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武英
摘 要:古韻悠長,口才文才從誦讀開始,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小學階段誦讀經典詩文,不僅能讓孩子銘記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在誦讀經典詩文的過程中,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誦讀國學經典,豐厚人文素養,培養美好情操,增強語言積累,規范學生行為。
關鍵詞:誦讀 國學經典 孩子 成長
古韻悠長,口才文才從誦讀開始,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小學階段誦讀經典詩文,不僅能讓孩子銘記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在誦讀經典詩文的過程中,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不斷豐厚孩子的人文素養;培養他們美好的思想情操;促進學生人格的發育;啟迪心智和提高修養。
一、誦讀國學經典 豐厚人文素養
通過誦讀國學經典,讓孩子感受中華文化的精髓,在誦讀的音韻美中去感悟古圣先賢文章的境界,詩詞的美感,并結合生活實踐,由語言感知到情感的融入,幫助孩子們“正德”、“修身”、“啟智”、“雅行”,對于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養,促進其可持續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教育功效。國學大師南懷瑾說:“一個民族需要一種精神力量支撐,而一個沒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沒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會有進步、有創新。”誦讀國學經典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優秀人格,是實現青少年高素質;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礎,而且能凝聚成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會以其獨特的感染力、凝聚力,教育和塑造人們的心理、性格和自我意識,使孩子們都能自覺的遵守日常行為規范。誦讀中華經典,增強文化積淀,提高人文素養。
在這信息化時代,多種外來文化,網絡文化等所謂“流行文化”大大影響著孩子們的思想。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養上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而且在人格上出現自私、霸道、無禮等扭曲行為。湖南衡陽市南縣山塘鎮的一名年僅13歲的男孩,因為跟父母要錢上網而引起糾紛,于是殘忍的掄起鐵錘,砸向自己的至親父母,導致父母不治身亡;湖南長沙12歲男孩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持刀向母親砍了20余刀,致使母親當場死亡;8歲女孩因媽媽生二胎對其關心不夠,趁媽媽不注意把二胎弟弟從8樓扔下等等,人格扭曲、自私的事例在當今社會屢見不鮮。如果這些孩子的家長或者老師能夠從小就讓孩子誦讀經典,我想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我曾經遇到這樣一個孩子,他不愛學習,不寫作業,我給他講了很多道理他都聽不進去,于是我要求全班同學每天晨誦和午讀時就誦讀三字經,當讀了一個星期,我問他:“孩子,你現在知道老師為什么要督促你認真學習了嗎?”他說:“老師我知道了,人不學,不知義,幼不學,老何為?”從此這個孩子在學習中就認真多了,每天能夠堅持完成作業。之前語文只能考60多分,后來能考80多分。誦讀國學經典,能豐厚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誦讀國學經典? 培養美好情操
從2016年9月開始,我校做了“國學經典誦讀研究”課題,課題組教師帶著學生誦讀國學經典,學生在誦讀中不斷發生著變化。孩子們更懂感情了,特別是懂得感恩。誦讀了《三字經》孩子們了解了“香九齡 , 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于是在學校更尊敬老師,更團結同學了。教室里打鬧現象很少見到,孩子們懂得謙讓,知道謙讓是一種美德。一天一個家長來到學校,對我說:“老師,你知道嗎?我小孩最近很懂事,看到我做事,她就會主動幫我,以前都不會的。”我告訴她:“我們每天都會組織孩子們懂得國學經典,里面很多文化的精髓會不知不覺間影響孩子的思想,指引他們怎樣做人。”那個家長聽了,對我說:“老師,那么是讀哪些書,你告訴我,我和他一起讀。”我就把國學經典的書籍推薦給她。還有就是我們學生王某某,是個愛搗亂的孩子,課上愛搞小動作影響同學聽課,自從我們誦讀國學經典后,他改變也很大,現在上課用心聽講,一天我從教室門前路過,發現一個身影蹲在地上,我走進一看,發現是他在用毛巾擦地板。我問他:“你怎么想著要這樣做呢?”他說:“老師,《弟子規》上不是說:房事清 幾案潔嗎?教室就像我們的家,臟了就要把他弄干凈。”聽了這話,我不得不為他點贊。誦讀國學經典,就是這樣無聲息的感染著孩子。培養孩子美好的思想情操。
三、誦讀國學經典 增強語言積累
在誦讀國學經典過程中,讀多了孩子們就會積累很多名家名句,在語文學習中積攢語言,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去年我教學五年級語文,當時我檢測到孩子們已經誦讀了《三字經》、《弟子規》、《大學》、《論語》《朱子治家格言》很多的古詩詞等經典,部分記憶力好的孩子能夠把《三字經》、《弟子規》全文背誦,而《大學》、《論語》則能背誦部分比較廣為流傳的句子。于是我就告訴他們,孩子們,會讀會背了很好,不過要在生活適當運用才更好,于是平時說話或者寫文章時,學生都會用上國學經典名句,一次我安排寫題目為《我要感謝的一個人》時,一個孩子在作文中這樣寫到:“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所以我特別要感謝我的媽媽,是她用勤勞的汗水滋養了我的生命,一個星期日,我到玉米地里找媽媽,正看到媽媽在烈日下,面朝黃土背朝天勞作,那如雨般流淌的汗水。把背上的衣服都弄濕透了。.......”這是誦讀的經典內化了孩子的語言。提高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四、誦讀國學經典? 規范學生行為
國學經典,祖國文化的瑰寶,《弟子規》“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舉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求學上應該恪守的守則和規范,是人們生活規范的依據。是最好的教育資源。《三字經》是人們求學、勵志、正心最好的范本。于是我讓國學經典規范學生行為的。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踐行經典。在班會課上,我結合《三字經》《弟子規》的內容教育學生怎樣規范自己的行為。現在學生都能做到熱愛集體,認真學習,上進心強,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孝敬父母。走在校園里,沒有說臟話,無禮的行為。校園里看到垃圾,見到老師同學們都會行鞠躬禮,表示對老師的尊敬。在課堂上,看到的是孩子們專心學習的身影。在踐行國學經典的家長調查問卷中,發現95%的家長都反應,孩子很懂禮貌,能夠主動幫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父母不開心會主動安慰等等。
結束語
“孩子的心,就像春天的泥土,播什么種,就發什么芽。”“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學生的成長需要從現在起日積月累,奠基豐厚的智力背景和人生底蘊。要把誦讀國學經典變成一種習慣,讓他成為學生的精神享受,豐厚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學生語言積累;規范學生的行為,助力孩子成長。
參考文獻
1.《弟子規》? ?劉敬余? ? ? 北京教育出版社
2.《三字經》? ? ? ? ? ? ? ?北京教育出版社
3.《朱子治家格言》? ?蔡禮旭? 世界知識出版社
4.南懷瑾講述? ? ? ? ? ? ? ?gafak.gakc.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