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
關鍵詞:企業視角;高技能人才;職業能力;培養策略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研究背景
一則,在經濟趨向全球化,信息更具自動化以及文化走向多元化的背景下,院校與企業都面臨有創新機遇和發展阻礙,其中可以通過深化校企合作關系,來抵御格局變化帶來的沖擊,由此可見,校企締結聯盟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必然趨勢。二則,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高技能型人才受到各個行業領域的關注與重視,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而人力資本也逐漸發展為企業核心資本,為適應知識經濟潮流,企業需更加關注人力資本的投資與培養。
(二)研究意義
一方面,理論層面。該研究立足于企業視域下,做出具有理論價值貢獻的研究和探索,梳理高技能人才職業能力基本概念和知識架構;圍繞高技能人才職業能力進行理論體系的有效完善;提出較為完先進的高技能人才職業能力培育策略。另一方面,實踐層面。國內關于高技能人才職業能力培育實踐框架還有待充實和完善,本次研究則能夠促進理論到實踐的轉化進程,提升職業能力培育的落地性和可行性。為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院校可以通過落實職業能力實踐策略來為企業輸送優質的高技能人才,使得人才培育和企業所需能夠有效對接起來;此外,探索高技能人才職業能力培育的實踐路徑和改革方向,也能夠為校企合作提供新思路。
二、研究的特色
其一,創新職業能力相關概念。以企業發展為背景,院校需依據職業能力基本概念和企業技能所需來構建院校高技能人才概念架構,其中包含適應、成長以及創新能力,并闡述人才培育對企業和院校發展的關鍵性作用。其二,創新職業能力培育路徑。院校需依據使實際需求和發展潮流來制定縱向高移和橫向合作的綜合培育方案,即通過貫通院校職業能力等級的成長空間來構建縱向移動模式;通過打造科研和育人的產學研融合路徑和教學育人的校企文化融合路徑來實現縱向校企合作。其三,創新職業能力培育模式。院校需聯合企業來合力構建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具有一定的結系統性和層次性,同樣也是職業能力培育過程中達成的合作共識,而該模式的構成是由當地政府部門、企業以及院校三方合作管理與實施的教學系統,該系統的運行又包含有人力基礎,保障條件以及評價機制等其他環節內容。
三、研究的反思總結
技工院校需要了解到院校人才培育輸送地多為企業,鑒于此,高技能人才職業能力概念架構確定以及實踐策略制定都需要企業參與其中,從企業的根本利益點著手,依據企業適應社會發展而需要的技能品質來調整職業能力培育方案,進而探尋職業能力培育與高技能人才發展與嬗變帶來的深刻影響。本次研究是以企業發展為根本點,圍繞高技能人才職業能力培育概念、規律以及策略展開的,通過進入企業參與實踐學習來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實踐技能以及感知能力,從而能夠適應后續職業崗位,獲取企業場域變化帶來的積極影響;能夠在高技能人才職業能力培育概念著手,來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路徑和發展趨向;能夠在高技能人才職業能力培育的路徑探索中確定校企合作這一實際行動策略。
四、未來打算
技工院校開展的高技能人才職業能力培育研究是長期且長效的,本次研究是結合筆者實踐教學經歷與體會的基礎上進行的,還存有缺陷或是弊端。第一,基于筆者學術視野和研究層次的限制,本次研究深度與力度還有待增強;第二,本次研究路徑多是理論層面的闡釋,對于職業能力培育實踐成效方面還有待研究和討論;第三,本次研究對高技能人才培育發展路徑還有待企業參與的實踐驗證。針對后續研究,筆者提出一下打算與設想:第一,高節能人才職業能力培育研究還需進行產業或區域的實踐落實,基于國內各個地區發展具有一定差異性,不同區域企業在發展層次上和對職業技能需求方面有所不同,另外高技能人才分布在各個領域中,職業能力培育應對不同行業和區域進行實地調研分析。第二,高節能人才只能職業能力研究的理論結果還需進一步細化和探討,特別是培育路徑與校企合作模式的具體實施步驟,還有待充實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嚴婉瑜.基于企業需求視角的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勝任力培養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v.22;No.396(06):221-222.
[2]劉程程,馬爽,邢若蘭.工會視角下高技能人才培養T型機制研究——基于北京市的實證分析[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9,33(01):74-83.
[3]唐小桃.淺論我國中西部制造企業高技能人才的開發——基于高職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視角[J].經濟師,2020,No.373(03):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