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地理是高中教學階段當中的重要教學科目,在高中地理教學當中,復習課是關鍵的教學環節。案例教學法通過師生分析實際案例,將知識融入其中,使學生進行系統化學習。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豐富課堂內容,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生活化。在新課改實施后,很多新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當中得到運用,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具有較高的運用價值以及可實施性。文章主要對高中地理復習課的案例教學法的具體實施價值以及操作方法進行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案例分析法;高中地理;復習課;師生互動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13-0135-04
新興的教學方法當中,案例教學法運用廣泛,效果也得到了教師的好評。在進行案例教學時教師應先列舉案例,通過與教學階段匹配的案例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展示,引導學生以案例為中心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案例教學法中,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列舉案例,結合案例進行充分的討論和交流,將課堂還給學生,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在地理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將知識得以運用。
一、 案例教學法的定義以及主要特點
(一)案例教學法的基本定義
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際案例分析,將課程知識融入其中,結合到案例中的每一個重點環節,讓學生在對案例探討時,對這些知識點形成系統化學習。案例分析的過程可以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一個枯燥的理論通過進行案例分析會讓學生感受到該理論在實際生活當中的運用價值,進而能夠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對于教師而言,案例分析與實際生活貼近,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高,教學進度也能夠更好地推進。在地理課程的案例分析中,可將案例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情景類、故事類和生活類,在地理教學的實際開展當中,情景類和生活類較多,這與高中階段的學生特點和知識特點相關,故事類主要適用于小學階段的數學等學科的教學,故事類的案例具有一定的虛擬性和趣味性,引導學生在虛擬情境中進行知識探索,深入思考。高中地理教學主要運用生活案例以及情景類的案例,這兩種案例具有較強的真實性,學生可以更好地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感受地理知識的運用價值,更容易對地理知識產生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知識探索的積極性。
(二)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案例教學是以書本上的理論為根據,以案例分析的方式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案例教學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①案例的種類多。案例教學與常規教學相比較,最大的特點就是教學內容的豐富性,通過模擬或者重現一些現實的場景,把學生帶入該案例場景。教學中通過分析比較小組成員的觀點,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不應該是簡單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而是著眼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相互之間的“學”,著眼于“學”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生的需求。
②案例的選擇具有靈活性。可以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例如,講解城市規劃方面的相關知識,可以列舉很多不同城市的案例,案例不唯一。同樣是城市規劃,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視角,針對不同城市的發展路徑進行科學的城市規劃。
③案例的來源具有多樣性。案例教學中使用的案例可以來源于教師,可以來源于網絡資料,也可以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列舉實際的案例。不同的案例有不同的特點,來源不同,對教學質量和環節的影響也不同。例如,教師在知識點的引入環節,常會運用學生所熟知的事物或者現象作為案例進行教學,在講解導航系統的時候,教師列舉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的例子引導學生思考地理信息定位系統的作用。在完成知識點講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實際,列舉自己身邊的運用所學知識的例子。此時,在發散思維階段,教學案例的來源就轉換成了學生,由此可見,教學案例的來源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同時不同的案例種類對學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例如,城市規劃的相關知識講解時,為了指導學生學以致用,教師可以列舉我國不同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分析城市建設和布局當中涉及的地理知識。教師可以運用某國將核廢水倒入海洋的事件,讓學生運用季風、洋流等知識點對核廢水排入海洋的影響范圍以及影響程度進行分析。這樣的教學案例就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將學過的知識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當中。
