲.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J].中國教師,2020(S1):7.
[2]祁桂鳳.小學美術教學方法創新之芻議[C]//新教育時代教育學術成果匯編(4).,20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