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雅甜
摘要:寫作,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如何讓學生寫出精彩的文章呢?首先就需要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策略,多措并舉,使學生對寫作產生強烈的欲望,掌握一定的寫作手法,將自己的真實情感在寫作中表達出來。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興趣、方法、素材等方面開展課程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寫作更加精彩。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素材;興趣;方法
寫作,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使學生在習作中看到自己的成長。培根曾說:“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由此可見,寫作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積極意義。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一直是困擾教師和學生的難點教學內容。如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解決當前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成為語文教師的共識。《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寫作方面的教學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的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解讀這個目標,需要教師把握好其中的關鍵詞,“明確、文從字順、生活、表達方式”這些關鍵詞應該引起教師的關注,并且將其作為寫作教學的重點內容,逐一進行突破。因此,在具體的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認清現實,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使其在寫作過程中更有思想,更有情趣。
1? ?利用情境,激發創作興趣
創設情境,無論是在語文教學中的哪一個環節,都具有營造學習環境、渲染學習氛圍的重要作用,其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也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教師運用情境帶領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教學方式非常適合小學生,尤其是在寫作學習中,更容易對學生的寫作情緒產生積極影響。所以,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情境的優勢,結合寫作教學內容,積極為學生創設相關情境,使其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寫作練習中。情境創設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角色情境等,這些情境可以為學生的寫作打開新的思路,使學生輕松戰勝寫作難題。
1.1問題情境,啟發創作
問而思,思而達。如果沒有思考,就沒有思維的通達,也就沒有學生的思維發展,在寫作中也是如此。教師要啟發創作,使小學生在情境中獲得寫作的動力。問題情境,符合小學生愛探索、愛質疑的心理特征,它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問題的指導下找到寫作方向,還能以問思本,深化習作內容。現階段,小學生在寫作中最大的難題是“開頭難”,不知道從何下筆,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那么行文便有了一定的根基。問題情境恰恰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在問題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真情寫作,思考布局,進而產生強烈的寫作自信心。不僅如此,還可以發散學生的寫作思維,使其擺脫一貫的思維模式,讓寫作更具有創新性和深刻性。例如,在“猜猜他是誰”這節作文課中,教師便可以采取問題啟發的方法引導學生寫作。剛剛接觸作文的學生對于這篇作文還很陌生,不知道從何處入手,教師便可以啟發學生:“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注意過周圍的人有什么特征呢?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呢?他與你之間發生過怎樣的事情呢?你能不能從他的外貌、性格、具體的事件等方面描寫一下他,讓我們一起來猜一猜他是誰?”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下,學生的寫作興趣得到了激發,而且,寫作的思路也更加清晰,寫作順序以及寫作內容都在問題引導下有了雛形,提升了課堂教學有效性。
問題情境,啟發創作,這是解決小學生寫作難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問題情境中,學生的思維被打開、發散,形成自己的寫作路徑,這樣,習作的思路會更加清晰,寫作的欲望也更加強烈。
1.2生活情境,還原真實場景
為了使學生的習作具有真情實感,教師不妨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其能夠寫出真情,寫出屬于自己的作品。生活情境的創設,可以從學生身邊的真實生活入手,比如,家庭、校園生活以及周圍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內容。面對文題,學生可能會一時不知從何入手,怎么寫?寫什么?教師便可以通過生活情境,還原生活的真實場景,使其能夠將目光投向自己最熟悉的環境和生活,在文章中還原真實的生活場景,從而寫出真情實感,寫出更富有個性和真情的文章。例如,在“這兒真美”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引領學生走進習作的世界。“同學們,請大家看下面這組圖片,你們熟悉不熟悉?這里有我們可愛的校園、有我們熟悉的教室、有我們身邊的公園,還有我們最可愛的家,看到這些圖片,你們有怎樣的感想呢?請大家來說一說吧。”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開始敘述自己的感想,他們甚至從未發現身邊有這么多的美景,從沒有看到還有這么值得記錄的瞬間。“那么,你們能不能將你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寫下來呢?寫出它們獨特的美,寫出它們內在的精神。”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的創作便有了動力,寫出的作品也更具真情實感。
生活情境的創設,對于學生寫作欲望的形成大有裨益。現階段,小學生在寫作中缺少的便是那份對于寫作的熱情,如果寫作的空間逐漸拓寬,寫作的思想逐漸豐富,那么,學生寫作的最大難題便解決了。因此,教師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學生的生活領域,關注其寫作思想。
2? ?搜集素材,豐富寫作內容
在小學階段的寫作學習中,學生面臨著各種寫作問題。比如,學生具備想寫的思想,但是在實際練習中,“寫什么”便成了困擾學生的又一個難題。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首先要認識到一些關鍵性的問題:學生“無從下手”的原因是什么?該如何解決?只有認清問題,才能“對癥下藥”,為學生提供可靠而有效的教學指導。因此,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注重寫作內容的選擇。通過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精心選擇寫作內容,這既是對寫作的尊重,也是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喚醒。基于此,學生才能形成搜集素材的意識,進而豐富自己的寫作思想與寫作內容,這樣,學生才能在寫作中信手拈來,一氣呵成,保證文章更具內涵,可經推敲。
2.1借助觀察,搜集素材
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無論是自然美還是人性美。它們總是會在不經意間跳進我們的視野。如何捕捉到它們呢?這對于小學生的寫作而言,具有積極的意義。寫作,要寫的便是生活百態,從生活百態中看到那些真善美,從而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習作中陶冶情操,提升品質。借助觀察,就可以幫助學生搜集素材。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事、物。就人物寫作而言,觀察人物的言談舉止;就植物寫作而言,觀察它們的成長變化;就動物寫作而言,觀察它們的習性;就事件寫作而言,觀察它的深刻性。如此,每天多觀察一些,寫作的內容便不會空洞。觀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它應該是一個過程,一個不斷積累和豐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的耐心和細心以及恒心。例如,在“我的植物朋友”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借助觀察來寫作。植物,我們身邊到處都是,但是如果沒有細心觀察,就不能寫出它的獨特之處。在寫作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的外在形態、氣味、果實、花朵以及生長習性,在細心觀察中,熟悉該植物的特征,了解植物的獨特之處,才能將文章寫得更加鮮活。
