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丹妮
摘要:伴隨著“雙減”政策的全面落實,以及教育改革進程的整體推進,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的收益,讓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更大幅度的增長,已然成為了需要教育者認真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課題。而語文作為小學階段最為重要的課程之一,自然更需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在實際的課堂中真正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在教學中得到更好的成長與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
教學的有效性,簡單地來說就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用最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而余文森教授則認為:“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教學使學生獲得發(fā)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教學最終的收益能夠實現更進一步地增長,讓教育改革能夠取得更好的發(fā)展,最終推動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目標的落實。語文教學是小學階段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學語文教學的好壞甚至可以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因此,教育者應當更為重視和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讓小學語文教學能夠更好地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構建更優(yōu)秀的策略去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使得小學語文教學能夠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產生更為積極的正向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可謂是相當重要且刻不容緩的,接下來,本文也將結合教學有效性提高所需要遵循的要求,以及當下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提高中存在的問題去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并給出相應的可行的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提高的策略。
一、教學有效性提高所需要遵循的要求
教學的有效性,簡單地來說就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用最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而這個教學效果中其實更多所包含著的就是學生所獲得的發(fā)展。因此,想要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就必須要切實地考慮到這樣三個重要的要素:教學的時間、教學的結果、教學中學生的體驗。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獲取更好的教學結果,讓學生擁有更好的學習體驗,才是實現教學有效性提高的重點。另外,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還需要教育者在教學中將目光更多地落在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上來,真正為學生的未來多做考慮,而不是僅僅只看重短期的學生卷面成績的提高。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教育模式及傳統的教育理念依舊存在較為明顯的影響。教育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雖然可能意識到了應當要著重看待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依舊會更為偏重于如何更好地去提高學生的卷面成績,教學的方案設計也仍舊圍繞著如何更好地促進學生卷面成績的提高而展開。對于學生在學習中應有的主體地位沒有給予相應的重視,沒有更深入地去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得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體驗并沒有達到最優(yōu),也不能真正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阻礙了當下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真正提高。
三、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提高的策略
綜合上文所述的有關于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所需要遵循的一些要求或者說要點,以及當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存在的一些問題,接下來,本文將進一步地就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提高的策略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一)適時地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前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教育者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多地關注到學生的學習體驗,積極的學習體驗能夠讓學生更加熱愛語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擁有更多的收獲,還可以讓學生真實地體會到學習中的樂趣,進而讓學生做到堅持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適時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相應的課前導入,將相關的教學內容生動而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來,教學的有效性自然也就會隨之而提高。
(二)更新教育理念,教學方案設計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
真正能夠衡量教學有效性是否得到提高的標準,應當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否獲得了更好更全面的發(fā)展。因此,要想讓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真正的有所提高,教育者就必須要更新教育理念,認識到教學有效性提高的關鍵點在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時,應當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思考如何在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更好地引導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不是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相應語文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在學習中所產生的需求以及對學生三觀的引導和塑造。以相應的語文教學內容為基點,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中心,深化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可以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促進作用的片段或者情節(jié),讓學生在教學中真正能夠取得更好的發(fā)展,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三)適當增加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在教學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
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實質上就是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創(chuàng)造更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能夠花更少的時間得到更多的收獲。因此,教育者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就盡可能地把學生在學習中可能產生的困惑適時地解決掉,而不是讓學生在課后再單獨花過多的時間去解決困惑。要做到這一點,教育者可以適當地去增加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譬如問答、引導探討、共同解析等等,更深入地去了解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困惑或者說問題,并及時地給出建議。引導學生更好地處理在教學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進而加深學生對于相關語文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讓學生能夠擁有一個更為輕松愉悅的學習體驗,而不是帶著濃濃的困惑、一頭霧水地等著課后再去詢問解決。在教學中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及時地進行處理,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將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到最大。
四、結束語
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讓教學有效性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以更好地達成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實現教育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新世紀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要實現這一點,需要廣大教育者們積極更新教育理念,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放在教學的第一位,真正留心到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需求,多元化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和引導。這樣,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地做到事半而功倍,實現教學有效性最大幅度的提高,讓學生收獲更全面的發(fā)展、進而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郭艷麗.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3(3):80-81.
[2]張小春.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J].好日子,2019(12):1.
[3]齊艷.淺談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新課程學習,2009(5):2.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2022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