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姍
摘 要:在雙減背景之下,一定要減輕小學生的實際課業負擔,尤其是對于數學這一門學科來說,在小學三門主課之中,數學這一門學科難度最強,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最高,為此學生課業壓力較重。雙減政策之下一方面要減輕學生的生理壓力,另一方面要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這對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童年,有時間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具有重要意義。為此老師在進行整體作業布置的過程中,一定要改變原本填鴨式的作業布置方式,使得整體作業布置更加具有針對性,因材施教,高質高效。
關鍵詞:雙減政策 小學數學 課后作業 作業分層
就我國目前學校的實際情況來看,一名老師需要面對多名學生,為此在進行作業布置的過程中,老師總是按照一刀切的方式來給學生進行作業的布置,沒有意識到學生的學習成長存在一定差異性,需要立足于學生實際情況針對性的進行作業設計,需要避免形式主義的教學。分層作業布置模式,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得教育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一、小學數學作業布置情況
1.作業形式僵化
在小學整體學科之中數學是一個邏輯性比較強的研究領域,它區別于其他學科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它需要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更強,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數學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往常老師一直都是按照應試教育的模式給學生進行作業的布置,總是讓學生一直在重復的做需要考試訓練的題型,這也導致整體作業布置形式僵化,并且一直采用筆試的方式來讓學生完成試卷完成作業,一旦學生沒有提交作業或者是不能根據老師的實際要求提交作業,老師就認為學生沒有滿足要求,進而進行各種處罰,在這種強壓之下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出現作業抄襲的現象。
2.缺乏分層作業設計理念
隨著新課改、雙減政策的逐步推行,老師在教學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是在作業布置的過程中還是采用一刀切的模式,老師現在需要反思和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實現作業的分層設計,真正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在自己已有的水平之上有所提升,這樣才能使作業的效果和目的達到最佳,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綜合能力和綜合水平。
二、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改進研究
1.豐富作業形式,激發學生興趣
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完成小學數學作業的基石,為此要想學生在最高效高質下完成數學作業,必須要提高學生的實際學習興趣。往常老師只是選用卷子做課后習題的方式讓學生完成作業,這樣學生就會對于數學作業的完成感到壓力。為此現在老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新穎性的作業設計和層次性的作業設計,這樣學生才會在寫作業的過程中更佳專注,同時也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作業寫作,還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作業選擇,有效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的實際數學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高效的對課上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
老師可以從教育教學的實際內容出發,給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作業布置,可以有口頭表述、書面寫作、實際應用。例如在教育教學“時、分、秒”這一部分課程是,筆者就給學生設計了三種作業,讓學生自主進行選擇:第一,像老師一樣回到家之中,給自己的家長進行課堂上知識的講解,并由家長進行簽字。第二,老師針對課上的教育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不同難度層次的筆試作業讓學生進行寫作。第三,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一起共同組裝完成一個鬧鐘,并根據自己所撥動的時針和分針可以判斷出實際的時間。這三種作業形式不同,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也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對課堂內容進行復習。
2.豐富作業內容,創新分層作業方式
不同的學生由于生活環境不同,學習基礎不同,實際理解能力不同,為此針對同一個老師上課所講解的內容吸收理解消化的不同,導致學生在實際寫作業的過程中可以完成的難度不同,為此老師不能采用一刀切的作業布置方式,而是應該針對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按照ABC三等進行作業的布置,這樣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的作業在自己能力基礎上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學“認識周長”這一部分內容時,老師在進行課后作業布置的過程中,就給學生進行了不同作業的設計,對于優等生老師讓學生回去測量足球之上的五邊形以及日常生活中可以見到的六邊形的多邊形圖案;對于中等生老師讓學生回去測量三角板和文具盒的周長;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老師就會讓其測量較為簡單的例如西瓜一元硬幣的周長。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自己水平之下對上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的同時,不會打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雙減政策、新課改政策的逐步貫徹落實,現在老師在進行數學作業布置的過程中,一定要確定分層設計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真正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完成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丁亞平.核心素養下小學中高年級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有效措施[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24):201-202.
[2] 楊競.基于減負提質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探究[A];2020 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三)[C];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