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摘 要:小學階段各學科教學均是不可忽視的,美術教學便是其中之一,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的想象力大幅提升,并可在更大的空間中進行藝術創造,其思維、實踐等方面的能力自然也會得到增強。小學美術課程的內容是較為簡單的,然而實際操作中也會面對一定的困難,必須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對教學方法進行革新,如此方可保證小學美術教學更具實效性。本文分析了構建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策略,以供廣大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
小學美術,是集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感知能力、想象力和表現力等一體的學科,深受小學生的喜愛。作為小學美術教師,要迎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積極利用學科的教學優勢,采取合理的教學策略,構建一個有效的美術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能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出學習興趣,提高情感體驗,發展整體素質,全面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和人文素養,讓小學美術課堂的教育價值完全展現出來。
一、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應試教育思想作為我國教育事業幾十年的主導思想,在大部分教師與家長的潛意識中已經根深固結,所有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以提升成績為核心目標。小學美術一直以來都是不參與任何考核項目的藝術課程,導致部分教師與家長對美術課程缺乏足夠的重視,疏于對學生美術愛好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全方位發展。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雖然大部分美術教師對當前的美術教學形式正在不斷地改進,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無法擺脫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對教學形式的優化工作落實情況并不樂觀,且受部分學生家長的影響,導致小學生只能在美術課堂中來實現對美術知識的汲取與練習,造成在美術課堂節奏過于緊湊。這不僅增加了小學美術教師的課堂教學壓力,同時也影響了小學生在美術課堂的學習效率,這亦是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質效無法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構建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一)尋找多元化的學習途徑
小學美術教學所要達成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其中蘊含的文化,教師應該以此為出發點,尋找到最為合適的教學方式。對小學美術教學進行分析可知,其涵蓋的領域包括了欣賞、表現、應用、探索等,教學中應該確保學生能夠形成多元感受,將其各類感覺神經充分調動起來,那么學生的想象就會更為豐富,學習美術的意愿自然更加強烈,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能夠大幅提升。比方說,在對《瓜果飄香》展開教學時,可將水果直接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觀察、觸摸、品嘗,繼而展開分析、討論,并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對不同的水果進行組合。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可以對學生產生吸引力,而且能給學生帶來多元化感受,更為重要的是會使學生的作品也更具想象力。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美術課堂效率
在信息化大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同時也促進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在教育領域中,信息技術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小學教育中運用多媒體教學,不但符合小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以趣味性的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能夠利用多媒體的靈活性和形象性,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容。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通過多媒體形象地展示,刺激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外,教師通過多媒體來展示繪畫作品,不但能夠豐富教學資源,同時也減少教師工作量,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小學美術課程《戲曲臉譜》的學習中,如果只憑借以往的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很難讓小學生感受到這件藝術品的藝術美,但是如果要將這么多作品同時引入課堂又不太現實。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展示不同的偶戲、例如提線偶、皮影戲等等,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偶戲的藝術美,提高學生的美術知識水平,激發學生對偶戲的探索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重視學生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評價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就代表著權威,這就意味著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日后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這表現在學生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表揚就非常開心,學習的興趣也會增強;而得到消極、批評性的評價,則可能喪失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從此一蹶不振。因此教師要積極重視對學生的評價,一方面要認識到評價的多元化,在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評價,如美術素養高的學生可在諸如色彩運用是否得到、畫面層次是否分明、作品是否具有思想情感等嚴格要求,而對于能力稍弱的學生就要降低評價標準,及時發現他們身上、作品中隱藏的閃光點,對于他們細微的進步就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并多給予幫助和指導。另外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對于一些天馬行空亦的作品也要正確對待,因為美術本身就是要發散創造性思維、拒絕墨守成規的,學生思想應該是五彩繽紛各色各異的。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美術的自信心,提升學習美術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使身心都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四)需重視對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
小學生年齡不大,然而已經擁有一定的審美能力,教學中應該以此為基礎,采取可行的措施對其審美鑒賞能力予以提升。當學生此方面的能力切實增強后,也可對其他學科的教學起到促進作用,確保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而要保證審美能力培養目標的達成,就要對美術學科特點有切實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方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美術課程教學工作的核心目的就是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綜合素質,推動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這與當前我國全面推行的新課程改革工作的目標也是相一致的。不僅帶動了學校教學工作的多元化發展,也加強了美術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聯系,在學校內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真正保障并提高了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焱.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路徑[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4):119.
[2]趙露露.試論新課改下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方法與對策[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