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聲樂教學當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不僅能夠幫助高校學生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建立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同時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乃至老師的文化綜合素質。在教師進行聲樂教學時,應當全身心地融入到傳統音樂文化當中,要不斷地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探索,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現代聲樂教學當中,并進行創新教學,從而提高高校聲樂教學的質量,推動聲樂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聲樂教學;傳統文化;融入分析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中華傳統文化有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傳統音樂文化本身就有著豐富的情感內涵,其音色具有很強的個性,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國五千年歷史凝結的智慧結晶。通過高校學生對于傳統音樂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們了解中國每個時期存在的地理風情、歷史傳統等方面的內容。
1.傳統文化融入聲樂教學的意義
我國長期以來的音樂教學都比較側重于對西方的音樂文化知識點學習,音樂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已嚴重阻礙了學生以及教師對音樂的創新創作。我國的音樂文化歷史較為悠久,而其中的創作種類也比較繁多,并且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形式多種多樣,例如京劇、黃梅戲、秦腔、昆曲等都是現階段社會當中人盡皆知的戲曲類型,在這樣的環境下為我國高校的音樂教學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因此聲樂教學當中與傳統音樂文化相結合,能夠形成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方面的特色音樂教育體系,能夠實現高校音樂文化模式的多元化發展,以此來提高聲樂教學質量,提高高校的聲樂教學水平。
2.傳統文化在聲樂教學當中的特征
傳統音樂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音樂的主力體系使用了“三律并用”的形式,主要分為純律、平均律和三分損律等,這三種律制在進行傳統音樂學習當中都具有相同的地位,在音樂發展當中能夠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音階與節拍是我國傳統音樂體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展現出傳統音樂當中的獨特性。在傳統音樂當中音階主要由偏音和正音兩個部分組成,律動主要由均分律和非均分律兩個方面共同組成,兩種律動在應用過程當中通過進行不同規則的使用,能夠對節奏節拍進行拍散整合,從而形成坐唱打念的“緊急拉唱”,是對中國傳統音樂的有效運用,能夠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多種記譜法也是在聲樂教學當中的重要形態特征,記譜法在進行實際運用的過程當中其主要是通過記號或者是符號的形式,將樂曲當中的長短音、弱音和高低音充分呈現出來,這種方法在對傳統音樂的記錄同時,還能夠為新創作的音樂提供樂譜,能夠更好的展現出創作者在創作音樂時所需要表達的音樂情感。
3.高校聲樂教學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措施
3.1.情感體驗式教學
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的音樂文化都存在著不同的差異,各個民族之間的音樂唱法都能夠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從多種文化當中可以發現,現如今我國的音樂文化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所以在高校進行聲樂教學當中,教師在進行學生傳統音樂學習時,需要讓學生從情感方面出發,讓學生能夠通過內心感受到各個民族之間的音樂之美。比如在進行《在哪遙遠的地方》歌曲教學當中,這首歌曲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學生可以直接明白歌曲當中的內涵,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定有著不同尋常的歷史背景,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從歌曲的背景作為切入點,讓學生能初步了解歌曲當中的內涵,從而提升學生對傳統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通過對歌曲的情感感悟,能夠更加深刻地明白歌曲當中的情景。與此同時,高校樂聲教學時還要為學生進行詳細地講解,讓學生明白歌曲的發聲特點,鼓勵學生根據自我理解,以自我形式詮釋歌曲,從而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3.2.提高聲樂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在高校教師輔導學生之前,教師需要具有較高的傳統音樂修養。如果高校想要將傳統音樂融入到聲樂教學當中,只注重教授教學內容是不夠的,還需要關注教師自身的傳統音樂專業技術是否強硬,高質量的教師團隊能夠在傳統音樂融入到聲樂教學過程當中起到強化促進的作用,在教師進行教學時需要打破傳統教學思想,高校應當鼓勵教師帶領學生走出學校,進行體驗式更為自然的音樂教學。傳統音樂具有較為深遠的背景以及歷史,現階段傳統音樂融入到聲樂教學當中還屬于起步階段,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大膽的創新與嘗試。
3.3.提升學生傳統文化藝術素養
高校的學生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在性格以及各個方面都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就導致了學生進行學習時的感知力有所差異,學生對于文化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任何人都可以主觀的對音樂進行不同的定義,所以這就導致了學生對于傳統音樂有著自我獨特的理解。高校學生在進行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以后,都可以憑借自身的主觀思想提出一些問題,比如音樂當中的情感體驗、民族唱法、文化背景等等,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試唱,并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實踐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學生對傳統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基礎情況下,聲樂教師再進一步地深化音樂教育內容,提高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把控、演唱速度、發聲力度等,讓學生進一步的了解民族音樂當中的含義。與此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充分體驗民族音樂的形式,學生通過民族音樂的熏陶,逐漸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有效提升學生自身的傳統文化藝術素養。
3.4.創新傳統音樂教學的技術
傳統的音樂文化與高校的聲樂教學相結合也要面臨數字媒體時代所帶來的挑戰。聲樂教師要利用好數字媒體為傳統音樂文化帶來的傳播效應,努力發揚創新精神,為傳統音樂文化注入新鮮血液。從教學工具的方面來說,要學會應用互聯網新媒體手段,推動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在傳統音樂文化課程的設計上也應該與時俱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將更多的現代音樂元素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在多元文化的教育語境中借鑒、融合,最終促進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這就要求聲樂教師提高數字媒體敏感性,充分利用數字化平臺吸引更多的大學生關注傳統音樂文化。此外,還要求聲樂教師具備一定的數字媒體技能,熟練掌握先進的數字媒體技術,且應用于現代聲樂教學。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聲樂教學當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音樂能力的判斷能力,并且拓寬學生聲樂的視野,抵制不良文化。高校的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為祖國發展奠定了基礎,讓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可以加強他們的思想道德建設。
參考文獻
[1]張樂.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戲劇之家,2021,(35):105-106.
[2]張妮慧.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研究[J].文化學刊,2021,(11):196-199.
[3]李楠.高職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探析[J].陜西教育(高教),2021,(10):69-70.
作者簡介:宋春麗(1991.4—),女,漢族,籍貫:河南省鄭州市,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