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展農村電商是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農業農產品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方法。隨著全球數字貿易的發展,跨境電商成為農村電商發展的新增長點。本文從商業生態系統視角,結合江蘇省農產品跨境電商現狀,構建了江蘇省農產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通過對該生態系統中各種群進行分析,提出促進核心種群發展、提升關鍵種群質量、優化支持種群對農產品適應性、擴大寄生種群規模的優化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
中圖分類號:F25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21
0前言
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21年江蘇省辦公廳下發的《關于促進全省跨境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工作意見》中指出要推廣“產業帶+跨境電商”模式,著力于農產品等出口基地和集聚優勢較強的產業帶建設,推動傳統外貿轉型升級以此提升跨境電商發展水平。
基于此,本文以江蘇省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下農產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以期發現其中問題并對其進行優化以提升江蘇農產品國際競爭力。
1江蘇省農產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的基礎
1.1網絡基礎設施
江蘇省互聯網基礎資源依然位居全國前列。截至2021年末,江蘇光纜線路總長度為416萬公里,比2020年同期增長17萬公里,總長度繼續位居全國第一;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總數為7464.3萬,位居全國第二。互聯網用戶方面,截至2021年末,江蘇省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4071.6萬戶(不含廣電數據),比2020年末凈增314.8萬戶,用戶總數居全國第二;家庭寬帶接入普及率為115.3部/百戶,全國排名第三。其中,農村寬帶接入用戶達1560.7萬戶,位居全國首位。
完善的網絡設施、較高的網絡覆蓋率等信息技術應用持續推進,加速賦能江蘇省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發展。
1.2農業資源
江蘇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土地肥沃,物產豐饒,自古就有“魚米之鄉”美譽。2021年江蘇省農業總產值4427.4億元,同比增長3.2%。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42.8萬公頃,總產3746.1萬噸。其中10億元以上縣域優勢特色產業185個,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市1家、安全縣19家,全國農業產業強鎮56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達186個,農產品網絡銷售額1065億元。
現代化高效益的農業生產與高質量農產品資源使江蘇省農產品具備一定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1.3跨境電商發展
江蘇省跨境電商發展一直在全國名列前茅。2021年江蘇外貿進出口首破5萬億,達52130.6億元,邁上新臺階,總量同比增長17.1%,占全國比重13.3%,規模連續19年居全國第二位。作為外貿大省,江蘇省13市實現跨境電商綜試區全覆蓋,政策紅利加快產業集聚。跨境物流方面,重點建設海外倉,全省各類海外倉超200家,覆蓋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綜上所述,江蘇省網絡基礎設施完善,農業資源豐富且農產品品質高,跨境電商綜試區數量眾多、跨境物流發展成熟,這些都為江蘇省農產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打下堅實基礎。
2江蘇省農產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構建
跨境電商生態系統其定義為與跨境電商活動相關的個體、組織、企業或政府機構為“種群”,并以跨境電商平臺為溝通、競爭與合作的途徑及媒介,不斷達成優勢互補與資源共享,種群間及種群與環境間可動態實現物流、貿易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流動、溝通、共享與循環的電商生態系統。圖1為江蘇省農產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示意圖。根據Moore提出了商業生態系統理論的觀點,生態系統中的主體要素按照各自的地位作用可以分為領導種群、關鍵種群、支持種群、寄生種群四類。
2.1領導種群
領導種群是指農產品跨境電商平臺。跨境電商平臺作為整個系統的核心,不僅連接著系統中的關鍵種群和支持種群,打造一站式服務,還扮演著協調者與溝通者的角色。領導種群通過提供平臺與監管等相關服務,整合系統資源,為生態系統的共生、演進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礎。
