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全面提升綜合素質理念的推行,以及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國教育領域不斷推進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師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能夠結合對詩文詞句的描述和對創作背景的了解,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使其能夠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古詩所蘊含的情感和意境,再現古詩的藝術形象,達到促進學生對古詩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的效果。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應用
作者簡介:張紅(1974—),女,山東省鄒平市梁鄒小學。
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古詩大多是古人通過對景物、生活場景的描寫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和所思所想的方式,可以說古詩主要有視覺化的內容,隱含了詩人豐富的情感。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實際應用能夠將古詩的視覺化效果大幅度提升,并在開展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想象力、鑒賞古詩的能力和審美能力,以此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情境教學法的介紹
情境教學法的內容主要是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借助音樂、視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及語言,創設一種能表現出古詩真實意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在這一教學情境中對古詩內容進行深度理解,并體會到詩人抒發的情感,由此使學生對古詩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達到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標。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較新的教學手段,有利于教師與學生進行良性互動,具有較為明顯的時代特征。一般情況下,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使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熱情。
由于古詩用詞的抽象性,用詞較為晦澀,因此一些學生較難理解古詩的內容和主旨,也無法較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在傳統的小學語文古詩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采用機械記憶和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不但無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古詩內容的意蘊,也無法讓其感受到古詩的魅力。但在情境教學法的應用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不再是通過說教的方式進行古詩信息的傳遞和教學內容的呈現,而是利用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設計更加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教師所營造的情境中體會古詩的內涵及其所蘊含的情感。教師要將古詩教學內容形象化,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古詩的意蘊,使其在教學活動中快速、準確地理解古詩的內容和中心思想。
二、利用古詩創作背景引入古詩情境
一般來說,古詩往往與詩人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有著緊密聯系,是對詩人在當時所處的情境下所產生的思想與情感的抒發。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古詩的創作背景進行情境的創設和引入,使學生能夠在情境中對古詩的內容和思想感情進行梳理和深刻理解[1]。
例如,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9課“古詩三首”中的《題西林壁》一詩,既是一首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其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皺M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主要說明了詩人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等不同角度去觀察廬山的面貌,從而得到了不同的觀感。這兩句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風景移步換形和千姿百態?!安蛔R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既是說景,也是在說哲理;既談了自己游廬山的體會,也闡述了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視野比較有限,看到的僅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的局部現象。其蘊含的哲理是:在觀察事物時,人們如果只從自身所處的角度去觀察,得到的往往是片面的結論。我們要想了解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就必須要突破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的成見。為了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一哲理,僅憑借口頭的表述無法讓其深刻地理解,而需要教師構建合適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切身體會這一哲理。教師可以制作相應的視頻來展示廬山的風景,從不同的角度為學生展現廬山的特點,將詩人當時所處的環境和場景進行再現,讓學生通過觀察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領悟不同景色的特征。然后,教師可以通過情境的再現讓學生總結廬山的“真面目”,通過對不同答案的分析,再引入以下哲理:每個人由于觀察角度的不同,得出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每種答案都有其合理性;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要想全面地看問題,就必須突破眼前的局限,擺脫主觀的成見。通過教師的分析,學生在這一情境中能夠領悟古詩所蘊含的哲理,并進一步理解古詩的思想。
三、逐句分析,創設情境