觀察力,不僅能夠為學生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習作素材,還可以使學生在觀察中學會思考。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他們觀察的視角也不相同,因此,個性的作品才能在深刻的觀察中寫出來。
2.2利用討論,豐富素材
素材的積累有多種途徑,運用那些能夠體現學生思想的素材,寫出的文章才更有深刻性和創新性。在日常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討論法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針對當前的社會熱點或者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事件,促使學生產生交流討論的興趣,然后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使學生對于問題有獨特的認知,在這樣的認知中,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更強,在寫作中也可以凸顯其個性化的思想。討論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分組討論,可以師生討論,還可以與家長一起討論,教師從多個層面促進學生的個性思維形成,使其積累豐富的素材。
例如,在“生活萬花筒”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討論社會上的一些具體事件或者班級中最近發生的事情,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升華自己的寫作體驗,從根本上深化寫作情感。“同學們,最近我們班的兩位同學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起了爭執,甚至還大打出手,大家討論一下,這件事情誰對誰錯?”學生在這樣的討論中便可以分辨善惡美丑,產生對于事件的評價能力。不僅是班級中的事情,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社會事件,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使學生產生社會主人翁意識,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也為學生在寫作中積累豐富的素材。
利用討論,可以使學生的寫作視角多元化,還可以凸顯學生在寫作中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化思考,使寫作變得更加簡單,更加有趣。不僅如此,交流討論的形式和氛圍還可以對學生的寫作產生積極影響,促進學生思維發散和個性養成。
3? ?借助分析,掌握寫作方法
寫作方法的獲得應該在潛移默化中習得,而不是教師呆板地傳授一些教學方法便可以使學生靈活掌握。方法的滲透應該在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吸收中展開。就小學寫作教學而言,寫作的方法學習可以由日常的文本閱讀熏陶和思維導圖構建等途徑實現。
3.1借助文本,模仿創作
閱讀與寫作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它們屬于語文學習的兩項關鍵內容。在日常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文本寫作特色的講解,而側重于文本的理解。如果教師將文本的寫作方法與學生的寫作結合起來,便可以為學生開啟科學的寫作之門。小學生的寫作,可以采取模仿的形式,但是模仿并不是抄襲,它是一種融會貫通的寫作思想,更是一種在對文本思考過程中的創新。在日常課堂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主分析文本的寫作特點,用更加積極的態度,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思維和寫作策略,從而逐漸提升寫作素養。
例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的閱讀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這篇文章無論從語言還是從結構安排上都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語言優美,結構清晰,值得學生借鑒。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這篇文章也寫一處景物,使學生在習作中有據可依,寫作的方向也更加明確。“同學們,在這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你有什么感想呢?由這篇文章,你想到了哪些景物呢?將你想到的景物描寫出來吧!”這樣,學生的習作便會更精彩。在仿寫的過程中,學生要熟練掌握寫景文章的寫作思路,比如,按照一定的順序,寫景要把握重點景物的描寫,這些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大有裨益。
借助文本閱讀,使學生的寫作思想更加個性化,使其能夠在這樣的寫作中獲得樂趣,這無疑是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這種方法更加直接,也更加有效。在課堂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機會,讓學生將讀與寫結合起來,提升寫作水平。
3.2利用導圖,延伸思維
寫作思維是形成寫作結構的重要依據,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應該有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使學生的寫作思維更清晰,寫作結構和脈絡更加明朗呢?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會茫然失措,不會信口開河。思維導圖的創建過程應該是靈活和創新的,不要讓學生拘泥于一個框架中,要給予其一定的自主性,讓其自主畫圖,自主闡述作畫的意圖,讓每位學生都可以在這樣的思維發散中發展寫作素養。不僅如此,教師還要積極關注學生的個性思維,尊重他們的自主寫作意識,使其在創作中學會創新和突破,從而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例如,在“推薦一個好地方”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畫出思維導圖,借助思維導圖進行寫作訓練。在寫作中,教師要積極指導,比如,思維發散的注意事項,思維導圖的構建方式,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的思考方向。“同學們,由這篇作文的題目你會想到什么地方呢?請大家思考一下,哪些地方值得我們推薦呢?這個地方哪里吸引了你?你什么時候去過呢?在那個地方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畫出思維導圖,畫好后,再梳理相關的脈絡,從而寫出思路清晰、內容具體的文章。”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創作也有了方向,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逐漸掌握思維導圖的創建方式,掌握這種寫作方法。
思維導圖的創建過程是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建思維導圖提供空間,允許學生自主創作,發散思維。在這個階段,教師也要科學指導,讓學生的創作更有方向感。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多措并舉,讓學生書寫精彩篇章。直面寫作中的難點,用教師的教學策略為學生的能力提升保駕護航,這樣才能突破當前寫作教學的困境。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興趣提升、素材積累以及方法引導等方面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可以獲得思想的進步和成長。
參考文獻:
[1]尹格利.微課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實踐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2020(48):54.
[2]李霞霞.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生作文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