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
摘要:一篇好文章需要具有真實個性的特點,而學生對語言的運用直接影響到寫作質量。為了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需要進行個性化寫作指導,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寫作中的諸多困難,從根本上消除“假大空”現象。通過個性化寫作指導,教師能掌握學生的寫作需求,讓學生產生思維火花,促使學生不斷反思自我,為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和實現個性化寫作奠定基礎。
關鍵詞:個性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
1個性化寫作基本內涵
個性化寫作是新課標提出的新概念,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新方向。所謂個性指的是學生的內心,是性格情感和思想的復雜集合體。只有讓學生獲得寫作自由和寫作空間,學生才能積極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實現寫作的個性化。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在感悟生活和體驗生活中選取寫作主題,抒發真實情感,從而讓學生作文的獨特性和個性更加鮮明。
2小學語文個性化寫作教學策略
2.1激活動機,挖掘個性化素材
個性化寫作的前提是積累了大量個性化寫作素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體驗生活并且觀察生活,這樣才能讓學生發掘豐富多彩的個性化寫作資源,幫助學生解決“沒有內容可寫,無從下筆”的難題。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只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就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發現個性化寫作素材。一些學生害怕寫作,其實是不會觀察生活的表現,他們平時沒有積累,寫作時自然就覺得沒有東西可寫。其實生活中并非沒有值得寫的東西,只是許多學生沒能發現這些東西,教師需要采取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感悟生活、觀察生活。
如基于“尋找春天”這個話題進行寫作,可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走出家門,在旅游、踏青等活動中,用自己的眼睛來體會,用心去感受真實的自然和春天,從個性化角度來欣賞美景。經過這樣的積累,學生在表達的時候就能言之有物。
2.2觀察生活,鼓勵個性化表達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可以獲得全面發展。但是,許多學生的寫作風格和內容越來越相似,越來越應試化,這會影響學生的個性化表達。在寫作練習中,如果是寫“媽媽”這個主題,許多學生會寫自己生病的情形,感謝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很少有創新的內容。許多學生的寫作思維單一,而且寫作內容雷同,在他們的筆下,冬天總是雨雪交加,秋天總是落葉紛飛,夏天總是酷熱難耐,春天往往是生機勃勃的景象。學生被教材中的范文所禁錮,缺乏對生活的觀察,也難以產生個性化認識。想要改善這樣的現狀,教師需要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著手,在平時多指導學生觀察實物、風景圖片等。同時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果想觀察一個食物,那么就需要用嘴來品嘗,用鼻子去聞,用眼睛去看,以此產生對食物的個性化認識。
此外,還需要重視學生的語言訓練,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中的事物轉變成完整生動的語言文字,在平時耐心傾聽學生的表達,培養學生敢講敢說的習慣,這樣學生才能學會說、學會表達。通過長期的培養,學生才能積累更多的語句,準確表達自己的感情。教師可指導學生結合真實經歷和平時生活中的情境進行構思,體現寫作內容的個性化特點。
2.3真實表達,融入個性化情感
在以往的教學中,一些學生的作文看上去就如同流水賬,毫無個性可言,這是因為他們缺乏對寫作的熱情,僅僅把寫作當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不完成這個任務會受到懲罰。一些教師對寫作的方式、題材、思路有著嚴格的要求,在寫作要求的束縛下,學生縱有千百般個性化的想法,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乖乖根據教師的要求來寫作,把自己的想法埋在心中。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會寫一些套話和空話,長此以往,就會形成寫流水賬的習慣,傾向于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不利于個性化表達。對此,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支持學生創新寫作方法,而不是批評和否定。一些學生存在抄襲的行為,對他們的錯誤,教師應耐心引導,讓他們正確認識錯誤,并且從自己的生活中取材。教師應把握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強等特點,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積極觀察,在寫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體現自己作文的個性化特征。為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可以布置個性化的作文題目,結合教學情況和目標,為學生提供大致的寫作方向,學生則可以自主選擇寫作思路和題目。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有感而發,有話可說,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和閱讀積累,寫出富有個性的文章。
2.4多元思考,發現個性化角度
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在寫作時難以實現個性化表達和完整表達。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培養學生多元化思維,讓學生逐漸掌握個性化表達的技巧,找到個性化的寫作角度。如教師引導學生以“我的老師”為主題進行寫作時,可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在組內互換角色,通過模仿教師的行為來明確寫作內容。教師則積極觀察每個小組的互動過程,觀察學生在角色互換過程中的狀態和表現。在描寫自己老師時,一些學生能感受到教師的責任,一些學生能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每個學生的思維模式和思維觀念不同,他們的描述各有特點,而且沒有所謂的正確或錯誤。在學生寫完作文之后,教師應肯定和認可學生的表達,鼓勵學生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寫作內容,讓他們拓展自己的寫作思路,從多個角度來認識老師。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思維框架,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
如在以“我的媽媽”為題展開寫作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故事,讓學生從個性化角度進行描寫,并在組內交流互動。學生會想到在下雨時,媽媽會到學校接自己;在生病時,媽媽會給自己做好吃的等生活小事,但是這些小事缺乏創新性。教師可鼓勵學生思考具有新意的事件,跳出思維的枷鎖。如寫媽媽陪我看電影、媽媽教我縫扣子、媽媽帶我學習舞蹈等生活事件。媽媽的性格可以是和藹,也可以是熱情、嚴厲,媽媽的形象并不是固定的。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掌握多元思考的方法,最終寫出有個性特點的文章。
3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師應加強對新課標的研究,通過個性化寫作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謹記學生才是寫作課堂的主體,教師的任務則是引導學生在寫作中發現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個性化寫作教學不僅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還可以讓學生形成寫作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馬竹芬. 小學語文個性化寫作教學探索[J]. 女人坊, 2020(2):1.
[2]甘沅. 小學語文個性化寫作教學策略探究[J]. 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