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鎮(zhèn)銘
摘要:音樂學科作為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予以足夠重視。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在教學實踐中收獲了良好的教學成效。因此,教師需結合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創(chuàng)設與學生興趣愛好相契合的教學情境,在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同時,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至音樂學習活動中。在推動學生音樂素養(yǎng)形成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音樂;音樂教學
新課改持續(xù)推進背景下,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大力倡導的教學方式,在教學實踐中得以廣泛應用。小學音樂學科作為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學科,借助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有助于音樂學科育人價值的充分發(fā)揮。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探索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策略,全面提高音樂學科教學質量。
1 ? 小學音樂教學中情境教學法應用價值
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借助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可幫助學生掌握音樂技能及音樂知識,并對音樂作品中所傳達的情感形成深層次理解。就小學生而言,目前認知水平有限,因此,在學唱歌曲、音樂作品欣賞、音樂知識學習等諸多方面均需要教師展開精心教學引導,教師應以課堂教學實際為依據(jù)完成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形成深入理解。落實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情境教學法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方面:
其一,實現(xiàn)學生想象力的激發(fā)。音樂教學活動具有較強抽象性,加之學生認知水平有限,使得學生難以對抽象的音樂知識形成理解及記憶,而教師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借助有效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為學生展開想象,營造良好學習空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實現(xiàn)學生學習情緒的激發(fā),促使學生對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深刻體會,推動學生表達能力、想象能力的提升。
其二,有助于學習動機的增強及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旋律將會帶領學生進入良好的音樂情境中,若教師在此過程中進行生動、有趣的教學講解,可吸引學生注意力,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充分調動,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
其三,有助于學生良好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優(yōu)美、深遠音樂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幫助學生感知音樂魅力,并在音樂情境欣賞過程中推動自身獨特審美情趣的形成,受音樂情感熏陶,養(yǎng)成獨特的音樂鑒賞能力,推動學生審美能力發(fā)展。
2 ? 小學音樂教學中情境教學法應用策略
2.1結合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
一切藝術的來源均為生活,而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形式,音樂內容及音樂靈感來源均為現(xiàn)實生活,并從現(xiàn)實生活中獲得發(fā)展及生長的養(yǎng)分。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重要方式即為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通過音樂欣賞及音樂學習可對生活內在美、生活的真諦形成真切感悟,而教師以學生實際生活為依據(jù)所設計的課堂教學情境,要與學生認知特點相契合。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學生實際生活為依據(jù)設計課堂教學情境。分析小學音樂教材中所涉及的內容,均與學生實際生活有關,可幫助學生感悟音樂學科魅力,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熱情。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學習《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這首音樂作品時,此首作品具備強烈的時代感、歷史感,雖然是以實際生活為依據(jù)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然而與現(xiàn)階段學生實際生活仍存在一定距離,為幫助學生對此首音樂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及內容形成真切全面的了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實際生活,回憶生活中母親為自己所講述的過去的事情,以此推動學生歷史發(fā)展意識的形成,并感悟今天與過去的不同之處,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有學生說,媽媽小時候沒有鋼琴,還有學生說媽媽小時候沒有坐過飛機。教師此時向學生提問:“同學們,現(xiàn)在是否能明白媽媽的媽媽聽此首歌時的感受與心情?”此時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明白。”
隨后,教師將課前所整理的與歌曲相關的視頻資料為學生播放,幫助學生對過去的事情形成逐漸清晰的認知,觸動學生內心世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音樂旋律、生活場景的有機融合,可在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調動學習熱情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并感悟音樂獨特的魅力。
2.2引入多媒體,充實內容
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背景下,多媒體教學技術在教學實踐中得以廣泛應用,并獲得良好教學效果,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及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這也成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常用的一種重要教學輔助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小學音樂教學現(xiàn)代化改革。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需重視多媒體教學優(yōu)勢的充分發(fā)揮,以小學音樂學科特點為依據(jù),充實課堂教學內容,實現(xiàn)學生音樂視野的拓展。
小學音樂學科中所涉及的諸多內容均可開展相應的拓展活動,而通過內容的拓展,可豐富學生的見識,還可為學生學習音樂知識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并對音樂所表達的意義及內容形成全面理解。
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東方之珠》這首音樂作品時,此作品以歌唱美麗香港作為主題,將作者對香港的無限深情充分體現(xiàn),并充分表達出當時對香港回歸祖國懷抱的無限期待。教師在教學此首音樂作品時,考慮到大部分學生并未去過香港,也并未對香港的魅力之處形成切身感受。因此在教學方案設計時,可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將香港的獨特魅力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將與香港相關的視頻、圖片等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認真整理并精心挑選所應用的素材,促使教師可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將魅力香港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教師在素材選擇時,還應向學生呈現(xiàn)香港回歸時的經典場景,而在素材呈現(xiàn)時間選擇方面,要與歌曲時間保持一致。教師在教學生合唱時,可將所收集素材向學生播放,促使學生在多媒體營造的良好氛圍下對此首歌曲產生深厚的情感,并在自身情感引導下盡情歌唱。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借助此種教學方式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此過程中,教師不需要過多語言講解,學生便可由景入情,在合唱或學唱時,均可充分融入自身情感。同時,教師要注意課件的精心設計,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以此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
2.3加強互動,活躍氛圍