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生由于自身的理解能力不足,且認知能力較差等,在剛開始接觸古詩時無法準確和有效地理解古詩的內容及其蘊含的思想感情,這無形中增加了小學古詩教學的難度。因此,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讓學生進入古詩的情境當中。古詩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意境美。在通常情況下,詩人在創作古詩的過程中會將自己的所感所想與外界的事物或景物相聯系,創造出一些生活情境或人物形象,利用古詩的意境來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準確把握詩句所描述的內容,結合古詩意境,逐句分析,創設相關的情境,并讓學生置身于創設的情境當中,幫助學生體會古詩的中心思想和詩人的內心情感,進而增強學習效果[2]。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9課“古詩三首”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對關鍵詩句的把握來創設相關情境。如“獨在異鄉為異客”表達了詩人遠在他鄉的孤獨感,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情境。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口頭的引導或使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現一幅詩人形單影只的畫卷,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詩人獨自在異鄉生活的孤獨,注意要強調“孤獨”一詞,為之后突出詩人思念親人的情感做鋪墊。其次,教師再將“每逢佳節倍思親”引入情境中,通過營造歡快的節日氛圍來凸顯詩人的孤獨感,通過對比讓學生體會思鄉之情?!斑b知兄弟登高處”表達了詩人對親人和對家鄉的思念,體現出詩人在當時所處境遇中流露的悲涼情感。最后,“遍插茱萸少一人”使詩人在異鄉思念親人和思念家鄉的情感得到升華。CE5C1549-BE19-40A4-B80D-EB7EF9CDBE4A
四、大膽想象情境,回味古詩意境
古詩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形式美。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教學的過程中應用情境教學法,能夠為學生展現一幅生動、優美的畫卷,并啟發學生不斷進行思考和想象,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使學生能夠在古詩的意境和情境中感悟生活、陶冶情操,以此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3]。小學語文教材選取的古詩朗朗上口。教師在進行古詩教學時要充分結合這一特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并通過音韻節律來進行意境的再現,使學生沉浸在語句所展現的意境中,并進行大膽想象。教師可以此為基礎進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并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詩人的心情以及古詩帶來的輕松、愉悅[4]。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21課“古詩三首”的《塞下曲·月黑雁飛高》一詩的學習中,《塞下曲》是漢樂府舊題,屬于橫吹曲辭,內容主要寫邊塞征戰,因而這一類詩的風格較為雄勁?!度虑ぴ潞谘泔w高》主要描寫了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詩的首句“月黑雁飛高”就營造了一種肅殺的情境,透露出敵人正在行動,同時也烘托出戰前的緊張氣氛。教師在對這一詩句進行解釋時要營造一種緊張的氛圍,凸顯緊張態勢,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中的動畫讓學生感受到戰前的緊張氛圍?!皢斡谝苟萏印北硎緮橙耸窃谝归g行動,而非率兵來襲,是借助月色的掩護倉皇逃遁?!坝麑⑤p騎逐”說明將軍發現敵軍正在潛逃,要率領輕騎兵追擊,不僅體現了輕騎兵行動的迅速,也表現了將軍滿懷的信心。最后一句“大雪滿弓刀”表明了此時正值嚴寒,也表達了戰斗的艱苦和將士奮勇向前的精神。事實上,這首詩的情境并不難塑造,但其寄托的感情和意蘊比較抽象,是古詩中意蘊深厚而詞句簡單的一類。這種深厚的意蘊更容易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尤其是軍旅的征戰、將士必勝的信心的相關內容都能夠讓學生快速地融入情境中,從而更好地體會古詩的意蘊。
五、通過優化創新提升情境教學質量
在針對學生開展古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帶領學生深入分析古詩內容。古代詩人在創作詩詞的過程中常常會將自身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或是將自己的感情與描寫的景色進行結合,通過這種方式來營造一個讓人無限遐想的意境,以此抒發自身的情感。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靜夜思》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詩句內容引導學生了解詩人當時的思想感情。詩句中的“明月”一詞,就是詩人在寄托自己的思鄉之情,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其能充分融入詩句的情境之中,仿佛自己正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來教學古詩,不僅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古詩的內涵,還能夠了解古代詩人在創作詩句時的思想感情。這種方式能夠充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對古詩的認識與理解進一步加深。
情境教學法能夠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在古詩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推動情境教學與古詩教學的充分融合。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創設教學情境,以這種教學方式切實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對提升情境教學的質量是極具現實意義的。
六、結合現實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古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明白,詩詞是古代詩人結合自身的現實生活所創作的,其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傳至今,仍然可以流露出詩中的生活氣息。所以教師可以利用現實生活來創設教學情境,讓小學生將實際生活與古詩的內容進行充分結合。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暮江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詩詞內容聯想現實生活中的場景,想象“一道殘陽”是什么樣子的,“殘陽”又是如何鋪在水中的,讓學生回想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陽光照在水面上的樣子。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將自身的實際生活與古詩內容充分結合,切實增強小學古詩詞情境教學的效果,同時還能切實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小學生未來的發展是極具現實意義的。
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它能夠借助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科素養,并在實際的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古詩的意蘊及其蘊含的思想,有利于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道德修養。教師要結合不同的古詩所蘊含的意蘊和感情進行情境創設,并注重融入創新的教學方法,以此增強小學語文古詩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陸煜霞.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8(08):53.
[2]李翠梅.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6):165.
[3]鮑小菊.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J].速讀:下旬,2018(06):15.
[4]徐鳳嬡.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外語文,2018(10):97.CE5C1549-BE19-40A4-B80D-EB7EF9CDBE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