④案例教學可加強師生交流。案例教學當中的案例往往是師生所熟知的,與書本知識匹配的。與單純的理論講解相比,案例教學當中的案例分析環節往往是師生互動的主要環節,教師或者學生可以介紹案例,師生可以以案例為主線針對案例或者所學知識點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能夠激發學生討論問題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有助于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二、 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復習課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高中地理復習課是地理教學中的必要課程,但是很多學生對復習課會產生排斥心理。復習課當中教師不會講解新的知識,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復習課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很多學生認為復習課就是教師帶領大家背誦知識的過程,因此感到無聊,案例教學法的運用可以讓復習課具有趣味性以及生動性。在講解衛星定位系統時,筆者列舉了高德地圖的案例,很多人出行都會使用高德地圖進行導航,高德地圖的方向設置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實際上與紙質版地圖的方向是一致的,通過導航確定行走的方向以及距離。高德地圖是怎么知道行進的方向以及位置的呢?這就需要一些技術的支持,很多學生就想到了定位系統。如果把手機上的定位功能打開,高德地圖才能夠顯示具體的位置,然后筆者又讓學生分析衛星定位系統在其他領域的運用,學生想到了公交車上的定位系統。通過案例學生對定位系統知識產生了興趣,對基本的原理以及運用領域也是開始了進一步探索。
(二)可以讓教師更好地發揮教學引路的作用
教師在課堂應該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很多時候教師在學生的眼中是強制學生學習的角色,更多的是灌輸知識以及監督學習的作用。案例教學模式中,教師更多的是引導者的角色,教師不再給學生施加壓力,而是運用案例讓學生的學習潛能以及積極性得到激發。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思考問題,對自己沒有學懂的知識點進行深入的探究,這樣學生能夠從復習課當中收獲更多的知識。教師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也可以了解到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有的放矢地解決教學工作中的問題,使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事實上,很多時候地理教學當中,教師與學生的位置存在不對等的情況,教師在復習課上,給學生制定學習計劃,案例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不再是單純使用理論背誦的方式上復習課。在這樣的模式下,教師和學生均有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尤其是學生不再是死記硬背基礎的理論,而是通過案例分析理解理論知識的含義,通過教師給予的案例,能夠感受到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價值,這樣學生也不僅僅是背誦,而是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以及運用知識,不僅可以提升考試分數,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綜合素質也得到提升。
(三)提升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
在高中地理課堂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使學生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得到提升,地理教學當中會涉及很多理論方面的知識,而理論知識的學習當中需要背誦基本概念以及適用范圍等知識點。部分學生認為,地理屬于文科,死記硬背就能夠得到分數,不需要過多深入地理解知識,考試分數與背誦知識點的程度相關。事實上,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很多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不足,盡管能夠背誦知識點,但是在考試當中經常出現知識運用不正確的情況。教師在理論教學當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常常是教師說什么學生就會記錄什么,自己思考問題的時候較少。運用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的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得到提升,案例往往與實際生活相關,不再局限于課本上的純理論,學生更愿意聽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內容,而不是一味講解書上的理論。例如,在講解“流域的協調發展”時,針對流域的特點對上、中、下游進行統籌管理,但學生對流域的特點和具體的治理措施并不理解,只是死記硬背。我們在講解時可以通過呈現黃河、長江等典型河流的治理措施,在治理時綜合運用工程技術和法律、市場等手段,不斷深化學生對流域管理措施的理解,生活中的案例往往可以提升學生思考問題和發現的問題的能力,使原本抽象的理論知識在案例當中能夠得以呈現,學生更愿意加入課堂知識討論的行列當中。
三、 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復習課中的運用
(一)根據復習內容匹配相應的教學案例
案例選擇的合理性是決定案例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首先必須具有真實性,對高中地理教學而言,真實客觀的案例能夠更好地與書本上的知識進行銜接。高中階段的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相對較長,不需要通過虛擬的故事提升趣味性,學生更加喜歡與生活實際相匹配的案例。案例教學需要教師留心觀察生活實際,結合課本的知識選擇生活中的真實例子。同時,案例教學必須與知識點相對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正確地理解知識以及運用知識。列舉的案例必須要典型,貼近生活,高中階段的學生大多數時間在校園學習,對社會上的很多行業了解較少,如果涉及非常高端的行業,學生難免會感到陌生,進而影響教學效果。例如,筆者在講解“城市規劃”時,直接提問學生,我們所在的城市的市中心是哪里?有什么特點?學生很快就能夠說出自己的看法。筆者又根據學生的答案進行深入的提問,環環相扣,最終使學生理解了城市規劃的主要原則以及特點,將自己所在的城市的實際情況與書本的理論相聯系。這樣一來,學生不需要花時間背誦就能夠理解相關的概念以及知識的運用。案例教學要求教師精選案例,選擇與上課內容高度一致的案例,對案例的難易程度也要把握好,簡單的案例可直接作為例子說明,不必大費周折,難度過大的案例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可以通過提前預習或者加大引導程度來達到教學目標。
(二)運用多種方式展示教學案例
