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
摘要:好的閱讀體驗既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促進學生掌握閱讀技巧,還能夠滿足學生的審美訴求,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必須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與文本的重點,讓學生深刻且全面的感受到文本中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與文學之美,提高學生的閱讀主動性。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審美素養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語文作為義務教育的基礎學科,其教學標準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提升,小學高年級閱讀指導要求教師能夠加強學生的閱讀體驗與審美體驗,讓學生在文字的感染下主動靠近美、感知美、創造美,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獨特視角,以達到美育教育滲透進語文教學的目標。小學教育結合了新課改教育理念,在課程教學中增添文化價值與人文意義,致力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然而當下還有部分學校對語文審美的概念理解不當,導致教育資源的浪費,這就需要教師重視學生個人閱讀需求與審美基礎,強化學生的閱讀體驗,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與審美標準,讓學生享受到文學中獨特的美。
1.構建文本情境,挖掘意境之美
在小學閱讀指導中,良好的審美素養能夠讓學生敏銳的感知到文章中蘊藏的意境,教師必須應用多種教學手段去創造一個文本閱讀情境,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文字中的獨特內涵。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已具備一定的基礎,在理解事物、體會情感上具備一定的經驗,同時小學生好奇心強烈、情緒起伏較大,教師采用合適的方法稍加引導,便能讓學生對文本閱讀產生興趣,以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促使學生對文本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審美素養。例如,教師在教學《月是故鄉明》這一課時,教師應該通過教學情境的構建,讓學生理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感受作者濃厚的思鄉之情。教師首先通過多媒體設備出示一張月夜的圖片,并配上李白的《靜夜思》,引導學生一邊朗讀《靜夜思》一邊感受圖中月夜意境,促使學生走進這一課的教學情境中,接著教師引出本課題《月是故鄉明》,向學生介紹作者季羨林的生平事跡與文章創作背景,并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理解文中重點詞匯意思,然后教師將文章劃分層次,一一講解各部分所傳達的信息與情感,強化學生記憶,接下來教師可以在學生已有理解的基礎上,搭配著輕緩的音樂示范以飽滿的情感去朗誦這篇文章,讓學生在傾聽中伴隨著音樂與語言想象出故鄉的月色,讓捉知了、看月亮、夏日夢都變得更加生動真實,感受課文中營造的幽美意境,從而感受到作者對故鄉的眷戀。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啟發,能夠提升學生發現生活之美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2.加強朗讀指導,挖掘情感之美
小學生正處于意識養成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與審美素養對學生良好三觀的構建有著很大幫助。為了讓學生語文學習與美學修養共同提升,教師可以從朗讀教學出發,加強對學生閱讀文本、朗讀佳作的指導,帶領學生在言語與文字的碰撞中挖掘出文本的情感之美,讓學生感受到許多美好的品質,讓語文教學更具人文價值。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會受到視野、經驗的限制,無法全面的感受文章核心內涵,這不利于語文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必須給予專業的閱讀指導,結合學生特點與文本細節,借助信息技術為朗讀增添情感,在朗讀指導下學生整合視聽感受、跟著文字發音全面體會文本的語言力量,增強學生審美體驗,讓學生既能夠獲取實用的閱讀知識,還能夠領悟文章情感,感受文字傳達的美感。例如,教師在講解課文《夏天里的成長》時,首先向學生展現一段關于夏日的小短片,讓學生們跟著蟬鳴聲走進夏日,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們初讀課文,并配上相應的音效,讓學生讀懂文章,感受夏天里的勃勃生機,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從哪些方面描寫“夏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深化文章主旨,接著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并為學生朗讀選取活潑輕快的配樂,讓學生伴著夏日樂曲有節奏的朗讀,教師糾正學生咬文嚼字,讓朗讀更加規范準確,從而促進學生對作者情感的理解,幫助學生感受到夏日的多姿多彩,配樂學生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對描繪的夏日之美、對文本的情感之美產生更深的見解,以此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3.深入分析文本,挖掘文學之美
在核心素養視角下,語文閱讀教學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與綜合素養,以往學生依賴于教師講解來獲取文本解讀的教學形式已經不符合當前新課改的要求,為了促進新式教育獲取更好的成果,以及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教師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深入分析文本,挖掘文本中的文學之美,讓學生感受到一字一句中無窮的文學韻味。教師可以采用小組閱讀與文本精讀相結合的閱讀形式,通過問題設計、交流思考的手段,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讓學生以文學思維方式去思考文本內涵,促使學生掌握略讀和精讀的技巧,幫助學生在未來閱讀學習中能夠更加游刃有余。例如,教師在課文《少年閏土》的閱讀指導中,需要帶領學生深度分析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通過人物會課文的思想情感。教師首先要求學生略讀全文,并思考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讓學生在思考中閱讀以了解文章大意,然后教師將文章劃分為幾個部分,帶領學生逐一分析各部分內容,學生們被劃分為各個小組,小組內對重點文本進行探討,可以探討閏土的外貌描寫特點,可以探討描寫閏土的幾件事,教師指導學生從文章字里行間中感受閏土的機智勇敢與自由自在,感受少年閏土的可愛之處。在文本解析中,學生一點一點的了解作者筆下的人物特點,從文字中感受到了文學的美感,讓學生享受閱讀,熱愛閱讀。
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注學生本身閱讀體驗,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閱讀條件,構建出生動的閱讀情境,通過朗讀指導與文本解析,帶領學生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感美與文學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與文學修養。
參考文獻
[1]鄭明瑜.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與美育的融合[J].新課程導學,2020(20):39+41.
[2]賈愛蘭,陳佩芬.基于審美體驗的小學閱讀教學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12):8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