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勝麗
◆摘? 要:我國新課改明確指出高中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培養學生自主互助探究和主動參與的能力。就目前高中生的學習近況來說,想要給學生帶來更好的教學體驗,那么任課教師勢必要將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模式引進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去,就教學的實際效果來說,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模式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帶來了學習趣味性與學習多樣性。本文就關于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性運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模式的幾點策略展開討論。
◆關鍵詞:高中數學;自主合作學習模式;探究策略
一、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和不斷深入,新課改中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在看到這種學習模式對學生成績的長遠發展后,越來越多的高中教育工作者都開始逐漸愿意接受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不得不說,高中數學老師教學觀念的改變為學生創造了拓展思維,深入思考的學習環境,也讓更多學生在合作式的學習環境中看到了自己在學習數學,提高成績的更多可能性。
二、高中數學教學現狀
1.應試教育的影響
正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或多或少地都在面對著未來的高考,尤其是高三備考的同學更是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了雙重壓力,所以大部分學生都在絞盡腦汁地想要將成績在短時間內飛速上升,這種急迫的心情使得學生越來越重視刷題,固執地認為只要堅持長時間地刷題,學習成績就能快速提升。其實不然,學生應該做的還是要打好基礎,將自己不懂的問題通過探究合作來解決才是最正確的方法。
2.任課教師教學模式的影響
大部分高中數學教師考慮到高考復習的進度,在教學過程中會采用多媒體視頻教學的模式幫助學生理解數學解題步驟,但是這種只依靠眼睛觀看的方式會導致學生理解記憶不夠深刻,在以后解決數學問題時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礙。
三、關于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性運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模式的幾點策略
1.營造開放性的合作氛圍
開放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思維拓展,不斷發掘更多更簡潔的學習方法。比如在學習“隨機抽樣”時,任課教師可以從實際生活問題入手,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統計一下本班的近視人數,計算一下本班的近視率,然后在課上討論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接下來可以提出另一個問題“在你們這個年齡段的近視率又是多少?”,可能聽到這個問題,學生會感到不知所措,但是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會逐漸了解這類問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過程,在這道問題講解過后,學生之間也可以開始討論,盡情發揮,看看是否有更加簡便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2.科學設置合作學習小組
小組可以說是每一個班集體的必要組成部分,所以小組成員也決定了開展這種學習模式的重要影響因素,如果部分學生可以通過不同同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模式獲得一些學習上的想法,那么在日積月累的堅持過程中就可以達到最終成績提高的學習目的。所以老師要想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高效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必須要重視起來每一個學習小組的組成部分和合作情況,如果有不合適或不恰當的情況出現時,需要及時地調整,更多更好地為學生考慮問題,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和成績提高,當然借此機會也可以讓不同學生之間促進交流,學習他人身上的長處和優點,看到優秀同學的正確學習方法。思考自己是否適合這種學習方法,如果適合,就可以開展自己的這種學習模式,長期堅持這種學習方法,就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比如在學習“點、直線、平面之間位置關系”時,由于這部分內容的知識點比較瑣碎,所以任課教師可以按照學習成績的不同程度提前分好學習小組,選擇最后給學生留下十分鐘討論的時間,解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和困惑,如果還是有不理解的問題,可以選擇一個學習代表課下與老師交流提問。
3.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學生努力學習帶來一定動力,老師的評價在學生心里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老師對學生自身成績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適當地夸獎和贊賞會給學生帶來鼓勵,讓學生以一種更加平和的心態去看待數學。因此,數學教師應該更加重視教學評價在教學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在評價方面多下功夫,認真觀察學生的整體學習氛圍和學習水平,通過這些的方面的了解開始對學生整體學習過程進行深入評價,讓學生看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努力改正自己在學習之中的缺點與不足。
四、結束語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模式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敢于發言的學習氛圍,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讓學生群體之間可以輕松地打破常規,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礎,促進學習交流的深入性,以最舒適的狀態學習思考,暢所欲言,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和困惑,有不同的學習意見時,勇于和同學商量解決,真正促進自身成績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顏耀輝.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數學教 學中的應用探析[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08):28-29.
[2]楊保新.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26):12-13.
[3]郭健京.高中數學教學案例與分析——為學生托起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平臺[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8(3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