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青
摘要:為進一步推動育人方式變革,著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初中音樂教師必須改變零散知識教學現狀,嘗試以大概念為引領,以曲目為依托,以活動為途徑的單元整體教學新模式。研究基于大概念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從單元整體教學的概念界定、內涵原則和實施策略三個視角出發,結合具體單元,闡釋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音樂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路徑方法,探索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發展技能,提升人文素養的路徑。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音樂;大概念;單元整體教學
一直以來,部分初中音樂教師較多關注課時層面的教學設計,很少關注單元內容之間的整體關聯,使得教學設計跟從化、教學內容碎片化和教學過程膚淺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核心素養”這一概念的出現要求初中音樂教學進行變革,即由知識點或課時的單一教學設計逐漸轉變為一個單元的整體教學設計。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明確指出:“要求教師整體把握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有機整合起來,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整體聯系和建構,并形成深層次聯結,實現從知識、技能的掌握到意義建構的發展,提升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以立德樹人為教學出發點,打破教材原有編排順序,將孤立零散的碎片化知識通過某個概念主線重新融合成新的課程單元,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不斷深化對各曲目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品質和關鍵能力,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大概念的概念界定及意義
《課標》指出:音樂課程要“基于核心素養發展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設計課程內容,增強內容與育人目標的聯系,優化內容組織形式。”這里所指的“觀念”和“主題”在學科本質、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等維度上與“大概念”不謀而合,它對確定課程目標、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和開展課堂評價具有核心指導作用。“大概念是理解的基礎,是聯結碎片化知識點的有意義的模式。”它是從零散概念中整合或提煉出來的上位概念,是聯結教學內容的核心概念架構,即將若干個深層次的核心概念進行有意義聯結并構成連貫的學科整體,為課程內容的組織實施提供有序框架,幫助學生在不同知識點間建立合理對接、巧妙關聯、形成建構,使整體性學習創造成為了可能,最終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螺旋式提升。
“大概念”可以幫助學生在完成學習后生成新的認知結構,進一步提升審美和價值觀念,并持續影響其品格、品性和行為表現,甚至可以對學生的一生產生深遠影響。它不僅代表的是學科或課程的關鍵概念,體現了當今學習理論的內涵,其學習要求還與學科核心素養密切相關。基于上述分析,筆者對以大概念為引領的初中音樂單元整體教學實踐展開實踐探索。
二、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音樂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內涵原則
單元直接承載著課程總育人目標,單元整體教學比單課時教學包含更全面更豐富的育人內涵,更有效指向學科核心素養,同時它也是連接學科課程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善于從整體的角度重新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統籌安排和整體化設計,主要涵蓋教學目標制訂、教學內容的調整與整合以及教學活動的設計安排三個方面。大概念作為單元整體教學的靈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是指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方式等方面和諧完整的教學形態。學生通過關聯內容的整體學習,實現對大概念的熟知與掌握,進而圍繞大概念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整合性輸出。這不僅能促進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還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單元學習內容,有效避免課時與課時之間缺乏銜接,同時合理建構結構化知識體系,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綜合進階式發展。
(二)關聯性原則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僅需要對單元內容進行統籌規劃與整體考慮,還要關注課時之間不同曲目在主題內容、歌詞表達特征、表達視角及題材背景等方面的關聯;關注曲目主題與學生的認知水平、演唱水平以及日常現實生活的關聯;關注學生音樂學習活動和學習目標,特別是學習活動與自我感受、表現形式與創造實踐等綜合素養提升發展之間的關聯;在課時與課時之間對接的過程中關注核心知識和技能的相互滲透、循環和促進。
(三)漸進性原則
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時,各課時之間的樂理知識、演唱技能和學習策略是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的。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每個學習階段如何為學生后續的音樂學習做好支撐和鋪墊,期待學生在課堂學習后實現漸進式、多層次的進階提升發展。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在學習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的音樂表達和創造能力,從單元整體的視角出發,體現課時之間的層次性設計,按照“輸入—內化—輸出”的邏輯順序,使整個單元教學像一架盤旋升空的飛機,逐級達到課標規定的教學要求。
