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
摘 要: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體現了核心素養的心智特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是英語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也是促進學生語言水平、能力發展的必要前提。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可喚醒學生的心理機能和態度體驗,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其自主梳理、推理、歸納等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了聚焦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小學英語情境教學。
關鍵詞:思維品質;小學英語;情境教學
英語是目前世界上運用最為廣泛的語言,也是目前小學教育中最為重視的“第二語言”學科,學習英語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還能發展其語用能力、思維能力及思維品質等。受生活環境影響,絕大多數中國小學生并沒有一個完整的英語語用環境,對此,教師往往會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以拉近學生與英語的距離,讓語言學習變得更為容易。情境教學是當前小學英語課程上最常見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師可依托情境教學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其思維,提升其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
一、概念闡釋
(一)思維品質
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含四個方面,即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及學習能力。其中,思維品質與語言水平密切相關,是核心素養的心智特征體現。思維品質也稱智慧品質,主要指個體的思維能力特點及其表現,其內涵豐富、方式多樣,受個體智力水平及思維水平的差異影響,其體現出的思維品質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思維在靈活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表現出的能力和水平。
(二)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主要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或教學目標,有目的性地引入以形象為主的生動場景,以引起學生態度體驗,提升其學習效率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實質是寓教學內容與具體形象的情境中,這些情境往往與學生的生活經歷或經驗密切相關,其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幫助其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識,實現新知識與已有經驗的有效銜接和整合。情境教學有著喚醒和啟迪智慧的作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新的認知結構,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聚焦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小學英語情境教學策略
(一)創設生活情境,培養靈活性思維
靈活性是指思維活動的靈活程度,培養學生的靈活性思維,可提升其知識的遷移、概括和運用能力,使其能夠從不同角度和方向去思考問題,進而高效地解決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會經常發現,不少學生的英語基礎掌握很扎實,在當需要實際運用時卻存在諸多問題,究其原因,在于學生沒有將所學知識融入實際生活中,不能進行有效的運用和鞏固。基于此,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豐富的生活情境,在英語課程與實際生活之間搭建起語言橋梁,拉近學生與英語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距離,進而更好地理解和鞏固知識,實現知識的靈活運用,以此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靈活性。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三年級下冊《My family》一課時,本課學習需要學生掌握father、mother、grandpa、grandma等新詞匯,掌握This is (my)…的句型。對此,在講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緊扣本課關鍵詞“family”,對教材進行延伸和拓展,要求學生們運用This is(my)…的句型,同桌之間相互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讓學生在對話交流中掌握新詞匯和新句型。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斷賦予課堂豐富的生活情境和鮮活的人文情愫,讓學生在運用語言表達時能聯系自身對家人的情感,讓語言表達更為生動,更富有情緒色彩。最后,在“Fun time”環節,教師讓學生帶來自己與家人的合照,然后由老師隨機抽選部分照片投放到多媒體屏幕上,讓照片的主人上臺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由此讓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This is (my)…”“She/He is…”“I love my family.”等簡單句式。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真實的表達,生活是學生最熟悉的場景,也是學生語言學習的最終歸宿。通過在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可為學生營造出熟悉的語言運用環境,使其在觀察、體驗和運用語言中提高思維水平,并實現知識的遷移和舉一反三,進而提升思維的靈活性。
(二)創設問題情境,培養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是思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質之一,主要指個體能夠通過深刻、廣泛的分析,利用一定的理論依據,從不同視角、維度進行論證和批判,提出令人信服的個人觀點和見解。擁有批判性思維的學生更具多元思維的意識和能力,不會盲從或武斷地接受某一觀點和思想。并且,批判性思維品質是學生多種情感、心智和機能聚合體,具備該品質的學生能夠在思維活動中,全面分析、調整和矯正自我意識,從客體、主體的角度去理解問題,形成個人獨特的觀點。批判性思維往往與問題解決過程有著緊密聯系,解決問題的過程是訓練批判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對此,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深入解讀教材本文,設計適宜的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其在問題的引導下有針對性地去學習和理解教材,并在情境中融入自身的知識和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有效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Cinderella》一課時,該課文內容是一則著名的西方童話故事,也是小學生們都非常熟悉的故事,但對于英文版的故事內容,絕大部分小學生都沒有接觸過,對此,在學習課文內容時,教師首先根據教材中Story time板塊中的①②③④片段,設置了如下問題:
①Why Cinderella cannot go to the party?(為什么灰姑娘不能去參加晚會?)
②Why did the fairy help Cinderella?(為什么仙女要幫助灰姑娘?)
③How did Cinderella get the carriage,clothes and shoes?(灰姑娘是的馬車、衣服、鞋子是怎樣來的?)Why must Cinderella come back before 12 o ‘clock?(為什么灰姑娘必須12點前回來?)
④What happened between Cinderella and the prince?(灰姑娘和王子之間發生了什么?)
