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鳳
摘要:雙減政策已經落地實施,為了讓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更加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老師必須要對目前的授課方式和整體的授課設計進行變化,讓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可以更大程度上的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老師需要在落實雙減政策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減量不減質的目標,讓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當中,可以更好的掌握相關的學習內容,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減輕學生的負擔,讓學生在繁重的學習之外,有充足的休息時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身心發(fā)展條件,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讓學生休息的時候更放松,學習的時候更專注,從而形成一個健康高效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提高策略
前言:
為了更好的落實雙減政策,老師們必須要對目前的上課模式和課后的作業(yè)進行更加有效的改革,讓目前的教學更加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但是老師們也必須要明白,再減去數量和減去學習時間的同時,不能降低學生的學習質量,也就是在減負的同時,實現教育增效[1]。對于老師來說,只有對于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進行更加精心的設計,對課后作業(yè)進行更加有針對性的設計,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從而有效的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縮短學生的學習時間,減少學生的課后練習,真正將雙減政策落實到位,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
一、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偏小,身心發(fā)展不夠成熟,有很多學生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自律性,所以面對枯燥無聊的課堂學習,很多學生是沒有辦法從頭到尾,全神貫注的將精力集中于課堂學習的,這就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當中,實際的學習效率是比較低下的,需要在課堂當中通過老師的引導來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2]。老師必須要認識到課堂的教學氛圍越輕松越活潑,對于學生來說吸引力越大,那么學生的專注力就會越好,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更高,在同樣有限的時間里面,學生可以完成的學習內容會更多,質量也會更高,那么這樣的課堂就完全可以稱作是高效課堂。而這樣的教學課堂也可以大大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生在對學習內容的有效掌握的基礎上,課后練習的時間也會大大縮短,這樣的高效課堂,就是在有效的落實雙減政策。
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冊第三單元第九課《竹節(jié)人》的時候,因為課文內容本身就比較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老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結合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更多貼合課文內容的精彩視頻,一定可以創(chuàng)造更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集中在課堂教學當中。老師,可以利用我們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關于小朋友拿著竹節(jié)人游戲的視頻,可以播放竹節(jié)人的制作過程,充分的激發(fā)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興趣。除了多媒體設備的使用,老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使用一些更加活躍的教學方法,比如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對相關的問題進行集體探討,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來得到結果。比如老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材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自己動手制作竹節(jié)人,如果上課的時間不夠,可以將這個留做課后的小組合作作業(yè)。
二、分層的課后作業(yè)
實現減負增效,其實就是要創(chuàng)建更加高效的課堂,對于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除了針對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以外,還要對課后作業(yè)也進行更加充分的設計,對于課后作業(yè)的設計來說,必須要具有針對性,才能讓課后作業(yè)更加高效,才能讓每一位同學都可以對當天所學的內容得到充分的練習和鞏固,讓課后作業(yè)對所有的同學都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這樣高效的課后作業(yè)同樣也會成為高效課堂的一部分[3]。而且針對性的課后作業(yè)還可以很好的減少學生的課后練習時間,因為在以往的課后作業(yè)布置當中,老師都是通篇布置,比如一套卷子,或者一張練習,這些練習里面通常的題目都是由簡到易來排列的,那么就導致成績好的同學做前半部分的過于簡單的練習題目,就是在浪費時間,而能力較弱的同學則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后半部分比較難的題目上,這樣的作業(yè)就導致學生整體做作業(yè)花費的時間都要比較長,而如果老師可以進行針對性的作業(yè)布置,將作業(yè)的難度進行分層設計,讓相應能力的同學去做相應難度的題目,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完成課后作業(yè)的時間大大縮短。
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4課《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時候,經過課堂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已經有了比較全面的掌握,同時也學習了一些新的形容詞和描寫方法,那么老師在進行課后作業(yè)布置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想一想自己見過的比較壯麗的自然景觀,然后自己編一段演講,用口述的方式描述相關的場景,能力較好的同學可以自主發(fā)揮,能力較弱的同學可以模仿課文的內容和表現的形式,這樣的作業(yè)在難度上就出現了明顯的分層,不同能力的學生都可以完成這樣的作業(yè),既有效的幫助能力較弱的學生更加深刻的掌握課文內容和景色的描寫方法,同時也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實現了更加充分的自我表達,促進了所有同學的能力提升。
結語:
對于在雙減政策下,實現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創(chuàng)建更加高效的課堂教學,所以對于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設,仍然需要老師們去不斷地在實踐當中進行探索,因為在新的教育政策下,一切都是未知的,沒有經驗可追尋,只能依靠老師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對政策的深入理解,根據更加科學的教育理念來尋求更加優(yōu)秀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俞曉月. 減負增效視角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 少年寫作, 2021(1):1.
[2]杜曉艷. 減負增效視角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 2021(2019-37):103-104.
[3]王菲. 談小學語文課堂增效減負策略的實踐應用[J]. 數碼設計(下), 2020, 009(00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