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展開師生互動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想設計科學合理的師生互動內容,需要明確師生在教學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向學生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相關概念;同時,需要組織學生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小學數學;師生互動;優化建議
作者簡介:姚椏婷(1993—),女,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震澤實驗小學。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應該增加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次數,還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價值意蘊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在課堂上展開師生互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了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應該明確自己和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分別扮演什么角色。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各項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的引導者。此外,教師在教學時應該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水平,為學生創設良好的互動情境,注重采用合適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激勵,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數學學習的方法,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二)有利于改進課堂教學工作
教師通過師生互動,能夠及時了解學情,同時有利于改進教學工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能夠根據學生的反饋,檢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能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后續設計教學活動提供依據。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能夠聚焦課堂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效地進行學習。師生可以圍繞某一數學問題暢所欲言,分享彼此的想法,進而產生共鳴。與學生進行互動,不僅能夠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還能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教師與學生一般通過對話的方式來建立互動關系。隨著對話的深入,雙方會增強對彼此的情感認同。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需要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需要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運用正確的方法達成各項學習目標。在數學課堂上,當學生得到教師的認可時,會獲得成就感,進而在接下來的數學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地與教師一起對數學問題進行探討。同時,當學生積極踴躍地回答問題時,教師會激發教學的熱情,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服務。教師合理設置互動環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目前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一)師生之間的對話未能交替進行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師生需要交替進行對話,以實現想法、情感、價值觀的傳達,并且需要根據自己在課堂中所扮演的角色,采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然而目前,部分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未能有效地與學生展開對話,無法充分發揮自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
比如,筆者有一次在觀摩某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時發現,這位教師提出的問題數量大約有20個,而學生踴躍回答的問題數量不到10個;教師說話的時間約占整節課的60%。這說明教師在課堂中扮演的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和知識的灌輸者的角色,他與學生之間未能交替進行對話;學生成了教學活動的旁觀者。
又如,有的教師在蘇教版二年級上冊教材“100以內的加減法”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為了加快教學進度,要求學生快速瀏覽教材內容,然后計算相關題目。在學生解答一道關于計算蘋果數量的問題時,教師僅僅讓學生觀察題目中的圖片,思考紅色蘋果比黃色蘋果少幾個,并未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相互交流,這使得學生只能盡快算出問題的答案。一些學習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容易對數學學習產生畏難心理[1]。
(二)教師不注重傾聽學生的想法,未能與學生進行深入對話
在師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耐心傾聽學生所說的話,并及時進行回應,客觀地給予評價;學生也需要認真傾聽教師所講授的內容。教師能否學會傾聽學生的想法,將會影響學生在課堂中能否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但是,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不少教師為了盡快完成教學任務,往往會忽視學生的想法,導致學生缺少表達的機會,師生未能進行有效的互動。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有的小學生尚未能夠用恰當的語言說出自己的觀點。對于這一情況,部分教師并未給予學生指導,讓他們學會如何才能準確地進行語言表達。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如果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互動時,將過多的時間用于理解學生想要表達的內容,那么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此外,一些教師在向學生提出問題之后,對于學生給出的答案,只進行了簡單的評價,并未根據學生回答的內容,進一步引發學生思考[2]。
以蘇教版二年級上冊教材“厘米和米”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有的教師會請學生回答“厘米和米之間有什么關系?”這一問題。在學生回答“100厘米等于1米”之后,教師僅僅會告訴學生:“你回答得很好,請坐。”在這一過程中,這些教師并未與回答問題的學生展開深入的對話。為了與學生進行更有效的互動,這些教師可以繼續向學生提問:“請你想一想,在現實生活中,當人們需要測量兩地之間的距離或者一些體積很小的物品某個面的邊長時,一般會將得到的數據用什么作單位呢?”如果教師未能適時提出開放性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那么學生就難以提高思維能力,同時也會減少師生互動的次數,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3]。
(三)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
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及時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還需要了解學生能否通過課堂學習發展自身的數學思維。教師與學生應該成為數學學習的共同體,在溝通、交流、互動的過程中進行思維碰撞。但是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的課堂中缺乏對話式的互動,他們在教學中仍處于主導地位,并且側重于教授課堂內容,學生很難有機會與教師進行對話[4]。這使得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降低。
