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玲
關鍵詞:小學語文;分層教學;預習分層;課堂分層;作業分層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采用“滿堂灌”的方式教學,不管學生能不能夠真正的理解所學的知識,全都按照統一的教學方式教學,這就大大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促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感到學習起來變得困難。因此,教師要想徹底的改變這一教學現狀就可以利用分層教學的方式教學,將學生合理的分為不同的學習層次,進而去有計劃的、有針對性的教學,逐漸的縮小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并且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課前預習分層,為課堂學習打下基礎
課前預習對于學生來說有著雙重的作用,一是能夠有效的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二是可以為學生課上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由于每個小學生之間都有一定的差異性,學生的語文基礎、學習能力等多方面都不相同,因此教師在讓學生預習時不能統一的要求學生達到什么目標,而是應該首先對學生的課前預習進行分層,進而促使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去針對性的預習,進而有效的提高學生預習的效率,并且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去認識自我,進行自我定位,避免學習中盲目追求高目標的現象。
例如,學生在預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首先去自主的了解本文的作者“安徒生”,然后讓學生自主的預習本文的主要內容、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等等,同時還可以去了解一些安徒生寫的其他童話故事,進而促使學生為本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在課前自主的閱讀文章、查閱資料,從而去找出文章中的生字詞及其釋義,并且還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能夠自覺的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而促使學生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文章內容。
二、課上教學分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乃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更加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設計不同的教學計劃。而教師分層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對學生進行一個合理的分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進而再去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設計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同時也要做好對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指導工作,進而可以使得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教師有效的指導,大大的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從而真正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任課教師在教學《大自然的聲音》這一篇文章時,同樣可以進行分層。對于語文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注重引導學生去運用所學的知識,如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寫作技巧大膽的展開想象,去寫一篇描寫大自然的或者景物的文章,進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對于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注重引導學生去精讀文章的重點段落,促使學生去學習作者對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以及練習不同的修辭手法的使用技巧等等,從而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課后作業分層,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作業是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鞏固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教師檢驗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也要對作業進行一個合理的分層,進而真正的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利用具有針對性的作業引導不同的學生去鞏固自己學習的知識。還有一點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不能只考慮學生語文考試成績的提升,還應該考慮學生對知識能不能夠實際運用,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出分層設計作業的目的,促進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例如,任課教師在設計《守株待兔》這一課的作業時,可以將作業分為不同的種類,一是基礎知識作業,這對于每一位學生來說都非常的重要,學生可以通過基礎知識作業來有效的鞏固課堂中所學的內容,從而達到溫故的目的。二是實踐性的作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的文章中的故事進行總結,然后給自己的家長講一講這個故事,從而有效的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文思維。還有一種作業是擴展性作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的去閱讀一些和本文相同類型的文章,如《坐進觀天》、《揠苗助長》、《亡羊補牢》等等,從而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應用分層化的教學模式是非常正確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分層教學來合理的、高效的教學,進而促使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真正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葉成兵. 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 2020(18):2.
[2]王南平. 試論分層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成功密碼:綜合版, 2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