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英
摘要:小學數學在學生的教育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對于學生的發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要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差異,采用分層教學,以學生為教學的根本。本文通過分析分層教學的實踐策略,旨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實施策略
分層教學是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適合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體系中重要的學科,運用分層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分析分層教學法的含義,其次從多個角度分析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策略,提升教學質量?,F代化的教育與傳統的教育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前提倡素質教育,這使各科教師紛紛轉變教學模式,在授課中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基礎水平、學習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采取分層教學法,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
一、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確立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學校落實“五實“幸福課堂,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興趣化的學習需求,由于是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每個班級中有部分寄宿學生,這些學生在多個方面均存在差異性,如數學基礎、學習態度、學習習慣、興趣愛好等都是各不相同的??梢哉f,每一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既有優點,也存在不足。作為教師,首先應當對學生做到一視同仁,能夠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而不是根據學生表現、自己的喜好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這是確立教師威信的重要前提,也是拉近師生間距離的有效舉措。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也不難發現一個現象,有些教師對待數學成績好、自己喜歡的學生總是和顏悅色,課堂上也更樂于與這些學生進行互動,而對于那些成績不理想、自己不喜歡的學生則態度冷漠甚至惡劣。教師的這種表現顯然是不可取的,這會讓教師喜歡的學生恃寵而驕,而另一些學生則會感到被放棄、被孤立,自尊心、自信心都受到極大傷害,影響他們的學習熱情,甚至故意和老師對著干,破壞正常的教學秩序,從而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要想確保課堂教學實效性,教師應當明確一點,即教學應當面向全體學生,課堂互動應當讓每一名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為此,教師需要對班級學生的特點進行全面了解,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制定適宜的教學方案。為了避免學生因這種“分層”而產生明顯的優越感或自卑感,教師需要明確向學生說明進行分層的目的、意義,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當前的能力水平,使學生能夠消除心理上的偏見,自覺主動參與到各類學習活動之中,并促使其向更高層次進行努力。
二、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培養學生數學學習信心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復雜性,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障礙。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缺少主動學習意識,因此遇到解決不了、理解不透徹的問題的時候常常一帶而過,不求甚解,等到再次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仍然會一頭霧水。尤其是對于一開始沒有打好基礎的學生來說,學習的內容越多,遇到的困難也會越多,這會讓他們逐漸喪失學習數學的信心。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讓目標具有一定的彈性,使其符合各個層次學生的能力水平。這樣的教學目標設置方法,全體學生都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相應的目標,從而產生更大的學習成就感,對自己建立更大的自信,堅定學好數學的信念。
進行教學目標層次的劃分,通常也可以采取三級分層法。第一層次為基礎目標,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學習的各種數學概念,掌握算理、算法等,即讓學生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各種基礎數學知識。該層次目標主要適合于數學基礎比較差的學生。第二層次為發展性目標,除了需要掌握各類基礎知識,了解所學的各類數學理念、原理,掌握運算過程,并能夠較為熟練的使用這些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第三層次為綜合性目標,學生應當掌握各種數學公式、定理的推導過程,能夠深刻理解這些知識的來源,且能夠解決一些綜合性比較強的數學問題。對于以上幾個層次的目標,其中基礎性目標是所有學生所必須要達到的,剩余兩個層次的目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努力的方向,激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多的收獲、更大的發展。并且教師要明確告知學生,不要僅僅局限于自己的分層定位去完成相應層次的目標,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追求更高層次的目標。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多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讓學生堅信努力就會有回報,從而不斷奮勇前行。
三、對學習任務進行分層,滿足全體學生學習需求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布置一些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引領下去進行知識的探究,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如果課堂任務設置不合理,會有些學生覺得完成任務比較吃力,影響他們的參與積極性,而對于能力強的學生則會認為過于簡單,沒有挑戰性,因此也會表現得比較懈怠。這時教師便可以采取學習任務分層的模式,將課堂任務分成基礎性任務、常規性任務、拓展性任務等幾個不同的層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對于難度較高的任務,能力一般或是較差的學生可以嘗試完成。這樣,學生就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不會因完不成課堂任務而感到氣餒。相反,還會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讓學生有更大的努力目標,促使他們在數學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努力前行,提升自我。
四、對課堂評價進行分層,促使學生保持學習熱情
課堂評價主要是評價學生的具體表現,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及不足之處。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教師應當把握好度,根據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對于數學成績暫時不理想,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評價標準適當放低,在學生有一點小的進步的時候要及時對其進行表揚、鼓勵,讓學生產生學習信心,獲得學習成就感;而對于能力較好的學生,評價標準應當有所提升,當學生提出了比較有價值的問題,解決了比較難的數學問題
的時候,及時肯定學生的表現,讓他們能夠始終維持學習數學的熱情。
五、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將分層教學法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能滿足不同學生學習的需求,會引導他們全部參與到課堂中,是一種進步的教學方法,能有效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成軍.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