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鳳



[摘 ?要]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探索自主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減負增效,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自主學習;預習;感悟;探究;鞏固;教學模式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探索促進學生學習的新模式,使課堂教學能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學習觀念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在教學中重視課堂互動,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合作探究,在學生的主動思考和積極展示中,促進課堂的精彩生成.新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成為一個引領者,把握課堂的方向,將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為學生創造平等交流,勇于展示的平臺,讓課堂成為更加輕松的學習場所.筆者以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和思考為例,拋磚引玉,與大家一起探討如何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的新探索是基于學生更加輕松高效的學習,因此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中應該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
1. 第一環節:自主預習
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通過預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將學習過程前移,在課前通過學生自主預習可以解決的問題,課堂上可以不再重復,而學生預習過程中的疑惑和困難則可以通過課堂探究進一步完成.
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教學中進行預習展示,由學生主動展示預習成果,可以通過小組展示、全班展示等方式,展示預習的心得、困惑等,通過教師的點評和講解,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案例1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
預習展示,回答下列問題:
(1)將四根木條用釘子釘在一起,四根木條兩長兩短,使哪兩根木條成為對邊,可以得到平行四邊形?
(2)將兩根木條AC和BD的中點進行重疊,用釘子釘在一起,用橡皮筋連接木條的頂點,做成四邊形ABCD,如果轉動兩根木條,那么四邊形ABCD是什么圖形?
(3)圖1中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嗎?寫出你的判定理由.
(4)怎樣才能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什么樣的四邊形才是平行四邊形?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面的表格.
通過小組交流展示,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互相討論,在師生互動交流中討論解決.預習展示要呈現較好的效果,首先課前的預習必須精心設計,難度適中,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這樣才能保證課堂展示的效果,也才能讓學生真正的交流.
2. 第二環節:導入激發興趣
導入是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重要環節,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導入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創設情境,可以聯系生活等等,但是無論哪種方式其目標都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地過渡到新課的學習. 下面列舉幾種常用的導入方式.
(1)通過運算感悟導入
案例2 ?今天我們可以用算術平方根的定義,計算一下圖2中兩個正方形的邊長之間的關系.
首先分別設大正方形的邊長和小正方形的邊長為a和b,請同學們小組討論,展示結果.這兩個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你能借助運算法則或運算率來解釋它嗎?(導入本課課題)
(2)情境導入
案例3 ?聯系生活,提出問題:我國雖然地大物博,但卻是個水資源及其缺乏的大國,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卻經常浪費水,為了增強大家的節水意識,自來水公司設置了分層收水費的制度:如果每戶每月用水不超過5立方米,那么每立方米收費1.5元;如果每戶每月用水超過了5立方米,那么超出的部分每立方米收取高額的定額費用. 1月份,王明家用水量是李明家用水量的,王明家這個月水費是17.5元,李明家這個月的水費是27.5元,請問超出5立方米的部分收取多少費用?
通過設置問題引入本課課題.
(3)通過圖片、視頻等導入
案例4 ?“字母表示數”的導入.
活動一:課件播放視頻:CCTV1奧運會跳水奪冠的精彩時刻,那么同學們知道“CCTV1”表示什么意思嗎?
活動二:課件展示圖片,播放兒歌《數鴨子》歌.
由于很多人聽課,學生難免緊張,播放兒歌則能活躍課堂氣氛,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同時,選擇的歌曲與本課的授課內容相關,也符合初一學生的兒童特點,自然地導入本課的教學.
課堂導入的方式是多樣的,但是在選擇素材時要注意聯系實際,符合教學對象的特點,也要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不能同樣的素材不分場合、時間,十年如一日的使用,要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新鮮感,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3. 第三環節: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教學過程中的中心環節,也是教學重難點的突破關鍵,在合作探究中不僅能追求知識的答案,更能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意識.通過創設學習小組,精心設計探究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為了讓學生能對探究的問題感興趣,又能有能力進行探究,要在問題設計上貼近學生生活,保證問題的層次型和探究性,使課堂的活動有內容.第三教師要創設平等交流的環境和平臺,讓學生有表達的空間,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動”起來.
案例5 ?駱駝是“沙漠之舟”,你們知道它的體溫在一天之中的變化嗎?(如圖3所示)
①根據圖3,駱駝一天中的體溫變化范圍是什么?
②駱駝的體溫在什么時間范圍是上升的?什么時間范圍是下降的?
③觀察圖3,駱駝從第一天八點到第二天八點,它的體溫變化有什么關系嗎?在其他時刻有什么變化規律呢?
④圖3中的A點表示什么?還有哪一時刻與A點的體溫相同呢?
⑤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有關駱駝的趣事.
本環節主要是通過學生的探索去感知和解決問題,學生在探索和交流中分享知識,感受其中的樂趣,提升培養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進行習題探討時,重點是學生去體會變化關系,分析題目中是如何產生變化的.在問題的設置中還有一些開放性的試題,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全面回答,注意答案的規范和全面,培養學生仔細、全面地觀察圖像的習慣. 同時,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問題,如讓學生去預測可能的變化,在輕松的氛圍中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
4. 第四環節:鞏固訓練
課堂訓練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對知識點的鞏固和運用,也是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探究知識環節完成以后,學生對于知識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就需要通過訓練來將知識進行內化,學會如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案例6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
基礎訓練:如圖4所示,平行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AC和BD相交于點O,AC上有E ,F兩點,且AE=OE,CF=OF,請試著說明四邊形BFDE是平行四邊形.
變式1:如圖5所示,將基礎訓練中的特殊點E和F,變為一般的點,且讓AE=CF,那么結論有什么改變?請說明理由.
變式2:如圖6所示,如果E,F兩點分別在OA,OC的延長線上,且AE=CF,那么結論有什么改變?請說明理由.
變式3:如圖7所示,若AO,CO,BO,DO的中點分別為E,F, G,H,那么四邊形EGFH是平行四邊形嗎?請說明理由.
變式4:如圖8所示,假如變式3的條件成立,那么EF和GH的位置關系有什么特點?
通過基礎題和變式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鞏固訓練,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和引導,鼓勵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提高思維的發散性,發展思維的深刻性,讓學生的解題能力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教學結語
新的教學模式的探索是教師對育人目標的具體落實,首先課堂上師生互相尊重,平等交流,構建起和諧輕松的課堂,為合作交流創造了愉悅的氛圍.其次在小組展示、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最后通過課前預習,課上展示,教師點評,大大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
時代在發展,觀念在進步,只有教師保持長期的學習狀態,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專業水平,以開放的心態,迎接課程改革,才能真正使教學效果最大化,實現教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