現在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多媒體教學已經是大勢所趨,多媒體可以作為展示案例的主要媒介,事實上,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使學生非常直觀地觀察到實際的案例,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同時,案例也可以運用題目中涉及的案例,現在的高中考試已經以實際案例的出題形式為主,給出一個生活中的具體案例,然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案例的來源可以是學生,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網絡當中的新聞等。同樣是定位系統這個知識點,可以列舉紙質地圖、導航軟件等案例,也可以列舉公交車、私家車上的定位系統,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列舉自己知道的案例。教學案例的展示方式以及案例的來源可以多種多樣,具體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案例教學,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進而使學生對復習課的內容產生興趣。
(三)組織學生進行案例討論,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案例教學法中,關鍵的環節是教會學生解決案例當中涉及的實際問題,因為現在的教學都比較注重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對學生的知識創新能力的考查。教師可以將本地區的工業形態、城市規劃以及城市布局作為教學的素材,引導學生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引導學生提出可行的解決對策。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采用了PK賽的方式讓學生分組進行案例的探究,找出所在城市的建設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并且運用學過的地理知識解決這個問題;然后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對同一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按照找出問題、分析原因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探究;最后讓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對小組內的探究成果進行展示,比較每個小組的優點和不足,最終選出最優秀的小組,必要時給予精神獎勵,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讓學生養成積極思考問題、查找原因以及解決問題的習慣。很多學生表示,小組探究可以使每個學生的優勢得到發揮,在小組成員的合作當中,讓自己學習不足的知識點得到強化,小組如果獲得勝利或者教師的肯定,學生的內心當中容易從思考問題和研究問題當中收獲成就感,學生更愿意進行地理知識的復習。
(四)結合復習的知識點對案例進行歸納總結
案例教學法的目的不是以讓學生學會一個知識點為主,而是讓學生通過對某一個案例的討論,將多個知識點聯系起來,讓學生從已經學過的知識點中,找出可以解決問題的知識點,對同一個問題的解決,可能主要涉及一個知識點,但是有部分問題的解決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因此,對案例分析結果進行總結至關重要,可以讓學生更加全面地考慮問題。例如,對“城市區劃”這部分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筆者運用分析所在城市的主要布局特點這個思路,帶領學生分析了城市建設的主要布局特點以及影響因素。很多學生表示,城市的中心多為商務區,然后是行政區,然后外面是居住區。筆者先是對學生的分析進行了肯定,然后又列舉了北京這個城市的案例。進行總結的時候,筆者告訴學生,北京的規劃與常規的城市建設規劃一樣嗎?北京的中心區域是東城區,屬于我國的行政區,但卻是北京的市中心,實際上,中心商務區這個理論在多數城市當中都是適用的,但是因為北京是首都,是我國的行政中心。學生通過案例分析總結這個過程,對知識點的運用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認識,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
四、 結語
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去思考、去創造,針對案例發表見解,通過這種經驗交流,學生互相取長補短,可提升高中地理復習課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案例教學法更加注重知識轉化為能力,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書本生硬的教學,而忽略能力的培養,我們的教學將變得刻板,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發展。教師在實際運用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收集多種教學案例,運用多種案例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和準確地理解已經學過的知識點,做到知識的活學活用,這無形中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是主動性學習。同時案例教學法也對教師有了一定的要求,需要針對學生的不同理解給予引導性指導,從而促使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更是一種能力上的升華。
參考文獻:
[1]陶青霞.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學法探討[J].高考,2021(36):139-141.
[2]張玲.新課程背景下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11):79-80.
[3]王利燕.用案例教學法優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J].廣西教育,2021(38):86-87.
[4]王得成.核心素養培養下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學實踐方法探析[J].學周刊,2021(29):117-118.
[5]田英.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應用探究[J].成才之路,2021(16):120-121.
作者簡介:王蕾(1997~),女,漢族,山東日照人,莒縣第二中學,研究方向:高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