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互動情境是建立魅力課堂的重要途徑,此種互動不僅包括學生間的互動,而且包括師生間的互動。創(chuàng)設情境為互動的目標及互動的內容,借助互動可實現(xiàn)課堂氛圍的活躍,還可帶領學生全身心投入音樂內容、音樂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互動主要包括分組演唱、跳舞及游戲等多種形式,借助互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音樂學習活動參與興趣的調動,促使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xiàn)。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學習“我的朋友Do-Re-Mi”部分內容時,便可借助學生間及師生間的互動,實現(xiàn)活躍課堂氣氛。學生還可在寓教于樂的互動氛圍中完成音樂知識及音樂技能的學習。教師可先帶領學生在樂曲的歡快節(jié)奏中共同律動,隨后由教師與學生展開趣味性課堂互動表演,由教師擔任領唱,而學生劃分為七個小組,分別飾演七個音符,演唱合唱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此種互動活動的設計,促使每位學生均可積極參與至歌曲學習活動中,而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也可愉快地唱跳,實現(xiàn)歡快教學氛圍的營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互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還可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歌曲演唱活動中。教師在互動情境中可以向學生滲透音樂知識,以此幫助學生對七個音符的美妙之處形成領悟,并掌握基本音樂知識。
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下,將會深化音樂知識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創(chuàng)設互動情境的方式,可為教師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供指導,還可建立生動活潑的音樂課堂,充分調動學生音樂課堂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學生在互動情境中,借助活動的參與,成為學習的推動者及主導者,對于提高音樂學習效率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2.4設計表演,滲透課程
音樂與舞蹈及表演之間存在密切聯(lián)系,音樂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即為表演,在學生群體中非常受歡迎。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等特點,對于表演、舞蹈興趣尤為濃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便可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歌曲內容為中心引導并啟發(fā)學生,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至情景表演及音樂律動中,幫助學生對歌曲主旨及歌曲內容形成深層次理解。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借助即興表演、編演等諸多方式設計表演活動,幫助學生感知音樂魅力,并在表演中深化音樂知識理解。音樂教材中涉及歌曲表演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學習《游子吟》時,便可要求學生表演《游子吟》的主要內容,此首音樂作品為展現(xiàn)母子間情感的一首歌曲。教師在完成《游子吟》歌曲教學后,便可帶領學生展開表演活動,引入即興表演方式,為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提供充足空間、時間,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想象力,以歌曲內容為依據(jù),自行編排相應動作,同時還應鼓勵學生通過自身肢體語言、表情動作的充分利用,將歌曲中所表達的主題意義向同學們展現(xiàn),促使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回顧音樂知識,借助表演活動的開展,升華歌曲意境。
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以實際情況為依據(jù),針對學生開展相應的指導活動。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呈現(xiàn)一場完美的表演。歌劇表演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情景劇、音樂劇及舞蹈等,教師要以具體內容為依據(jù),結合課程內容完成表演形式的選擇,除可帶領學生開展有組織的表演活動外,還可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借助情景表演活動實現(xiàn)課堂教學氣氛的活躍,同時,還可充分鍛煉學生表演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推動學生音樂素養(yǎng)全面提升。
此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可引導學生結合音樂律動充分展示自身肢體語言,以音樂旋律為依據(jù),結合自身能力完成簡單舞蹈動作的創(chuàng)編,并在班級內組織創(chuàng)編舞蹈小組賽,對各組成員所創(chuàng)編的舞蹈進行評判,選出最優(yōu)小組,以此實現(xiàn)學生音樂欣賞能力、音樂品味能力的強化,提高學生音樂實踐能力,推動學生音樂素養(yǎng)全方位發(fā)展。
2.5競爭情境,增強動機
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有一定的爭強好勝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充分利用學生此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競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音樂學習動機,還可實現(xiàn)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良性競爭活動的設計,還可以實現(xiàn)學生良好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挫折承受能力及應對能力,推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競爭情境時,可以將競爭游戲作為主要形式,以此實現(xiàn)學生音樂學習活動參與意識的充分調動,還可有效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熱情,并在此過程中有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增進師生情感交流。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認識樂器時,便可先將簡單的打擊樂器向學生展示,并將打擊樂器演奏方式逐一向學生演示。同時還可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將演奏樂器的控制方式及動作要領向學生講解。隨后,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多個活動小組,并將三角鐵、小鼓、手鈴等不同打擊樂器發(fā)放給各小組,教師在講臺中演奏出一個節(jié)奏后,要求學生以教師所演奏節(jié)奏為依據(jù),打擊手中樂器,各小組間互相監(jiān)督并互相比賽,以準確跟隨教師節(jié)奏打擊樂器小組為勝出小組,兩個小組競賽,最終準確率高的小組獲勝。學生在活動全程均保持積極的參與態(tài)度。除此之外,此活動形式較為簡單且容易操作,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競爭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促使學生掌握樂器操作技巧,實現(xiàn)學生樂器操作能力的提升,還可有助于學生演奏樂器興趣及學習音樂興趣的激發(fā)。
教師在結束比賽后應合理點評學生比賽情況,結合問題做出反饋并提出相應改進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良性競爭情境的設計,有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強化,并實現(xiàn)集體榮譽感的增強,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3 ?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需要重視科學有效教學手段的引入,在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至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課堂學習活動中,并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增長音樂技能,掌握音樂知識,推動學生音樂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應以學生學習特點為依據(jù),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推動小學音樂學科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黃曼,呂淼.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時代教育:下旬,2021(8):2.
[2]李力.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讀與寫:下旬,2021(11):221-222.
[3]張?zhí)鹛?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與思考[J].教育藝術,2021(1):2.
[4]劉美芳.試論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情感讀本,2018(24):1.
[5]楊璐.小學音樂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價值及路徑[J].教育文匯,2021(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