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忠紅
摘 要:在我國眾多傳統文化中,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之一,因此在幼兒園文化教學中,積極融入二十四節氣的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在幼兒的心靈中植入我國傳統文化的種子,更能保障幼兒的健康成長,另外二十四節氣文化也能得到充分和堅定的傳承繼續走向未來。目前已經得到實踐的二十四節氣科學知識,融入幼兒園生活化課程的形式有節氣故事、美術作品、詩詞、諺語、歌謠以及科學知識等等。本文首先分析了二十四節氣的來歷、內容以及對幼兒的教育意義,最后提出幾點將二十四節氣有效融入幼兒生活化課程的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生活化課程
二十四節氣來自我國傳統歷法,具體的劃分原理來自于“太陽在黃道位置的變化”,根據位置的不同將全年分成24各段落,每一個段落都有一個節氣名字,被稱之為“二十四節氣”。終于在2016年我國的“二十四節氣”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納入了世界非文化遺產名錄。二十四節氣蘊含了人文、健康、地理、天文以及農業等多個方面的知識,也積極弘揚了中華民族勇敢、勤勞的民族文化精神。幼兒是自然的孩子與自然渾然天成,因此將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生活化課程,更有助于養成幼兒樂觀和積極的心態,提升幼兒領悟自然美感的能力。
一、關于“二十四節氣”概述
所謂的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祖先依據對太陽運動位置的規律觀察,然后對物候和節氣展開的記錄,記錄的主要目的在于一年四季的季節特征和自然現象。這些現象和特征都是人們在生產勞作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并總結的經驗結論。在很多年間,二十四節氣一直在我國的農業等領域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我國的二十四節氣已經逐漸形成了一種中華民族固有的信仰和文化。很多節氣已經能夠與中華民族的向往和精神寄托相融合,例如“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的開始,“驚蟄”代表萬物復蘇…,這些節氣都承載著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已經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融為一體。
二、將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融入幼兒生活化課程的意義分析
第一,二十四節氣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風俗藝術成果,將其納入幼兒生活化課程,更有立于培養幼兒從小養成積極的心態;第二,引導和幫助幼兒通過二十四節氣農業諺語來了解一年四季的變化,感受人民的喜怒哀樂,幫助幼兒從生活中體驗“真善美”的精神感受;第三,大力弘揚“天人合一”的自然教育思想,引導幼兒增強了解自然和觀察自然的愿望,逐步提高幼兒對大自然的喜愛。第四,積極順應幼兒教育發展綱要的要求,將“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融入幼兒生活化課程教學,更有助于提高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發展;第四,將節氣文化納入幼兒教育,不僅能夠增強幼兒對傳統節氣文化的深入了解,更能有效拓展幼兒生活課程的內容范圍,從而順利提高幼兒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通過對二十四節氣的講解學習,幫助幼兒感受一年四季的變化,例如通過“春種”和“秋收”農業行為的講解,能夠更好的幫助幼兒感知節氣的變化和規律,進而有效提高了幼兒的實踐感知能力。
三、將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生活課程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節氣教育融入幼兒園生活化課程活動
第一,幼兒教師要充分掌握幼兒的學習特征和需求,深入了解和理解二十四節氣的文化內涵,積極提高幼兒對節氣內容的感知和興趣。例如可以在幼兒園學習生活的每一天造成,為幼兒播報一些關于天氣的新聞,也可以在幼兒園晨讀“二十四節氣”時光組織幼兒齊聲朗誦二十四節氣兒歌,也可以在幼兒園的用餐時間為幼兒播放知識,幼兒通過視頻的觀看便能夠更好的了解古人的聰明智慧。如果遇到春日里晴朗的天氣,也可以帶領幼兒去草坪放風箏和踏春,如果遇到寒冷的天氣,可以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人們的著裝,看看在寒冷天氣里人們的衣著有著怎樣的變化,然后再向幼兒講解這是什么節氣。又例如再立冬這一節氣,也可以組織幼兒園剪窗花,這樣既能提高幼兒參與生活化課程的活動樂趣,也能更好的實現幼兒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二)加大傳統文化挖掘力度
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中蘊含了大量的傳統文化,因此通過節氣知識的滲透便能更好地培養幼兒擁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二十四節氣”中包含著我過較多的傳統節日,例如“清明”節氣對應著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幼兒教師可以運用清明傳統文化知識制作教案背景,引導幼兒朗誦學習古詩《清明》,不僅能夠保障幼兒更加清晰地了解我過“清明節”的由來,更能通過古詩的閱讀來提高幼兒對“清明節”余“二十四節氣”的“清明”產生關聯。又例如進入端午節可以引導幼兒背誦《端午節》兒歌,也可以組織幼兒畫圖畫,圖畫的內容可以是端午節要吃的粽子,也可以是賽龍舟等,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幼兒對美的感知和認識,更能有助于幼兒增強對節氣的了解。
(三)提高幼兒情感表達方式的多元化
目前關于表達二十四節氣的兒歌以及童謠數量較多,并且這些童謠和歌謠語言和意境都十分優美,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幼兒對藝術的感知和體驗,也能在朗誦兒歌或者歌謠的過程中,提高幼兒的手腦口并用余合作效果。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觀看節氣圖和唱歌的過程中,更好地幫助幼兒提高對節氣的理解。
(四)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
為了給幼兒營造更好的節氣氛圍,可以在幼兒園為幼兒精心打造一面文化墻,墻面分布春夏秋冬內容模塊,并在墻面粘貼好“二十四節氣”的具體內容。在粘貼的內容中,可以是代表這一節氣的古詩,也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飾品,例如“立春”可以粘貼古詩《詠柳》,“立夏”可以粘貼古詩《憫農》,“立秋”可以粘貼“憫農”,“立冬”則可以粘貼古詩《立冬》,這樣既能幫助幼兒了解節氣文化,也能弘揚傳統文化內涵。
結語
綜上所述,“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瑰寶,將其融入幼兒生活化課程,既能有效豐富課程的內容,又能促進幼兒的身心獲得全方位發展,有效弘揚我國的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一代又一代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汪慧贇.幼兒園開展二十四節氣體驗課程的教育價值[J].新課程,2022(22):46.
[2]何倩,王曉玲.“二十四節氣”融入班本課程建設的思與行[J].好家長,2022(02):67-68.
[3]蔡錦花,詹敏,邱瑾.“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實踐研究[J].新智慧,2021(25):45-46.
[4]聶浩. 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生活化課程的思考與探索[C]//.第三屆張雪門教育思想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1:59-65.DOI:10.
[5]黃靜菲.農村幼兒園“二十四節氣課程”項目化實施研究[J].華東紙業,2021,51(03):34-36.
[6]陳寶釵.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生活化課程的思考與探索[J].考試周刊,2020(19):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