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小念
關鍵詞:高中教學;核心素養;法律意識
高中的政治教學不同于其他課程,政治這一門課程是一門社會性、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有重要意義。核心素養這一概念的提出,對于高中政治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傳授必要的知識技能以外,還要將核心素養的培育放在重點位置。高中的政治教學要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的,具備健全人格、全面發展的新一代人才,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就要重視培養其應具備的核心素養。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核心素養應該包括哪些。
一、高中政治學教學中有關于核心素養的內容
(一)政治認同
高中政治教學的一大重要目的是讓高中人在建立人生觀的初期對自己的國家社會產生政治認同感。在理智和情感上都產生歸屬感。這不僅僅是要讓其掌握一定的政治理論,更要構建一套自己的社會責任感觀點。也要使其了解我國的政治成就,構建共同理想,為我國的未來發展培養接班人。
(二)科學精神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要教育學生認識客觀事物。對客觀存在的事物有著理性的認識,培養堅定的唯物主義精神和哲學的思維方式。對于我國的經濟、社會的發展能有自己理性的見解,能在未來成長的道路上選擇正確的道路。引導高中學生在青春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要以理智為標桿,基于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敢于質疑,敢于批判。以后成長為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
(三)法治意識
我國是法治社會,要實現每個公民知法、懂法、尊法,那么就要從每一個公民的教育開始培養其法律意識。高中政治教學的其中一個目的便是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其知道法律的重要性,依法治國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往后的生活中自覺地遵守法律,遇到不公正的事情可以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權益。并能向身邊的人宣揚法律意識,使其成為法律的捍衛者。
(四)公共參與
高中生對于社會焦點問題有了自己的見解,教師將社會問題帶入課堂,可以提高學生的公共參與感。在其表述其觀點的同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以更加理性多元的角度看待社會問題。還能引導其充分發揚主人翁精神,從而不斷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將來為構建和諧社會主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政治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
(一)更新傳統的政治教學觀念,創新課堂方式
高中政治教師的教學觀念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教師的教學不能再僅僅依托于教材,教學也不能只能是照本宣科。傳統的政治理論教學是由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F代化的高中政治教學要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教師要創新教學的方式和流程。教師先講解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再讓學生對教材進行自主討論。說一說自己對于本堂課的知識有什么自己的獨到見解。教師作為一個傾聽者,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正確的引導。
(二)創設情境教學
高中生已經對自己的人生有了初步的規劃和領悟,高中的政治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像是教育小學生一樣予以灌輸式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反倒會讓學生產生逆反情緒?,F代學生崇尚自由,若是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適當的改變方式,由原本的口播教育改稱為情境教學。比如說在進行《多變的價格》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與其滔滔不絕的口播講解不如設置情境教學。讓一部分學生當生產商品的廠家,一部分當銷售商品的賣家,一部分當消費者。然后模擬商品的生產銷售過程,學生自然而然就能理解為什么商品的價格由生產它的社會必要時間所決定。然后再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產能、無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知識。學生在這一情景模擬教學中產生極高的興趣的同時能更深刻的理解教材上的理論知識。
(三)結合實踐進行教學
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實踐之中得到的知識才能讓人印象深刻?,F代社會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其中,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了廣泛的公眾參與條件。例如,在學習紅色文化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到烈士革命紀念館或者革命老區進行訪談,了解當地的紅色文化傳統以及紅色精神,加強學生精神建設的同時,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
三、結語
高中政治的課堂有著其必要的嚴肅性,但是在嚴肅的同時要注意方式方法,讓學生們能對政治這一門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抓取各種各樣的社會素材引導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自覺養成正確的道德標準,將來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同時能為將來的政治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凱琴.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政治教學策略探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2(02):3-4.
[2]康安勇.基于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政治教學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0(08):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