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慧萍
摘要:團隊教研是以教師團隊為單位,以逐步提升小組成員的教育與教學能力為目的,在小組組長的領導和帶領下,充分發揮小組協作精神,對教育與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實踐研究。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普遍教齡短,教學經驗不足,但接受能力強,敢于創新,有沖勁,正處于職業發展的黃金時期。為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提高教師教學質量,我們從原來的以任務為導向的工作模式轉變為主動學習的模式,通過“青藍攜手·共享共進”團隊教研的新嘗試,讓教師體會到成功教學的效果,讓她們的教學能力提高,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讓每位教師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逐步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學中流砥柱,科組建設也在團隊教研模式應用的推動下逐漸走向正軌。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學;團隊教研;研究分析;實踐策略
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學科研工作的創新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1]。傳統的教學科研工作往往都是單兵作戰,指定一個教師上一兩節公開課,其余老師以“聽、評”為主,下課講幾句好話,教研活動就結束了。這類教研活動常常忽略了對教師職業發展的需要,以及在職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在:教師在工作期間語文教學水平逐漸降低,文學知識的積累變得越來越少,教師也越來越不喜歡閱讀和寫作。如何在教師職業發展需要的基礎上進行教研工作,使每個教師從“旁觀者”變成“主體”,這是目前教研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青藍攜手·共享共進”團隊教研模式的研究就是在這問題的基礎上開展的。
一、小學語文教研工作的問題
龍仙一小從建校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校齡,在半個多世紀的建校史中,作為縣城小學的品牌學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骨干教師。近年來,隨著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不斷增加,老城區學位緊缺已造成“人滿為患”。縣委縣政府為了解決學位緊張問題,在縣城新城新辦了兩所小學,近兩年,我校為新區學校輸送了二十多位語文科方面的中堅人才。
(一)學校的教學人才流失,教師隊伍還需建設
教師是學校辦好教育的關鍵所在。當前,骨干教師流失嚴重,新入職教師的不斷補充進來,導致學校語文教師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年輕教師們充滿活力,思維活躍,勇于創新,為學校注入了活力,成為學校的未來與希望。因此,學校積極探索適應青年教師個性化、專業化發展的道路,構建學習型、科研型、合作型和創新型的青年教師隊伍,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已經成為一項重要而又急迫的任務。
(二)學校的教師沒有重視對教材的鉆研
對教材進行研究和認真備課本就是教師們的首要任務[2]。但是在各種教案、教學參考書和網絡教學資源輔助的情況下,研究教材、充分備課在不知不覺中就被某些教師遺忘,抄襲教材,教師輪流備課,網上下載教學案例,甚至不用備課,就可以直接借用別人的教學資源。雖然在小學語文課中,有了豐富的多媒體課件,學生也進行了充分的探討與交流,但是,作為教師,對于課文的了解,自己仍然是一知半解,又怎么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呢?所以,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時代,資源共享固然是教育與研究的重要內容,但也僅僅是輔助教學的工具,如果隨意使用,不但沒有任何好處,還會使教學、科研工作變得一板一眼,妨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學校教師的個人能力不強且缺乏交流
首先,當前一些小學語文教師沒有正確處理好三個維度的教學與科研目標的關系。始終把加強“雙基”、“走老路”、“突出人文精神”和“體現新課程”觀念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著“移植”和“模仿”的現象,而忽視了“創新”的運用。其次,在教學中,有些教師會把自己對教材內容的感受和經驗轉化成某種概念知識,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思想和情緒,從而使他們不能正確地了解所學的內容。第三,教師們除了參加學校規定的公開課程以外,幾乎沒有任何的教學上的溝通,更別說是配合了,教師們都被困在一個封閉的空間里,這對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發展是不利的。
(四)學校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熱情不高
由于學校教師對教研活動缺乏正確的認識,或是對教研活動沒有興趣,導致一部分語文教師并沒有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研活動產生其應有的價值。另外,學習在教研活動中的各方面投入都不太足,這就導致教研活動對教師的吸引力不強,其可以提升教師素質和教學質量的價值也很難體現出來。開展教研活動的目的就是讓教師可以通過交流進行教學經驗的傳遞和教學問題的研究,幫助教師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讓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獲得明顯提升,為實現素質教育奠定基礎。
二、“青藍攜手·共享共進”小學語文團隊教研工作開展策略
(一)改參加為參與
以往科組的教研,都是在指定的時間、地點,將全體成員聚集在一起,進行交流,所以很容易產生“人在但心不在”的情況[3]。這樣的教研工作都是把需要學習的資料輸入給教師,這樣不僅不能保證教學質量,而且也不能讓教師提供任何的反饋。而教學研究,則是讓教師們真正地投入到教學研究中去,有思考,有交流,有碰撞,最關鍵的是,通過教研讓他們因能力差距造成的責任感問題得到了解決。
