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金霞

【摘要】英語課堂用語,泛義地指教師在上英語課時常用的口頭用語、英語句子。根據英語課堂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小學低年級英語課堂上,為了讓英語課堂更富游戲性、趣味性,讓小學低年級學生更喜歡英語,更愛學英語,不斷把英語教學語言和肢體語言有效地融合運用在英語課堂上,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地融入新元素,為豐富課堂教學環節服務,為英語課堂“課堂英語化,教學情境化,練習交際化,情感素養化”服務,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用語新元素;教學效率
一、英語課堂用語要跟上英語課堂發展的需要
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玩,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樂于表現自己,他們大部分從幼兒園或者一、二年級的口語學習開始接觸英語學習。到了三、四年級時候,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語言基礎,語音語調方面有了進步。同時他們大部分對英語持續著濃厚的興趣和愛好。眾所周知,學生對“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換言之,以往英語課堂上,教師常用的很多是口頭語言或英語指令,學生聽著習慣了,如read after me等,直接影響了課堂上的聽說環節,也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
目前的小學英語課堂全英教學,要求從第一堂課開始就要使用規范純正適合學生的課堂用語,堅持用全英教學,也要求學生盡量使用英語。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也僅是在幼兒園接觸過的,加上在一、二年級口語課上學的那幾句簡單的問候語或生活情景用語。由于學生沒有用英語表達的環境,學生基本把所的英語知識忘得差不多了。因而,在三年級,從一開始就要求教師在英語課堂中使用“全英”教學顯得不切合現實。對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為了創設用英語表達的環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練習聽力和口語,確實需要用英語進行授課。可是,在低年級的英語課上,極少能在提出問題后能得到學生的回應,所以也只能允許有一些漢語解釋。年級越高,英語比例越大。因此,學生應該熟悉自己的英語教師常用的課堂用語。否則,教師說了很多,而學生卻莫名其妙。這不僅浪費了寶貴的上課時間,而且失去很多學習英語知識的機會。
根據英語課堂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教師嘗試綜合使用課堂教學語言和肢體語言新元素:把課堂常用口語中的禮貌用語、鼓勵用語、指令用語、評價用語等和包括表情、動作、眼神、手勢等的肢體語言等新元素綜合起來運用。如今,很多一線教師在課堂上適時地加以手勢等真誠的表揚性課堂用語。如,Don't be shy! I love you!相信教師的真誠感情流露,能使課堂上所有的學生學習到知識。師生的感情的互動能延長到課后,甚至更久遠的以后。換來的是學生對英語教師的感激崇敬、敬意與喜愛,進而是對英語這一門學科的喜愛。
如何有效地把課堂教學語言和肢體語言融合創新地在課堂中使用,充分發揮出它在課堂聽、說、讀、寫師生互動教學活動中的過渡、串聯等作用。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在把肢體語言融入常用英語口語的指令用語中的開拓和發展上,筆者覺得可以作出以下嘗試。
二、有效利用師生互動式的英語課堂指令
新課改的實施讓學生成了課堂的“小主人”,教師作為引路人。指令性的課堂用語是越來越少了。但筆者認為,有一部分指令性的課堂用語卻是必不可少的。英語課堂指令始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起著組織、管理的作用。正如“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就如我們平時出操或放學的集隊口令一樣,體育教師高聲一喊:“立—正!”廣場上所有低年級的學生會接上:“1——2!”同時,他們的手腳做好立正姿勢。越是低年級的學生越是要養成這樣的課堂“規范”意識。對于小學三、四年級學生來說,英語課堂指令通常在維持紀律、引導方向等教學環節或簡單的TPR活動上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此,從學生第一次上英語課起,教師就要使用一套完整可行的、簡單的英語課堂指令,與學生進行互動:
每個新學年開始的第一節課,對于未曾接觸過這些教學指令的學生,筆者就會對他們說:“英語課上有很多好玩的小游戲,一起來跟老師玩好嗎?”然后指導學生以TPR活動的形式把常用的教學互動指令進行練習操練。對于之前已經在課堂上跟教師互動用的指令,直接以TPR活動的形式考驗他們,為新學年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
(1)教師示意學生安靜時把食指輕放在嘴唇邊說:“噓~~!”學生得回應教師:“叮咚!”
(2)教師在課堂上需要學生停頓下來仔細聽時,得做出模仿門鈴聲響,說:“叮咚~!!!”學生得回應教師說:“Listen!”
(這個指令通常是教師在學生自由練習完成后組織學生安靜下來時使用的,如,在Pair work兩個伙伴自由練習會話后、個人或小組朗讀后等,以代替高年級常用的Time's up!)
(3)在課堂上,需要某個學生站立起來時,通常可以這樣示意學生TPR活動站立和坐下:
T(教師):Up!↗Up!↗Up!↘(教師雙手做手勢:雙手平舉在胸前,手心向上有節奏地向上平移3次)
Ss(學生回應):Stand up!↘(邊說邊起立站穩)
T(教師):Down!↗Down!↗Down!↘(教師雙手做手勢:雙手平舉在胸前,手心向下有節奏地向下平移3次)
Ss(學生回應):Sit down!↘(邊說邊坐回椅子上)
(4)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學生坐端正看、聽自己布置任務時:
T(教師):One,two,three!↘
Ss:ABC!↘(學生雙腿平放、雙手平放在桌面坐端正)
T(教師):One,two,three!↘
Ss:Look and see!↘(學生雙腿平放、雙手平放在桌面坐端正)
(5)教師示意學生開火車一個一個跟讀單詞或句子時:
T:Tain!↗Tain!↗Tain!↘(教師同時高舉兩只手的食指)
Ss:One by one!↘
(6)教師示意學生開火車兩兩跟讀時:
T:Tain!↗Tain!↗Tain!↘(教師同時高舉兩只手的食指與中指)
Ss:Two by two!↘
(7)教師要求學生跟讀單詞、句子或課文時通常用:
T:Follow me!
Ss:Follow you!
(8)要求學生拼讀單詞的同時用手指書空時,教師帶著學生用手指比劃:
T:Spell!↗Spell!↗Spell!↘
Ss:I can spell!↘
事物都是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無論是英語課堂、教學對象(學生),還是英語課堂用語,都在不斷地變化著的。因此,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課堂發展需要更換言簡意賅的、生動的課堂語言。
實踐證明,通過采用一系列具有鮮明特色的英語課堂用語——“英語口令”,讓小學低年級學生上英語課時能夠跟隨教師的英語課堂教學指令進行學習。英語課堂教學指令融合了“口令”肢體語言,使英語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更具游戲性、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得學生能與教師進行更為密切的。慢慢地,學生就習慣教師的課堂教學指令,并養成了師生互動式的“條件反射”,即上課的規范意識。這大大地提升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契合度;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調控學生的專注度。如,朗讀單詞時會區分一個接一個開車地讀和兩兩開火車地讀,以及該站起來進行游戲或TPR時就動起來。學生的一動一靜皆因教師的一句簡單的課堂指令或簡單的一個手勢調控。教師要牢牢地抓住這支動靜都“給力”的指揮棒,使得各個教學活動得以有條不紊地進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周淳.英語課堂用語手冊[M].科學出版社,2009.
[2]蔣學敏.淺談英語課堂用語的使用[J].學英語(高中教師版),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