三、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音樂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實踐探索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音樂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全面梳理單元教學內容,建構單元大概念,并依托大概念逆向設計課堂教學預期結果與評價手段,系統設計課時目標與學習活動。
筆者以蘇教版《音樂》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國龍吟”為例,基于大概念開展初中音樂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一)分析單元教學內容,提煉單元大概念
本單元的主題是“中國龍吟”,共包含三個板塊8首曲目,每首曲目長短不一,題材類型多樣,但都圍繞“愛國”這一主題展開。
“表現與實踐”板塊帶領學生演唱歌曲《龍的傳人》和京劇《我是中國人》,同時掌握豎笛演奏要領,了解節拍的拍號以及小節中的強弱規律;“感受與欣賞”板塊提供了民樂合奏《金蛇狂舞》和管弦樂演奏的《紅旗頌》兩首欣賞曲目,介紹了聶耳和呂其明兩位作曲家的生平,穿插了基礎樂理知識附點音符的運用講解,并采用“音樂沙龍”形式學習變奏;“活動與創造”板塊采用編創形式,借助《金蛇狂舞》中的一個片段,開展以師生應答為主要形式的歌唱活動,了解民間音樂中“螺螄結頂”的創作手法,同時教會學生如何在變聲期做好嗓音保護。
因此,本單元以“愛國主義”為主題,教師在演唱、欣賞和實踐中讓學生學會樂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完成知識教學和立德樹人的雙重任務。基于此,教師提煉出“每個中國人都因祖國繁榮富強而無比驕傲”的大概念,進而對單元內容開展重組與建構。同時還根據各曲目之間的關聯,確定學生需要逐層建構的三個維度:認識什么是愛國,從而樹立正確的愛國觀念;理解愛國的原因,從而知曉祖國古老悠久的歷史文明;把握愛國的具體表現,從而為振興中華做好充分準備。
事實上,在大概念的引領下,這些維度或任務的達成,需要教師對音樂教材單元內容進行適當選擇、調整或補充,從而創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
(二)聚焦單元大概念,制定合理的單元整體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從課時走向單元,其實就是提高站位,改變格局。聚焦單元大概念制訂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有利于實現教學內容的整合性、持續性、關聯性和遷移性,有利于教師系統規劃出完整清晰、層層遞進的音樂學習體系。
此外,單元整體目標的設計要把長遠的育人目標細化到具體單元的學習中,聚焦學生完成單元主題的學習后形成和表現出的學科核心素養,同時還要使目標可操作、可檢測,突出本質化學習和遷移化應用,追求學科的育人價值。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杰行為目標三要素理論(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行為標準)和布魯姆教學目標六級分類理論(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筆者從課程內容和學生學情出發,瞄準音樂課程核心素養,緊扣大概念,制訂了本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及課時安排表(見表1)。
(三)以單元大概念為引領,組織彰顯藝術特色的音樂學習活動
以“中國龍吟”單元教學為例,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參與游戲競賽、小組討論、“天籟之聲”音樂會等活動,讓其在學唱中感受、體驗作為一名中國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然后,教師可以創設模擬情境:學校將于近期舉行以“慶國慶”為主題的校園文藝慶祝活動,作為此次活動參與者的你,準備如何向節目籌劃組展示你的節目?為了能使自己的節目“申報”成功,每位學生都不甘落后,躍躍欲試,不僅大膽展示自己已經學會的愛國曲目,還將剛學到的一些樂理知識巧妙融合其中,為展示增色。這一系列的音樂學習探究活動,不斷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培養其長遠發展的思維、文化及學習能力。
任何新事物的學習都需要經歷一個“輸入—內化—輸出”的過程,音樂學習也是如此。在組織多樣化音樂學習活動時,教師可以從問題情境出發,激活學生從已知過渡到獲取梳理、建構新知類的活動,再引導學生做內化運用,致力于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類的活動,體現音樂學習活動的遞進性(見表2)。
教師可以從學生需要建構的單元大概念出發,思考需要激活學生哪些已知,鋪墊哪些背景知識,同時還要考慮完成這些目標需要哪些材料和資源支持等,將教學設計的三個環節“確定學習結果、評量學習設計、制訂學習計劃”有機統一起來,實現創、演、賞、評一體化的完整的學習過程。從表面上看,雖然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形式不同,但是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并不能完全分開,兩者具有很強的一致性,且都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
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接龍唱《龍的傳人》旋律,每組唱兩小節,對其準確性和銜接效果可以采用較為準確、形象的文字定性評價和對學生情緒態度、熟練程度的量化評價;也可以采用自評、互評,運用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
有時為了更好地凸顯大概念下三者有機統一,滿足整體教學連貫性和邏輯性需要,教師可以適當補充教學內容材料,如在介紹人民音樂家聶耳時,不僅提供詳實的文字、圖片等生平介紹材料,還提供《白雪歌》《走出攝影場》等其他作品供學生欣賞;在進行“愛國具體表現”板塊教學時,為了防止學生學習理解不深刻,筆者也會將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清明雨花”的部分教學內容作為補充延伸,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自覺主動地傳承祖國文化遺產。
實踐證明,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音樂單元整體教學不僅有效改變了教唱零散曲目和樂理知識的教學現狀,還有效解決了初中音樂課程核心素養真正落實和教學改革中“全面”與“低效”等諸多問題。教師在實施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時,應認真研讀教材,準確提煉出單元大概念,科學制訂出合理的單元教學目標,組織多樣化的音樂學習活動,科學開展學習評價,合理規劃學生音樂能力進階發展的目標,進而促進音樂課程內容的整合和深度學習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劉學惠.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設計領先[J].江蘇教育,2021,(5).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