從一開始的每周一次的教學研究,到現在的選擇經驗豐富的老師擔任若干個青年教師的指導老師為團隊的教研活動,都是以團隊為主,以備課為主,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組,在確定了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完成時限后,由各個小組自行規劃、靈活地開展教研活動,并邀請專家進行指導,由教導處成員負責人跟蹤教研的進展與成效。在團隊教研初期,使用的具體措施可以是將大語文科組分為五個教研組,并根據學校的日常工作,將小組的工作劃分為五個。在學期結束后,團隊將會進行教學、講課、評課、回顧和展示等五個方面進行評比,還對各組的日常工作進行了量化評定。因為組員們在組建團隊的時候就已經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大家都是組長,所以在演示的時候,我們都能看出,教師們的參與度達到了100%,演示的效果也非常的好。
(二)改事務性研究為提升型研究
原本,進行教學研究的目的就是用來布置學校的教學工作,也用來分析科組的不足之處,但用在集體學習上的時間極少,這就讓教學研究的實際時間無法得到保障,教學效果的提高也就無從談起。而“青藍攜手·共享共進”的團隊教研,主要是在有經驗的老師帶領下,讓更多的精力可以集中于專業的教學科研,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將所有的工作進行劃分,這樣就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去討論各個小組的教學問題,而不是將大量時間花費在研究老生常談的教學問題上。
例如,在進行作文教學之前,在組里的領頭羊教師就可以將教師隊伍分成三個小組,將作文教學分成“帶領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帶領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積累”、“帶領學生進行情感積累”這三大類。讓各小組內部討論出想要完成的教學研究任務,領取相應的任務,使他們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細致研究和設計,進而提升教學效果,并讓教師可以更加清晰地總結教學經驗。先在小組內部進行研究和討論,之后再與教學組的其他教師分享已經高度凝練和相對完善的教學計劃和經驗,幫助其他教師提升教學效果。通過團隊教研的小組合作研究模式,提高了教學科研的效果,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促進了小學語文教師的共同發展。
這樣的團隊教研活動有利于教師由被動參與型教研向積極參與型教研模式的轉變,由單一的教研內容轉向多元化、專題化[4]。這種開放性的教研模式推動了課堂教學模式的根本性轉變,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關注學生的發展,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在組長的領導下,通過團隊小組的教研,可以逐步培養出一批年輕的中青年教師,在學校的各個工作崗位上擔任重要的角色。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層次結構初步成型。
同時,根據教研工作中的不足,劃分出不同的主題,教師帶著問題進行教學,有思考的互動,產生實用的教學經驗并通過教師間的交流進行分享,團隊教研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改傳統評價為量化評價
成績量化是一種客觀評價教師的載體[5]。原來大科組對教師的評估十分含糊,很難準確地認識到教師的實際教學科研能力,從而使教師自身的問題難以得到有效的解決。而“青藍攜手·共享共進”的團隊教學研究,則是以教師的專業成長為起點,在每一學期中,對年青教師都會有不同的評估,并將評估結果以量化的形式呈現。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促進教師工作的主動性,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同時也可以及時地認識和改進教師的不足。如此清晰的量化評價對教師來說不僅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認同與肯定。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團隊式的教學研究會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促進了教師的成長。
(四)改參與者為項目管理者
通過實施“青藍攜手·共享共進”的團隊教學,使教師獲得了較多的實踐經驗,并形成了一支較成熟的項目領導隊伍。原來,大部分的教學和研究工作,都是針對那些有專業知識的人,普通教師很少有機會去實踐[6]。而團隊教研就是讓那些有研究動力和意愿的教師有機會去做一個教研項目的管理者,在這個小項目的研究中,有專門的輔導教師參與研究,有學校的鼓勵,共同作用才能讓教師快速地發展。這種團隊教學研究的機會是平等的,教師們可以得到更多的鍛煉。
結束語:
“青藍攜手·共享共進”的團隊教研模式有利于實現教師從被動參加的教研方式向主動參與的教研方式轉變,這種多元化、主題式、開放式的教研,更多地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關注學生的發展,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這種團隊教研,在團隊組長的帶領下,在大家的合作交流中,讓一大部分中青年教師逐漸成長起來,以教研促進教學,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并在學校的各個教學崗位擔當起重任。
參考文獻:
[1]湯衛芳.困境與超越: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分析[J].現代教育,2022(01):43-45.
[2]何小紅.“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能力建構路徑[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5):116-117.
[3]邵婷婷.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對策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4):133-134.
[4]鐘振裕.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素養水平調查的研究與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08):124-128.
[5]田晶.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9):132-133.
[6]聶言亮.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1):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