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泳岐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生活化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但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還存在一些問題及誤區。本文重點分析了如何有效地處理好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問題,并且綜合使用多種教學方式,促進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數學教學;融入;生活化教學
前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數學的學習相對難度較大,學生如果沒有足夠的學習興趣會影響到學習效率,久而久之還會產生厭學心理,教學生活化的應用可以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當前,生活化教學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以生活為本的小學數學有其優越性,小學數學生活化教育是新課程理論的必然。它既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又能適應數學本身的特性。小學生活方式數學的教學更適合小學生,它能夠促進小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應用,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愛數學。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涵義
分析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內涵要從理論方面進行界定,結合新課改的各項要求,小學數學教學應該密切結合生活實際,從生活經驗出發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和掌握,為今后的數學基礎知識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小學學習階段,接觸到的各類生活場景中都包含大量數學知識,數學教學生活化應該結合這些生活場景,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將理論知識和實踐進行有機結合。所以說,從這一角度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數學教學生活化應該以教學目標作為指導基礎,將生活常識和數學知識進行統一。除此之外,教學生活化屬于新型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樂觀心態,不管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總的來說,教學生活化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也可以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作用
“生活化”是影響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目的、學習情感的重要因素。是培養學生數學觀的重要因素。當前的教育改革強調要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造力,當前的教學重點是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到一定水平。從這一點來看,數學生活在這方面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2.1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首先,讓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更加深刻,讓他們認識到生活中存在著數學,數學知識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以及數學對生活的重要意義。第二,生動的數學教學能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引進更多的真實生活內容,而教學場所也可以不限于課堂,更多的實踐性活動,增加學生的求知欲。
2.2創新意識的培養。首先,新的教學方法,即數學教育的生命化,為學生提供了更好的學習機會。老師們以前都是照著教科書來教,這種方法很單調。現如今根據新時代的要求,對舊有的東西進行改造,并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去了解和創造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第二,生活教學更注重知識的生成背景和使用,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根本。通過模擬教學,使學生能夠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運用,獨立地去探索、去想象、去思考,從而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三、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3.1強烈的學習興趣是學生生活化學習的良師益友。要發展數學興趣,要把數學的歷史和數學家的卓越成就結合起來,認真研究問題情境,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聯系起來,發現枯燥的數學之美,并鼓勵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美。第一,要充分利用課本。第二,通過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美,數學作為人類文明的結晶,既有科學真理,又有審美品質。數學在形狀、結構、排列、形式等方面都體現了數學美。假如教師直接用語言解釋,往往是空洞的抽象,如果讓兩個學生直接演示,直覺就變得抽象;在演示過程中,學生可以輕松掌握知識,也能活躍課堂氣氛。課堂上,我還在課堂上大膽地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考完試后,我鼓勵同學們站出來與大家分享成為“老師”、解決問題的想法。前半節課,同學們起到了主導作用,作為旁觀者,我又作了補充說明,課后一小時,同學們積極思考,認真探索,享受成功的喜悅。
3.2日常生活體驗是學生生活化學習的源泉。數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現實生活。其特點是活動性和應用性。要發現數學學科的“線索”,必須在生活、生產、管理等各個領域中應用數學學科的知識內容。所以,要使學生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教師要學會從生活經驗中提取相關的數學知識和問題,從生活經驗入手。比如教《千克的認知》,在二年級學生大腦中建立“1千克”質量概念是一個難點。為了這個目的,我在課前做了練習。在周末,父母帶著孩子去市場、超市,親身體驗“1kg”的重量。由學生算出一公斤水果糖約多少斤,一公斤蘋果幾斤,一公斤鹽幾袋等,請學生稱一下自己的體重。透過這種有目的的聯系,學生提出不同的實踐經驗。針對這些有價值的經驗,我們可以知道,這次調查不僅加深了學生在實踐中對“1kg”肌理體驗的印象,還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動手探索、相互交流中發現答案。這樣做比告訴學生正確的答案更有意義,更能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3.3以現實生活為載體創設問題情境。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無意識的注意力轉變為有意識的注意,應設置一些數學問題,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創造問題情境時,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提出問題,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對探究問題情境的濃厚興趣。要激發這種情緒,必須引起老師們的注意。在課程中加入了融入日常生活的內容。一是以學生的實際生活數據為教學突破口,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尋找數學問題,使數學問題變得直觀、友好,容易被學生接受;二要注意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教材,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創造友善、自然、和諧的教育環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形成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存在,讓他們學會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價值。舉例來說,在教授“知道小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去超市或者附近的商店研究一下產品的價格,讓學生解釋這些數字的共同點,應該叫什么,怎么讀。這樣就很自然地把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引入教學過程,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現實。
3.4強化練習操作,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實踐活動和自主探索精神。盡管數學不同于物理化學,它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但是學生很難直接理解數學中的“數”與“形”。要注意數與形的特殊性與覺性。實踐操作活動是一種主動的學習活動,具有具體形象、易引起興趣、易于形成形象化、有助于理解知識的特點。數學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讓學生在數學的實踐中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之一。數學知識與小學數學教學緊密結合,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態度和意識,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激勵學生動手、用語言、用腦探討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求異思維,培養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探索創新精神,實現數學學習的生活化。
結束語:
總之,新課改要求教師改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式,讓數學教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生命感知、生命體驗、生活研究等各個層面上,真正地認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達到寓言式和生活式的教學。
參考文獻:
[1].金秀美.讓小學數學成為日常生活的實施策略[J].中國課外教育,2014(6)41。
[2].張宇.論小學數學的社會化.教育與科學,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