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摘要:音樂課是中小學生的必修課之一,音樂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使學生積極地投入音樂課堂學習的氛圍當中,提高音樂素養。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氛圍并且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在音樂欣賞中,對于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和文化理解層面的學習需要更好的基礎和習慣,這就體現了初中學段音樂欣賞課堂教學的重要性?;诖?,本文詳細分析了初中音樂欣賞課堂的有效教學和教學效能優化措施。
關鍵詞:初中音樂;欣賞課堂;有效教學;教學效能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相對于傳統的音樂教學而言,音樂欣賞教學不再追求對某一音符或者某一首歌的精雕細琢,而是在對音樂進行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從美學視角入手,讓學生對音樂形成審美認識。這種認識的形成可以是隱性的,也可以是顯性的,如果學生有了這種認識,那么音樂欣賞教學就打開了初中音樂教學的一個新空間。
1初中音樂欣賞課堂教學現狀
在初中音樂欣賞課堂的教學上還存在著許多需要改進和增添趣味性的地方,例如,教學內容的展現和學生的心理期待值不相匹配,學生感興趣的音樂類型和風格可能比較偏向流行或者某一類型的音樂作品以及某些音樂作品中的部分內容,也可能對某一位歌手的音樂作品感興趣。當初中音樂欣賞課堂安排的課堂內容與學生所喜歡的音樂課內容相左時,學生就會表現出失望或者情緒低落,甚至出現課堂注意力不集中,與教師無交流的表現,因此教學效果就會不盡如人意。同時,初中音樂欣賞課程內容安排的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和歌曲以及戲曲的內容比較多,這是提高我國傳統文化審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學內容,學生因為年齡和時代的不同難以感受和欣賞其表達隱藏的動人之處和意境。與傳統音樂和古典音樂相比,學生對于分享自選的欣賞作品有極高的興趣和熱情,參與度也非常好,一個班中大部分學生都不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但是,如果教師提問相關作品的音樂背景和人物背景,學生只能告訴老師,他們會唱歌詞,知道作曲和作詞人是誰,但是無法分析音樂作品的深層含義。
2初中音樂欣賞課堂的有效性教學措施
2.1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
以往教師在音樂課堂中大多采用機械式的音樂教育教學方式,雖然能完成課程教學任務,但是打擊了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積極性。教師不喜歡學生在一堂音樂課上不守規矩,覺得這會妨礙上課,影響課堂教學進度。然而,音樂本身就是自由的,沒有束縛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主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并進行保護和培養。培養音樂欣賞的興趣對初中生來說非常重要,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是產生情感的基礎,也是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更是提升音樂欣賞課教學效率的基礎。學生對音樂穩定而持久的興趣,能促使其積極參與各種音樂實踐活動,進而獲得良好的音樂學習效果。反之,如果學生對音樂不感興趣,只是被迫地、被動地進行音樂學習,那就不會產生有效的學習效果,甚至會形成一種對音樂學習的厭煩心理。要讓學生變“學會音樂”為“會學音樂”,教師更需要把學習興趣歸還給學習者。因此,把音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接受學習為探索學習,便成為音樂學習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對初中生來說,如果音樂課讓他們感到比數理化等學科還要枯燥,還要艱難,那么學生厭煩音樂課則是必然的,更談不上對音樂鑒賞產生興趣。因此,讓學生充分感受和體驗音樂帶來的樂趣,才是正確的音樂教學方式。而要達到這樣的教學境界,那么采用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的音樂教材;運用靈活多樣、易于學生參與的教學方式;創設優美宜人、富于感染力的音樂教學環境;以及使用鼓勵性、發展性的評價方式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1]。
2.2身臨其境教學,提高欣賞課堂教學質量和實效
在音樂教師授課的過程中,教學主要內容的備課和內容采集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在現今的教學多媒體時代,網絡、硬盤和 U 盤都可以代替傳統教學模式的大量教具。例如,教師在上欣賞課和唱歌課的時候,除了彈唱教學展示之外,也可以通過多媒體互聯網視頻和音頻的展示,播放原版和更好的版本,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視聽感受。這樣直接大幅度提升了音樂教材內容展示的質量。例如,初中音樂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欣賞課——中國傳統戲劇《貴妃醉酒》選段《海島冰輪初轉騰》。這是由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大師改編和演唱的選段。這節欣賞課我們可以從人物入手,介紹京劇表演藝術家,簡單了解我國的京劇流派及角色分類,也可以從網絡中找到相關視頻,介紹經典劇目,從而引入教學內容。
2.3對學生樂感的培養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點
音樂的高度、長度、強度和波動都通過人體器官進行感受,而音樂的形象是通過感官想象而形成的。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加強學生的聽力訓練。而加強聽力訓練的方法如下:①由簡單到困難,首先讓學生聽到簡單的節拍,判斷聲音的強度,然后逐步進行;②聽各種各樣的音樂,多聽多熏陶,音樂感會逐漸增強。音樂感的強化培養必然是一個長期的深化過程,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多表揚,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只有在學生對音樂十分感興趣并對此充滿信心時,他們才會主動參與學習,從而促使其樂感自然而然地提高。樂感是音樂中的靈魂所在,只有把握好樂感,才能更好地學習音樂,鑒賞音樂、融入音樂。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必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教師應當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比如,對音樂節奏的學習,要求學生進行節奏模仿。這樣做的優勢在于能夠極大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學生也想要更準確地模仿教師的節奏,向其他同學“炫耀”自己的反應力。因此,大部分學生都能夠仔細觀察教師的示范。節奏模仿還能夠有效地將一些難點知識變得更加簡單,若教師能夠將樂曲內相對復雜的節奏選擇出來,讓學生進行模仿,則能有效地減輕演唱難度[2]。
結束語
現代科技手段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是我們在今后初中音樂課堂中(不僅限于欣賞課堂)應該融合使用的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大數據迅猛發展的時代,我們通過技術軟件、多媒體教學以及和傳統教學相融合的多元化的方式,不斷完善音樂學科體系,從各個方面提升教學效果,為提高初中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綜合素質等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王亞.探究如何改善初中音樂欣賞教學[J].情感讀本,2019(35):7.
[2]鐘發洪.淺談提高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19(2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