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又葦
摘 要:職業體驗教育是一門培訓形式,以它所特有的教育形式提供了學生們一種感受未來職業發展的平臺,能夠訓練體驗者與人溝通、團隊合作、自主學習、信息處理能力和創造力等必要的職業基礎技能,對于設計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中職院校與普通中小學聯合進行的職業體驗活動是新時期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有著很深刻的社會可行性基礎。兩類院校聯合進行的職業體驗活動不但可以培育學生崇尚實踐的精神,還能推動中職院校和學生教育的改革。
關鍵詞:中職學校;職業體驗;實踐課程
引言
二零一七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要求:將匠人創新精神培養融于教學,將動手實際工作內容引入中小學校有關教材和學生進行綜合素養評價,強化校內勞動教育工作,鼓勵有條件的職業學校實踐基地向普通中學開放。二零一九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支持中職院校緊密結合中小學提供勞動和職業感受,將動手實際教學內容列入中小學有關教材進行綜合素養評價。中職院校和中小學校結合實際完成職業感受,是新時期普通教育與新型職業教育相互融通的新切入點。
一、中職職業體驗中心實踐教學的模式特征
1、實踐環境保護的產業化。不論是通過招聘企業骨干在職業教育體驗中心授課,或是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參加會議探討技術創新問題,還是由學生與企業聯合創建新生產,這些實踐性內容都緊扣住產業環境這個主題,在現實的產業環境下開展實踐,使學生對產業環境有較好的感性認識。而且由于在實踐中取得相應的效益,較好地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工作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實現了教學—實際—再學習—再實踐的良性循環[1]。
2、實踐教學內容的職業化。學生在職業體驗中實踐的全部內容,始終圍繞著成為一個職業人員所應該具有的基本素養和專業技能這個主題。在實踐時,需要學生通過對作業流程的不斷練習,充分累積各項作業經驗與技能,從而培養學生職業競爭能力;通過聘請公司骨干介紹不同機器設備的產品特性與優點,以及其他相似公司所采用機器設備的現狀等,讓學生對產品現狀與發展情況有必要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通過對市場上各種產品的介紹等,讓學生了解不同產品的優、劣勢,為學生參與市場開發新產品打下基礎;通過組織產品開發研制,培養應用研發創新意識,同時借助對科學研究的分工與合作,提高全局問題意識、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
3、實踐導師的工程性。作為職業體驗中的導師,擔負著將學生由學生的身分向社會人才過渡的重要任務。所以,教師們需要掌握企業一線行業的技術與能力,也因此,學院要聘用優秀技術工程師、企業管理人員、新產品主管等技術骨干,將實踐教育工程化、企業化。
二、中職學校實施職業體驗教育的開展路徑
1、以活動為主線的職業體驗思路
職業體驗的探究本質就決定了,當前對職業體驗的開展也就不能單純拘泥于書本知識或者教育理論的灌輸,而是盡可能創造條件和時間引導學生們參加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體驗活動,讓中小學生們從直接感受達到對勞動與技能的基本了解,從而掌握可以深入日常生活的基礎勞動實踐知識,從而找準了今后參與勞動的方式。杜威也是一個實踐主義者,他認為學生在對實踐的不斷革新和改組中實現成長與發展的[2]。對于經驗,杜威指出它只能借助于在生活中的參與或體驗式實踐活動才能進行完成,既包含了嘗試活動,也包含活動后所發生的后果以及所得的教訓。一旦離開了校園參與體驗式游戲,那些經歷也就無處獲取,生長與發展也就無法進行。根據此,杜威創立了從做中學基礎理論。從做中學也應該了解為從社會活動初級中學和從經歷初級中學,即倡導將校園里知識的學習與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活動緊密聯系一起,以社會活動作為內容,給學生創造一種既滿足學生興趣愛好同時又富有教育意味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對事件進行情感感受和有所作為的過程中掌握和豐富自身的經歷,從而達到直接教學活動、經驗基礎和情感感受三者的有機融合。
2、共同創設良好的教育契機
中職院校在與中小學校聯合進行職業體驗活動的過程中,要發揮和運用自己校園的資源優勢,把學生請進來,在對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訓的同時,也讓其感悟到了濃郁的職業文化氛圍。中職院校還可定期組織校園文化節,向學生講述各種職業發展的歷史淵源、傳統職業文化和自己院校的專業特點,以廣泛宣傳和推廣傳統工匠精神。再次,中職院校也可在與中小學合作共同開發、聯合制作的基礎上,依托學校現有的實訓室和實訓基地,由專業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動手作業,同時進行過程的演練和勞動品質的制造。最后,中職院校可在結合自己學科優勢的基礎上,舉辦各類技能仿真項目以吸收學生參與,包括心肺復蘇搶救仿真項目、咖啡調味仿真項目、藥材炮制及調劑仿真項目、VR焊接仿真項目、賽車引擎保養仿真項目等。
3、協同提供完善的教育服務
所有職業體驗項目的實施事先都需要一個合理、完善的策劃與創意。中職院校在實施操作技能、活動技術類項目上也形成了相當寶貴的成功經驗,而自編的教材正是這種成功經驗的文字反映。中職院校把自編的教研讀本帶去中小學校,可以對中小學校教師和開展技能實踐項目的教育實踐項目進行有效的幫助。送教師上門。中職學校教師也能夠帶著設備,前往中小學校開展有關生產技能、應用信息技術以及服務能力發展等領域的綜合教育實踐項目[3]。另外,針對中小學生來說,學生之間存在著分流與填報志愿的現象,所以中職學校教師們也能夠采取面對面的方式為其進行生活服務和引導等相關業務指導,為學生今后的學科專業選取與規劃打下了扎實的基石。
結束語
總而言之,職業教育體驗中心是對教育平臺上的職業理念的滲透與社會職教能力的進一步擴充,它既填補了傳統教育方式的不足,并具備讓廣大學生感受社會職業、提前訓練適應能力的全新教育特色方式。中小學校如果能夠利用中職院校舉辦實踐活動的時機,讓中小學生提前進行自身的未來職業生涯規劃,同時確立自己的人生夢想,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高瑜,王振.中小學職業體驗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選擇[J].職業教育研究,2019(12).
[2]檀傳寶.勞動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認識勞動教育概念的基本內涵與基本特征[J].中國教育學刊,2019(2).
[3]陳鵬,李蕾.職業啟蒙教育的內涵探源與維度界分[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