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摘要:素質教育改革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學科素養,幫助學生了解學科學習內容、價值與思維,對學生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學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構建高效的化學課堂教學模式是落實新課改的重要途徑。在高效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培養學生的化學能力,還可以逐步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培養高中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已成為高中化學教師的共識,這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將所學到的化學知識用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必要能力,這是一種循序漸進形成的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目前,具體來說,化學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1]。在青春期的高中學生中,他們的思維活躍,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部分教師只想讓學生獲得更高的分數,顯然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因此,我們教師應正視學生的特點。
一、核心素養下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價值
一方面高效課堂教學離不開學生的有效參與,在教學過程中要建立起以學生為主、教師引導的教學課堂模式,明確師生的地位。以學生為主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具體學情,從學生實際出發做好教學設計與應用,具體的實施思路包括分層指導、分類指導及學習小組的建立。而教師引導的思想又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發揮自身的優勢,盡可能將化學學科的學習難度與學生學習能力相匹配,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理解化學學科內容,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思維,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2]。另一方面,高效課堂的構建要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局面,從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堂實驗等都要讓學生參與其中,鼓勵學生自主、自由表達,鼓勵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討論,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升學生化學學習的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要關注高中化學教學,通過優質課堂的構建,讓學生感受到化學氣息,扎實地掌握化學知識,從基本的化學教學內容出發,教師要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合理培養,要讓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同時學生形成科學素養,面對知識學習能夠認真和謹慎,把所學習內容和生活實際相聯系,更好地促進自身成長。
二、核心素養下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一)細化教學目標,深入了解相關知識
高中化學教師在授課前應為高中化學課程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系統梳理學期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以及課程教學目標,將教材中的每種學習方式以及知識點貫徹落實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同時通過對目標進行細化,使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針對性顯著提高[3]。
例如,在講解“強弱電解質”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設定好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對“電解質水溶液的導電能力是強還是弱”的定義和內涵加以總結和概括,如酸性電解質溶液、強電解質平衡等。在提出學習目標以及學生是否可以在課本中查到相應答案后,教師就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電解質水溶液是否具有導電性質”的相關實驗,并提出“不同電解質水溶液的導電性有什么不同”等問題,讓學生在記錄實驗數據的同時做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最后,讓學生分組整理、分析、討論實驗數據,全面掌握電解質的相關知識。
(二)以問題為出發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在教授化學課程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化學思想與知識特征,精心設計好題目,讓問題具備一定的啟發性、趣味性與層次性,從而確保題目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化學思維,啟迪學生的化學思想和化學核心素質,從而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化學探索欲望與學習興趣,推動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度探索,有效促進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有效形成。
例如,在學習“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這節課時,為了有效激發出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運轉,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圍繞著問題的重點進行探究:“眾所周知,大多數的金屬物質都是不溶于水的,但只有極個別的一些金屬氧化物可以和水產生化學反應,并產生微溶或者可溶的堿。那同學能不能告訴老師,哪些金屬物質不能溶于水?它們可以溶于強堿嗎?而堿性氧化物又是什么?”教師在提出問題后,應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可以通過研讀教材或者利用自身以往所學的知識得出正確答案。給學生創造問題情景,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探索欲望,可以使學生成為課程中的主人,進而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教學中。
(三)發揮學生生活資源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命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源于生活,服務于現實生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化學現象無處不在。例如,微觀顆粒是看不見或摸不著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介紹微觀粒子,增強學生的感官意識,讓學生從熟悉的現象中理解物質的微觀本質。這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授“分子”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場景開始,他們回憶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例如,當媽媽在廚房做飯的時候,我們在客廳聞到就能食物飄香的味道?媽媽聽到爸爸的呼吸聲就知道他喝酒了?為什么濕衣服干?在陽光下干得更快?這樣的生活場景學生們都很熟悉。如果把這些生活場景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就能感受到學習的興趣。之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微觀世界,我還組織了化學實驗,比如讓學生思考微粒間是否存在空隙時,我鼓勵學生制定實驗方案,學生通過思考相關內容發揮自己的智慧,制定實驗方案,投入化學實驗中。當老師在做化學實驗時,要盡量減少模仿性實驗,即不要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步伐來做相關實驗,這樣可能讓學生無法消化吸收相關化學知識。
結束語
總之,在高中的化學課堂上,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的教學目標,靈活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新穎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形成化學核心素養,為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曹月.淺議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9):33.
[2]馬成林.基于核心素養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J].試題與研究,2020(19):161.
[3]張中美.淺析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