江蘇省現有農產品跨境電商平臺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專門經營農產品跨境電商交易的垂直型平臺,代表企業有一畝田、楊凌農科、谷登電商等平臺。第二類是包含農產品類目的跨境電商平臺,代表企業有: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敦煌網、亞馬遜、Ebay、Wish、Shopee、環球資源網、中國制造網等平臺。第三類是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國內電商平臺,代表企業有:淘寶、天貓、京東等平臺。這類平臺在東南亞及港澳臺地區擁有眾多消費者。但總體來看,農產品垂直跨境電商平臺數量較少,有待進一步發展。
2.2關鍵種群
關鍵物種是農產品跨境電商的交易主體。如果缺少關鍵物種,整個生態系統都無法正常運轉。關鍵物種包含了農作物生產人員、農產品加工企業、供應商、批發商、零售商及農產品消費者等。根據貿易進出口方式不同又可分為農產品出口跨境電商和農產品進口跨境電商。農產品出口跨境電商是指將境內農產品銷往境外,農產品進口跨境電商則是指將境外農產品進口至國內進行銷售。根據參與跨境電商交易主體不同可以分為B2C模式、B2B模式和C2C模式。以出口為例,在農產品跨境電商B2C模式下,賣方為農產品生產或銷售企業,賣方為境外個人消費者,雙方通過B2C農產品跨境電商平臺進行線上交易;在農產品跨境電商B2B模式下,賣方為農產品供應商,買方為境外農產品批發商或零售商,雙方通過B2B跨境電商平臺進行交易;在農產品跨境電商C2C模式下,賣方為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或銷售的個人,買方為境外個人消費者,雙方通過農產品跨境電商C2C平臺進行交易。表1為江蘇省農產品跨境電商模式發展現狀分析。
在江蘇省農產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中各關鍵物種的發展存在諸多問題。農戶自主經營的農場出現生產規模小、集中程度低、地理位置分散等特點,且農業生產、加工過程中缺乏組織性與計劃性,農產品的質量也缺乏統一衡量標準。此外,這些小型農場生產、加工技術含量低,生產的農產品主要為初級加工產品,沒有品牌溢價產品附加值低,對消費者缺乏吸引力。更重要的是這些農戶雖然部分具有國內電商銷售經歷,但大多缺乏跨境電商運營經驗,制約了其在農產品跨境平臺進行銷售、推廣,不利于農產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的發展與優化。
2.3支持種群
支持物種為整個農產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中貿易流、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提供支撐服務。雖然支持種群圍繞核心種群與關鍵種群開展活動并提供支持,但不同于寄生種群,支持種群并非依賴生態系統而生存。支持種群可以獨立生存,但依靠生態系統,它可以獲取遠超自己競爭力所得利益。江蘇省農產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中的支持種群包括:物流企業、金融機構、跨境電商綜試區、政府機構等。
從天眼查平臺查詢到:截至2022年6月,江蘇省從事跨境電商相關企業共839家,其中跨境物流企業172家,跨境支付企業14家。目前,江蘇省跨境物流方式分為國際郵政物流、國際商業快遞、國際專線物流和海外倉,其中60%以上包裹通過國際郵政物流投遞。中國郵政旗下的郵政速遞物流跨境電商產品——國際e郵寶。國際e郵寶運費相比于商業快遞更加經濟實惠,運送時效快于郵政小包且清關能力強,是眾多跨境電商賣家首選的物流方式之一。跨境支付方式方面,除了銀行間國際結算匯款、專業匯款公司等傳統支付方式,近年來第三方跨境支付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應運而生。作為新型跨境支付方式,第三方跨境支付可以解決傳統支付方式的痛點。不同于傳統貿易交易大額、低頻、費用高的特點,跨境電商交易需求是小額、高頻、費用低,這就要求第三方跨境支付提高支付效率的同時降低支付成本。我國境內的第三方跨境支付企業需持有外匯管理局下發的跨境外匯支付牌照,代表性的支付企業有:易付寶、支付寶、聯動優勢、連連支付等。
跨境電商綜合實驗區也是支持種群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旨在通過在試驗區內推行通關、稅收等相關優惠政策為推動跨境電商發展提供實踐經驗。隨著2022年2月國務院發布新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名單,揚州、鎮江、泰州三市獲批,目前江蘇省實現13個設區市跨境電商綜試區全覆蓋。根據海關統計,去年江蘇省納入海關監管的跨境電商B2C進出口66.5億元,同比增長2.5倍;跨境電商B2B出口46.1億元。
江蘇省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發展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其支持種群的發展已相對較成熟。但由于農產品與工業產品在生產、加工、運輸等方面有很大區別,適應工業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不一定適應農產品跨境電商,農產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還需不斷完善。
2.4寄生種群
寄生種群是為跨境電商生態系統提供輔助服務的企業,包括運營服務商、網絡營銷服務商、電子商務咨詢服務商、翻譯公司、法律機構等。這些種群寄生于跨境電商生態系統上并與生態系統共存亡。目前,由于江蘇省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交易規模小,相對為之提供服務的相關企業數量也較少,未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3江蘇省農產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優化建議