(四)教師不注重設計開放性問題,互動缺乏多樣性
數學問題的設計會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力,并且數學基礎比較扎實,才能在學習時從多個角度思考數學問題,理解數學知識的深刻內涵,進而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然而目前,部分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注重設計開放性的數學問題,或者提問的方式過于單一,導致學生只能從某些特定的角度進行思考,回答的內容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結合已有認知經驗給出自己的答案,這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如,有的教師在講解有關加法運算的內容時,僅僅向學生提出如何對某些數進行相加的問題,未能發散學生的思維。這使得學生只能將式子的計算結果作為回答的內容。同時,部分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方式缺乏多樣性,導致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課堂的互動效果不佳[5]。
三、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優化建議
(一)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
教師要想取得預期的師生互動效果,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開展數學課堂教學。并且,教師應該增加有關師生互動的知識儲備,明確師生互動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以及教師、學生在互動中發揮的作用,從而深入理解師生互動的內涵。教師可以通過觀看視頻、觀摩教學等方式學習其他優秀教師的課堂互動經驗,改進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為后續有效展開師生互動打好基礎[6]。
(二)培養學生的互動意識
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合理設置互動環節。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互動時應該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應該用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的觀點進行評價。
以蘇教版二年級上冊教材“表內除法”這部分內容的學習為例,學生在學習除法的相關知識的過程中,一般需要運用逆向思維進行除法運算。比如一道題目為:一名學生共有五顆蘑菇,如果他想要將這些蘑菇平均分給五個朋友,那么每個朋友可以分得幾顆蘑菇?部分學生由于尚未熟練掌握除法的意義和平均數的概念,因此在解這道題時會遇到一些困難。此時,教師可以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引導學生將一張紙對折,然后說一說這張紙對折之后發生了什么變化,以此幫助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內涵。教師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增加與學生互動的次數。學生不僅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增強互動意識,并且能夠在動手操作、自主思考和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調動多種感官,有效地掌握課堂知識,進而提高學習效率[7]。
(三)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
構建學習共同體是師生展開互動的有效途徑。這需要教師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探究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開展學習共同體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與學生一起圍繞特定的主題進行探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探究,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師生互動效果。
基于師生互動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互動的過程中,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教師應該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師生互動的作用。以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教材“折線統計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圍繞蒜葉的生長情況與學生進行互動。首先,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在教室里種植一些蒜葉。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天對蒜葉進行觀察,選擇合適的方式測量蒜葉的長度,并根據這些數據繪制折線統計圖。在之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定期與學生對蒜葉的生長情況、測量數據的方法以及某些學生繪制出的統計圖進行探討。最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評選出繪制得最好的折線統計圖。
(四)對教學活動進行總結和反思
為了提升師生互動的效果,教師應該采用有效的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需要及時對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反思自己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能否仔細地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耐心地傾聽學生的想法;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否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采用恰當的方法,得出問題的答案;能否結合教學內容設計開放性問題,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對于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能否給予他們積極的評價。同時,教師也需要提升自身的情感素養,與學生進行真誠的交流,進而產生情感共振。這有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在課堂中有效展開師生互動,需要明確師生互動的內涵,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表達機會,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說出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同時,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通過與學生的有效互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翠琴.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多維與教學建議的探討[J].文淵(中學版),2019(06):185.
[2]高靜.關于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分析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21(12):240-241.
[3]鄭宏偉.關于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中師生互動的探索[J].新課程導學,2020(08):19.
[4]黃麗紅.關于小學數學翻轉課堂教學策略的探討[J].中外交流,2017(05):291.
[5]李俊華.關于我國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活動的難點和對策[J].文淵(高中版),2019(02):413.
[6]孫麗娟.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21(20):63-64.
[7]吳艷萍.互動教學在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中的運用[J].課堂內外:教師版(初等教育),2020(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