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菊香 張趙良 潘斐 羅丹悅




[摘 要] 課程思政是國家大力實施的一項重要的教育政策,要求教師承擔起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yè)核心課程,“城市軌道交通概論”的課程思政建設目標是將專業(yè)知識傳授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培養(yǎng)交通強國的優(yōu)秀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jù)應用型高校學生的特點及課程教學目標,從教學內容與設計、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的內涵外延、評價與成效等方面對課程思政進行全面實施探索。通過探索和實踐發(fā)現(xiàn),在專業(yè)課程的教授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提升學習的效率與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 課程思政;軌道交通;人才培養(yǎng);探索實踐
[基金項目] 2020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020SJA2284);2020年度濱江學院“課程思政”專項課題(3);2020年度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通信與控制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開放課題(8)
[作者簡介] 朱菊香(1979—),女,江蘇常州人,碩士,無錫學院軌道交通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控制工程、軌道交通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18-0109-04 [收稿日期] 2021-08-04
一、本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和內容
“城市軌道交通概論”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城市軌道類專業(yè)的性質、特點及城市軌道交通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將專業(yè)技術學習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密結合,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環(huán)節(jié)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解決軌道交通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并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有關專業(yè)課程奠定基礎。
本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目標為:提升學生的責任感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感受軌道交通新技術發(fā)展,增強愛國情感和中華民族自豪感;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質,培養(yǎng)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養(yǎng)成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1];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培養(yǎng)成為“實基礎、重應用、強素能”的交通強國的優(yōu)秀建設者和接班人。
本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內容包括:圍繞課程思政體系,從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兩方面著手,實現(xiàn)從理論課堂到軌道實訓中心,將思政元素融入學生的全方位學習環(huán)境;組建課程思政教師團隊,做到“教師人人講育人”,采用嵌入式、支撐式及補充式相結合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深挖“城市軌道交通概論”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知識結合更加流暢自然,助力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最終建成一套思政元素與專業(yè)知識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規(guī)范性課程思政教學制度,思政內容建設簡圖如圖1所示。
二、課程思政在“城市軌道交通概論”中的教學實踐
我課程組結合辦學定位、專業(yè)特點,深入挖掘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方法。進行了以下6方面的課程思政探索和實踐(見圖2)。
1.將課程思政要求全面融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標準。在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與課程教學目標中,全面融入課程思政育人目標與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對接產業(yè)人才需求,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型、技術型、應用型”三分類人才培養(yǎng),將課程思政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
2.健全課程思政建設機制。組織“思政教師+專業(yè)教師”跨界集體備課,“工匠大師+學校教授”協(xié)同育人。立足于優(yōu)秀職業(yè)人的培養(yǎng)目標,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yè)道德、職業(yè)精神、專業(yè)發(fā)展史、英雄模范人物事跡等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中充分挖掘育人元素,融入公共基礎課、專業(yè)技術課和實習實訓課程教學,推動課程思政潤物無聲地落實到課堂教學。
3.精準對接崗位要求融入思政元素。軌道交通專業(yè)對接區(qū)域經濟與產業(yè)發(fā)展需求,建設了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車輛工程、交通運輸三大優(yōu)勢特色高水平專業(yè)(群),服務產業(yè)人才需求,從專業(yè)入學教育到專業(yè)基礎課程、專業(yè)特色課程教學,始終融入行業(yè)、產業(yè)、企業(yè)文化教育元素,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熱忱和獻身精神。
4.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校企合作實施卓越人才培養(yǎng)。課程組所在學校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走出去、引進來,與無錫地鐵、克諾爾、中國中車等校企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研發(fā)中心、企業(yè)工作室和技術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通過這些實踐陣地,時時處處將企業(yè)文化、行業(yè)精神、工匠精神等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過程。
5.課程思政元素內涵和外延相結合。在課程思政的視域下,“城市軌道交通概論”課程不但能成為新工科建設和中國高校專業(yè)立體化的有機組成部分,還能在政治方向性、價值導向性和文化引領性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本課程組將實施課程、第二課堂、技能競賽與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專業(yè)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網絡課程與實體課程相互融通的人才培養(yǎng)。
6.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育人平臺。應用信息化技術開發(fā)建設了“軌道交通”素質成長平臺,對學生素質進行綜合考核評價;應用超星學習平臺制作專業(yè)相關大國工匠故事、名人傳記、企業(yè)社會責任使命擔當?shù)日n程思政延伸學習資料庫。線下構建“科普科研”第二課堂特色育人平臺。
三、課程評價與成效
本課程注重思政元素與專業(yè)知識點的潤物細無聲的融合,通過精心篩選和比較,聚焦本課程的前沿發(fā)展動態(tài),使學生在充分認識城市軌道交通各領域知識基本結構和重點內容的同時,將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等思政元素貫穿課堂教學全過程。