除了第③片段的問題學生可以依據教材內容推測出來,其他3個問題都沒有在教材中體現,需要學生根據自己對以往故事的了解,再融合個人的想象去回答,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其思維也得以激活,能對該故事形成一個全面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根據故事內容,提出了一個開放性問題:“After 12 o 'clock, all the fairy's things came back to normal, but why didn't the glass slipper come back to normal?(12點后所有仙女變出的東西都恢復了原樣,但是為什么掉落的水晶鞋沒有變回原樣?)”這個問題也是灰姑娘童話故事中最大的“bug”,當所有東西都恢復原樣后,為什么單獨這個水晶鞋沒有變回去,這無疑能讓學生們產生質疑。對此,教師鼓勵學生們自主發言,說出自己的見解。
當然,這樣的開放性的問題本就沒有固定的答案,問題設計的目的也并不是要求得某一種結果,而是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放飛思維的翅膀,積極地表達出個人的觀點和看法,從多角度提出自己認為合理的解釋來佐證自己觀點,從而促進自身批判性思維品質的發展。
(三)創設故事情境,培養創新性思維
人類的發展,科學的進步,都離不開創新。創新性思維更是一種重要的思維品質。要形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不僅需要學生通過學習建構信息,獲得提取、概括、整合等能力,還需要理解和內化文本內容,能深度把握本文內涵,在描述闡釋的基礎上,對本文進行再創造和想象,以及從批判的角度表達出自己的創造性觀點。具有創新性思維的學生,其知識系統性越強、概括能力越高、遷移性越靈活,能最大化地實現英語知識的輸出,實現知行合一。鑒于此,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品質,通過創設真實合理的情境,為學生搭建創新性思維發展平臺,全面提升其語用能力、思維創新能力。
1.在續寫故事中鍛煉創新性思維
譯林版英語教材中的部分課文有著很強的故事性,其情節生動有趣,符合小學生的爛漫天性和認知特點,且很多故事的結尾處都有“留白”,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教師可充分利用這部分故事類課文,引導學生在理解原故事情節的基礎上,發揮自我想象,運用自身積累的英語詞匯、語句進行故事續寫,以此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其思維的創新性。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六年級上冊《The king’s new clothes》一課時,故事以一個小男孩的話作為了結尾,至于之后的故事發展,給學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基于此,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故事續編活動,引導學生圍繞故事情境,想象小男孩說出“The king isn’t wearing any clothes!”后,國王、騙子及圍觀的群眾會什么反應,以及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國王會醒悟嗎?騙子會受到應有的懲罰嗎?小男孩會因為說了真話受到懲罰還是獎勵?等等。
通過續寫故事,可為學生提供表達自我不同觀點的平臺,為故事創作出不同新穎的結局,使原本的故事更加豐富而飽滿,也讓學生在續編的過程中放飛想象力,激活創造力,感受到創作帶來的樂趣和成功體驗,并使其創新性思維得到有效鍛煉。
2.在表演故事中發展創新性思維
小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無限的創造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每個兒童都有著巨大的創造潛能,而發揮、加強、激發這種創造力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作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展現創造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將小學生的創造潛能解放出來。眾所周知,小學生除了好奇心強、愛想象,還有著較強的表現欲望,喜歡模仿電視或生活中的各種角色。教師可充分結合學生這一特點,在英語教學中設計適宜的主題或場景,引導學生開展創編、表演活動,讓其在創編中鍛煉思維,在表演中提升語用水平,促進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六年級下冊《The lion and the mouse》一課時,這是一則伊索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只大獅子睡著后,小老鼠路過吵醒了獅子,獅子想要吃掉它,老鼠求饒說,如果不吃它,必將報恩,獅子不以為然,說一只小小的老鼠能幫上什么忙,但還是放走了老鼠,直到有一天獅子被困在一個大網里,小老鼠趕來咬破了網救出了獅子,獅子才認識到了小老鼠也有大作用,最后他們成為了好朋友的故事。這則故事不僅充滿了趣味,還傳達了一定的道理,就是“不要小看任何人,強者也有需要弱者的時候”。學生們在學習這篇課文時,都非常喜歡這個故事,于是教師趁熱打鐵,將學生分成各個小組,要求每個小組的學生以《The lion and the mouse》為原型,運用英文進行故事創編,并提出故事的情節要盡量豐富,體現出自然發展的過程,最后再將創編的故事生動地表演出來。學生們通過自主商量自行成組,在接到這個“任務”后,都紛紛表現出了極大的創作興趣,有的在故事創編環節中設計了精巧情節,加入了歌唱、舞蹈等元素,還編寫了搞笑臺詞、動作等,并在合作表演中運用了夸張的表情元素,豐富了表演的形式和層次,讓創作出的新故事更具戲劇性和觀賞性。
在不同的情境中,學生需要調動自身的已有經驗和知識儲備,再融合自己的想象去創造性的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實現將已有的知識融會貫通,還讓其在“做”的過程中獲得啟發和感悟,進而提升思維品質的創新性。
三、結語
總之,關注學生的思維品質發展是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之一,也是促進學生英語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英語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注重運用情境教學方法,創設生動、具體、形象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思考、感悟和體驗,讓學生的思維由淺入深,經歷整合、思辨、批判、創新等過程,實現語言與思維的深度融合,有效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亞男.淺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路徑[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02):135-136.
[2]顏娟.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22,(02):53-54.
[3]吳恕和.導入情境漸進設問,拓寬學生思維空間——例談初中英語思維品質的培養途徑[J].校園英語,2019,(12):191.
[4]宋娟.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整體情境創設探究——以湘少版《英語》教材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2021,(Z3):15-18.
[5]王秀榮.“情境+問題+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譯林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8 Reading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2018,(91):42-44.
[6]童新源.發揮文本魅力 提升思維品質——論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思維品質培養的有效策略[J].學苑教育,2022,(05):2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