3.1促進核心種群發展
在江蘇省農產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中,作為核心種群的跨境電商平臺決定著整個系統的運行與發展。在現階段,江蘇省內農產品跨境電商平臺數量并不多,大多是一些包含農產品類目的綜合型平臺。政府應鼓勵成熟的跨境電商平臺新建針對農產品的垂直跨境電商平臺,并依托此類平臺進行農產品推廣,利用平臺大數據的挖掘優勢,整合省內農產品線上線下資源,帶動農產品跨境銷售。
3.2提升關鍵種群質量
在江蘇省農產品跨境電商平臺中,關鍵種群的質量決定著整個平臺的發展質量。而在影響關鍵種群質量的因素中,人才質量又排在首位。江蘇省作為全國教育強省,每年接受過高等教育畢業的高素質人才數量龐大,但這些人才大多選擇在城市中工作很少選擇去農村,導致農作物生產人員、農產品加工企業工作人員的素質不高。人才素質不高導致農產品的生產與加工無法進行產業結構升級、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此外,受傳統農產品交易方式影響,農戶及加工企業難以接受新鮮事物,對跨境電商平臺缺乏足夠信任。對此,地方政府應積極出臺鼓勵政策,引導高素質人才回鄉創業并予以相關支持。引導農民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為農村電商提供階梯式成長平臺,推動互聯網與特色農產品深度融合,帶動大眾創業,使農產品跨境電商成為富民利民、鄉村振興的新引擎、新舉措、新出路。
3.3優化支持種群對農產品適應性
江蘇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支持種群為其提供充足的能量。政府應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商發展支持政策。在金融服務方面,政府可以對電商企業利用第三方平臺發展電子商務進行補貼和優惠,表彰和獎勵業績突出、財稅貢獻大、社會就業多的先進電商企業和個人。做好農產品跨境貿易和農業社會化金融服務。在跨境物流方面,鼓勵支持種群企業建設海外倉。優化報關報檢流程,便利跨境電商進出口退換貨管理。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方面,從穩外貿、穩外資的角度出發,利用外貿新業態打造外貿增長引擎,促進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和外貿高質量發展。
3.4擴大寄生種群規模
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運營服務商、網絡營銷服務商、電子商務咨詢服務商、相關的翻譯公司、法律機構等寄生種群入駐跨境電商綜試區,擴大農產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中寄生種群規模,以提高生態系統的運行效率,促進其長效發展。
4結論
本文通過商業生態系統視角,結合江蘇省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的現狀,構建了江蘇省農產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在構建的過程中,發現了該生態系統中出現了領導種群數量少、關鍵種群質量低、支持種群對農產品適應性較差和寄生種群規模小的問題。最后通過上述分析,提出促進核心種群發展、提升關鍵種群質量、優化支持種群對農產品適應性和擴大寄生種群規模的建議以期促進江蘇省農產品跨境電商平臺優化、完善。
參考文獻
[1]許璐.跨境電商產業鏈生態系統構建思路探析[J].投資與創業,2021,32(19):217-219.
[2]李博,季六祥.基于生態系統理論的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路徑研究——以廣東省為例[J].大眾標準化,2021,(16):105-111.
[3]馬書剛,朱佳佳.創新生態系統視角下跨境電商平臺評價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21,51(08):52-62.
[4]胡元禮,潘巖.黑龍江省跨境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優化研究[J].商業經濟,2020,(12):6-7+129.
[5]釗陽,戴明鋒.中國跨境電商發展現狀與趨勢研判[J].國際經濟合作,2019,(06):24-33.
[6]張夏恒,郭海玲.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機理與路徑[J].中國流通經濟,2016,30(11):83-92.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16.11.010.
基金項目:本文為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校級科研課題“鄉村振興背景下江蘇農產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治理機制研究”(WXCY-2021-KY-06)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趙曜(1989-),女,江蘇南京人,經濟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跨境電商、教育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