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艷
◆摘要: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指出新的發展方向,不僅要求教師傳授專業課基礎知識,還要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能更加理性、客觀、全面地分析問題,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法。本文從邏輯思維能力的概述展開分析,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并提出建設性培養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一、前言
教師身上肩負的責任在教育目標日益明晰的改革背景下越發沉重。因此,教師必須順應新的改革要求,重新設計教學計劃,將提升學生基本思維能力作為目標之一,使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校期間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不斷上升。做好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方面的研究工作,助力學生不斷發展。
二、邏輯思維能力的概述
邏輯思維是指人類在認知過程中利用概念判斷推理反映事物實際的過程。邏輯思維并非模棱兩可,是一個確定的過程。是前后一致的而非自相沖突的,是有條理有依據的思維。在思考中要使用定義,通過判斷推論等思考形態,經過對比分析綜合現象,進而歸納的方法,即了解和使用這種邏輯思考形式和方法的程度,就是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也稱為抽象思維,指能可以理性認識客觀世界并能夠洞悉事物的規律,可以借此進行判斷推理來了解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許多科研成果都離不開這種思維,這是理性認識客觀世界的基本思維,也是生存必備技能之一。數學這門學科是由大量運算公式符號和理論構成,不同知識點之間具有很強的緊密性, 邏輯條理很清晰。學好數學可以提升邏輯思維能力,了解事物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發展自己。由于數學的嚴謹與規律性讓這門學科變得枯燥,學生不太喜歡這門學科,從而大大降低了教育效果,如何有效地讓學生學好數學,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探究的。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經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助于增進他們對現代數學基礎知識的了解,也有助于他們運用邏輯性才能思考數學問題,從而進行科學的大數據分析與邏輯推理,解決現代數學教育問題,最終掌握現代數學學習經驗,以保證數學課程核心素養目的達成與學習效果的高質量提升。
另一方面,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思維方式本來就具備了很大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所以,當學生們在努力培養自己邏輯思維時,從某種意義上就能夠調動他們的想象力,從而有助于他們在學習立體圖形的面積時更深層次的理解,能夠設想圖形中所處的方位和狀態等,從而完成假設分析,最后再進行具體問題的解決。
最后,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除去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外,還可以訓練他們的自主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也是一個比較基礎的思維方式,針對小學生而言,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一般情況下是使用教具讓每個學生在實踐操作演示的過程中,逐步了解數學知識的有關概念、定理等,最后完成基本邏輯思維的練習。也因此,教師在學校開展“時分秒”這一章節的教學活動時,引導學生動手制作簡易的鐘表,在學習過程中推導這幾個概念之間的換算。
這一舉措能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根據不同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指出,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不同的差異性,學生的思維與成人不同。每個人處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智力發展狀況必然各不相同,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找到這些差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引導學生自己主動地去探索新問題。在數學課程中,許多問題的求解思路都是非獨立的,老師要引導學生勤于思考,采用各種方式來解決。
以一年級的這道題目為例:周末圈圈要去圖書館學習,在進入圖書館前許多小朋友都在排隊。圈圈前面有5個人,圈圈后面有6個人,請問排隊的一共有多少人。在解決這道題的時候,有的學生喜歡用畫圖法畫出前后人數,再將畫出的圖形一個一個的數一數,算出總人數。也有的同學根據列式計算的方法將前后人數加起來,再加上圈圈自己得出5+6+1=12的總人數。這兩種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得出正確答案。畫圖法是對于理解能力較為欠缺的學生應用,列式計算法則要求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一定的高度。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有針對性地向學生講解畫圖法幫助理解題目,而對于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引導他們采用直接列式計算的方法直接解題,從而培養不同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思考活動
思想活動必須在數學教師給出問題之后,在每一位學生進行思索的過程中才能夠形成,所以在小學數學課程中,教師必須要善于針對教學重點提出問題,以便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并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探究過程數學教師也要起好自身的帶頭示范作用,促使每一位學生能夠更深刻的認識與思考問題,鼓勵學生把自己對題目的看法勇敢表達出來,并以此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以分數的初步認識學習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如何表示其中的一份。教師提出這個問題之后,引導學生通過分割自己事先準備好圖形,理解分數的概念。進一步學習認識幾分之幾的時候,讓學生拿出正方形紙張不斷折疊,理解折成相同大小的圖形后,每個小圖形占大正方形的幾分之幾。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以及操作后進行思考的活動,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
(三)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欲望
在小學數學的教育過程中,數學教師能夠根據小學生的生活現實創作情境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激發學生主動思索提問,從而解答數學題目。創造情境是需要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將學生喜愛的事物融入情境當中,使小學生的注意力能快速集中到教學當中去。
以學習克與千克這章節為例,教師可以根據低年級小學生喜歡零食的特點創設零食購物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克與千克的概念和區別。比方說,一袋薯片的重量在200克左右,這個大小的零食需要用克來做單位,接著向學生提問,請找出超市內與薯片重量差不多的零食,讓學生思考衡量,思考過后學生會明白類似于薯片大小的干脆面、冰淇淋等物品,都應該用克來表示他們的重量。在講授千克這一單位時,使用同樣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以此來引發學生主動思考的欲望,為邏輯思維能力的養成打牢基礎。
(四)利用數形結合化抽象為具體
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數形融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理解清楚,轉換為具體形象的圖形,并以此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同時數學教師還要以身作則,在正確的示范中指導學生發現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建立完善的數學思維體系。
四、 結束語
數學課程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有積極意義。將抽象難懂的數學課堂變成有趣生動的活動,讓小學生養成邏輯思維能力,是每位數學教師都要深刻探究的問題。在不斷探索中總結問題,創新理念,可以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通過根據不同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制定教學計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思考活動活躍思維;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欲望;利用數形結合化抽象為具體等策略幫助學生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正巧.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C] 2020年學校管理與教學創新學術會議論文集,2020.
[2]岳家軍. 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 讀天下:綜合,2019(09):1.
[3]王蓮芳. 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 課程教育研究,20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