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億
摘要:學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性格、習慣、知識、方法、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導致學習困難的學生。這些學生往往學習習慣差,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薄弱,心理慣性弱,但自尊心很強,內心極其敏感。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這主要表現在基本地理概念和定理的含糊不清、解題邏輯模糊、不愿動腦筋等。因此,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必須從學生心理入手,找出學生學習困難的真正原因,對癥下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根本上對學困生進行轉化。
關鍵詞:高中地理;學困生;成因分析;轉化策略
前言
高中地理教學要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從而提高他們的地理核心素養。但是,目前課堂教學模式的落后和教材不完善,加劇了學生兩極分化。所以,如何將學困生轉化成優秀生以成為當前初中地理教師教學工作的高潮。
1.高中地理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1.1教師所采用教學方法不恰當
目前,很多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時由于受傳統的教育理念的影響,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造成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學生沒有自主研究和學習的機會,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會大打折扣,他們會失去參與知識學習的興趣,導致學習差距越來越大,最終變成學困生。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程改革的新要求更新教學觀念,提高專業素養并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有學習的欲望,從而從源頭上排除導致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1.2學生自身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由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落后和家長的消極影響,致使許多學生逐漸養成許多不良的教學習慣。學生在課前很少進行預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后不愿意復習和寫作業,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也導致了學生學習不佳,使學生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與家長進行更深入的溝通,雙方應共同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幫助學生進行更有效地學習。
1.3社會因素
網絡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削弱了學生的道德意識,有些電影經常包含色情內容,一些學生甚至沉迷于互聯網,他們每天花大量時間玩手機,享受虛擬世界,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和道德素質逐漸下降,逐漸成為學習困難學生。
2.高中地理學困生轉化策略
2.1借助信息技術,激發學習欲望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下,我國的教育開始步入一種嶄新的現代化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提高了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觀察和學習,并使得學生充分理解所學內容。比如,在《水循環》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形式進行教學,通過更直觀、更方便地的學習模式幫助學困生有效學習地理知識。首先,老師要用學生比較熟悉的方法來引導學生認識水的形態,讓他們從固態、液態、氣態等方面來進行比較。然后,教師向學生展示來自不區域的水,即大氣水、海水和陸地水,引導學生以陸地水為基礎,逐步將主要知識的內容提煉為地表水和地下水。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可以跟隨老師教學方法的發展,逐步了解多媒體展示下的教材知識,并根據多媒體展示有趣的內容學習地球水資源和水循環,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且學困生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形成良好的地理概念,促進學習效果的全面提高,進而使得學困生得到有效轉化。
2.2開展關愛和賞識教育
因為學困生的學習成績一直不佳,所以他們的自尊心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要想有效進行學困生的轉化就必須要培養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注意他們的閃光點,然后對他們進行表揚。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困生布置一些簡單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從簡單的基礎知識開始學習,這樣才能樹立起他們的學習自信。同時,讓學困生擔任地理小組的組長,一方面是為了讓他們更好的學習,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識,另一方面,也是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認可,才能在學習當中建立信心。最后,要注意學困生的日常作業,找出他們學習的缺點和困難,在下課后,及時與他們交談,并提出自己的意見,使學困生能夠不斷地克服自身的學習的缺點,逐漸“脫困”。
2.3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學困生的轉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情況下,學困生的教育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只有循序漸進,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扎實,從而達到蛻變。一是縮短步伐。由于高中的教學任務繁重,教學時間較短,因此,為照顧學困生,教師需要減慢教學進度,同時也要對基本的教學內容采取穩健的態度,讓學困生有充分的學習和思考的余地,使其不至于落后,從而達到轉化學困生的目的。二是溫故知新。溫故知新是一種普遍的學習方式,但大多數的學困生都不會進行溫故,進而導致他們的學習成績難以提升。為了達到更好的復習效果,在教學新課之前教師可以抽出一些時間來詢問,這樣才能起到監督作用,同時也可以讓學困生更好的復習所學到的地理知識。三是逐步搞清楚。及時了解本課程所學知識的原理、規律和技能,循序漸進,做到通透、無疑點。四是親身經驗。教師要充分發揮學困生的主體性,多為學生提供動手、動口等多種實踐活動,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使他們獲得更多成功的體驗。教師應注意找出學困生的心理障礙,并對其進行適當的指導和點撥。五是要求嚴格。在教學中,老師要能容忍學生犯的錯誤,要正確地指出學生的錯誤,幫助他們糾正,并且要對學困生的學習筆記進行及時的檢查和批改,指導、督促學生做好筆記。
3.結語
為促進學習困難學生的轉變,教師必須順應新課改的教育方針,在課堂上針對學困生制定一系列課程和教學方法,提高學困生的學業成績和學習能力,創造好的班級學習環境。學困生主要是由于學習上的無望而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加學生的學習信心,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最終完成學困生的轉化。
參考文獻:
[1]張藝峰.高中地理課堂中”學困生”的轉化方式探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1(4):19.
[2]王立爽.高中地理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家長(上旬刊),2021(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