1.考評機制全面。綜合考慮學生知識體系、能力結構、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等多方面現(xiàn)狀,將客觀量化評價和主觀效果檢驗相結合,研究制定基于課程思政學習效果的多層級過程實施評價機制,既凸顯評價的人文性和綜合性,又兼顧課程思政教學中知識傳授與思想啟迪、價值引領的結合程度,以科學評價提升教學效果。
2.示范輻射方面。組織新進教師全員聽課,鼓勵其他教師觀摩學習,并定期交流心得體會,同時結合分組討論,培養(yǎng)教師的團隊合作精神,積極參與討論,敢于發(fā)言,提高的表達能力。
3.教學成效顯著。以注重豐富學生學習體驗和提升學習效果為目標,采取課前溝通—學習體驗—課后交流的教學方式,在課程先導材料中,預設專業(yè)課程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話題,通過收集后期反饋信息,對教案體系結構進行動態(tài)調整和完善,以確保課堂教學過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圖3為課程教學效果統(tǒng)計圖。
4.校內外同行和學生評價多元化。本課程通過對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掌握情況和思政要求達成度進行綜合評價,其中專業(yè)教學目標占60%,課程思政目標占40%,評價主體包含學生、教師、督導、企業(yè)。學生評價主要為“是否掌握學習內容”“能否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能否有助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師評價主要為“是否完整實施教學計劃并達到教學目的”“學生是否掌握教學內容并可運用以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的價值取向、個人修養(yǎng)、精神風貌、行為規(guī)范是否有所提高”;督導評價主要為“學習氛圍及課程思政價值引領情況”;企業(yè)主要評價為“學生職業(yè)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
四、課程思政建設的特色、亮點和創(chuàng)新點
1.知行合一,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本課程講授內容反映了軌道交通領域最新技術水平,課程教學內容源于企業(yè),因此建構具有行業(yè)前景和氛圍的教學過程,是本課程的目標。本院積極引進軌道交通行業(yè)相關領域高級技術人才加強師資團隊建設,并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實現(xiàn)了把企業(yè)引入校園,把課堂延伸到企業(yè),共建精品課程,使學生具有服務社會的成就感、責任感和職業(yè)認同度。結合理論教學,學院還將實踐育人納入課程思政體系,創(chuàng)新育人方式,加強校企合作力度,貫徹產教融合理念,實現(xiàn)校企資源共享,著力深化實踐教學改革,采取“企業(yè)請進來,學生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探索出了適合該課程特色的課程思政建設方式[2]。
2.教學相長,凝聚課程思政合力。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將各門專業(yè)課程知識融合成一個整體,在后續(xù)專業(yè)課學習中具有更加明確的目標。我院與無錫地鐵集團有校企“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共同提高、互惠共贏”的深度合作關系。在授課過程中,帶領學生去無錫地鐵車輛段及運營部門參觀、實習,請技術專家講解最新技術及存在的問題,請運營一線先進員工為學生提供指導示范。從而引導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愛崗敬業(yè)、精益求精、全心全意服務乘客的思想[3]。課程組通過搭建“課程思政教學平臺”,整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yè)課程教師、學生輔導員、班主任和公司企業(yè)一線專家隊伍,組建多學科背景互相支撐、良性互動的課程教學團隊,實現(xiàn)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tǒng)一。
3.文化自信,拓展育人陣地。我院建有軌道交通科普實訓基地,開展過一系列科普活動,幫助參觀者拓寬視野、豐富知識。結合課程思政建設,選取典型中國自主化產品系列教育視頻或圖片,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文化熏陶,從而將課程思政、文化育人巧妙地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將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將愛國主義、家國情懷浸入學生靈魂,把國家使命擔當意識刻在學生心中,引導學生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時代新人,努力在“雙一流”人才培養(yǎng)體系最前端的課程思政上走深走實。“城市軌道交通概論”課程思政育人特點見圖4。
結語
新工科教育是我國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由之路、戰(zhàn)略支撐和引領力量[4]。在新工科建設中構建好協(xié)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制機制,是亟待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通過探索和實踐發(fā)現(xiàn),我院軌道交通專業(yè)通過課程思政與專業(yè)知識有機融合,緊密圍繞以德育人的宗旨,完善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式和育人模式等。多途徑全方位將愛國熱情、為國奉獻、精益求精等思政元素融入學生的血液里,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德才兼?zhèn)涞挠杏萌瞬牛瑢硖ど瞎ぷ鲘徫荒芨玫貫榉丈鐣瑸榻煌◤妵囵B(yǎng)有力的建設者。
參考文獻
[1]章忠民,李蘭.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的內在意涵與實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20(11):62-67.
[2]本刊編輯部.2017中國教育研究前沿與熱點問題年度報告[J].教育研究,2018,39(2):10-24.
[3]羅曉婷.“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習近平的敬業(yè)觀及其力行[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8(3):65-75.
[4]李家俊.以新工科教育引領高等教育“質量革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2):6-11+1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aking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Urban Rail Transit”
as an Example
ZHU Ju-xiang1, ZHANG Zhao-liang1, PAN Fei2, LUO Dan-yue2
(1. School of Rail Transit, Wuxi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105, China; 2. School of Autom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44,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policy implemented by our country, which requires teachers to take on the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 education. Introduction to Urban Rail Transit, a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combines the dual functions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rail transit talents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 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design, the exca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e exten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notation, the evaluation and the effect. Through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t is found that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participation, and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ail transit; talent train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