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 要:本文以《財務會計》課程為研究對象,通過將傳統教學模式與BOPPPS教學模式進行比較,將BOPPPS教學模式在《財務會計》課程中具體運用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BOPPPS;《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創新
習總書記于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推進教育改革,要增強教育服務創新發展能力。提高高校課程教育創新能力是當前課程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混合式教學在高校課堂中已經開展起來,混合式教學方式打破了以往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收所學知識的模式,將教師“教”轉化為學生“學”,充分利用學生碎片化時間以及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主動性。而BOPPPS教學方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從一開始引起學生好奇心及學習興趣到最后鞏固所學內容,教師與學生間相互配合,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一、BOPPPS《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對比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為教學主體,教學內容有固定的結構,而BOPPPS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是根據學生對《財務會計》課程的學習掌握程度,靈活的調整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個人報告、小組討論、個案研究、角色扮演、講故事等豐富有趣的方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生課堂主動參與性。通過對比傳統教學與BOPPPS教學,BOPPPS教學具有線上線下學習、全體參與討論、考核方式全面化等特點,BOPPPS教學延長了學生學習的時間,拓寬了學習范圍,加深了學習深度,提高了學習主動性。
二、基于BOPPPS的《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
BOPPPS《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流程主要分為以下六個階段展開。
(一)導言(Bridge-in)。開始上課時,可以用視頻、圖片、當前熱門話題等各種方式導入,以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到存貨的期末計價這一內容時,以獐子島股份有限公司“扇貝逃跑”事件作為案例引入,通過查閱資料了解獐子島公司扇貝逃跑事件經過,對會計核算結果有何影響。
(二)學習目標(Objective)。從認知、情感和技能三個方面設定明確、可達成、可量化評估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清楚本節內容要達到怎樣的目標。
(三)前測(Pr-assessment)。在講解新知識前,采用問答、測驗、集體討論等方式了解學生對本節內容的預先掌握情況,以便調整后續教學內容的重點,聚焦學生欠缺環節。
(四)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厘清本節主要知識點后,讓學生采用個人匯報、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個案研究、結構化研討等方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加深學生對本節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五)后測(Post-assessment)。在參與式學習結束之后,通過回答問題、小測驗、操作演示、做習題等方式檢驗學生對這節內容的掌握情況,是否達到在第(二)階段所制定的學習目標。可以將前測的內容重新放在后測階段進行考核,以便更好了解學生掌握情況。
(六)總結(Summary)。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發言形式進行總結,多人進行補充,教師最后進行強調重難點。總結后,布置課后作業進行延伸學習,鞏固所學內容。
以“存貨的期末計價”這一教學內容示例BOPPPS教學流程:
環節 教學設計
導言(Bridge-in) 獐子島股份有限公司“扇貝逃跑”事件2014年10月30日晚,獐子島發布公告稱,因受冷水團異動導致的自然災害影響近乎絕收,造成了公司資產減值,獐子島集團也因此巨虧8.12億元。此后幾年,獐子島公司接二連三出現扇貝絕收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損失事件。
以此案例作為引入,探究獐子島對存貨計提減值損失是否合理。
三、結語
BOPPPS教學在《財務會計》課程中的應用,打破了以教為主的固化模式,開拓了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個充滿探索性和成就感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劉國峰,趙清華,宋雨晨.基于SPOC的《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流程創新研究[J].會計師,2019(3)
[2]邵俊波,李俊林.SPOC 模式在“財務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財會月刊,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