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根
摘要:分層教學法是一種很有實效的教學方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之中,分層教學法是許多老師喜歡運用的教學方法。數學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確保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克服傳統教學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實踐;優點;措施
數學教學是初中教學之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然而數學學科本身難度較高,需要學生有著較強的理解能力,這也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容易出現較大的個體差異。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較為寬泛,缺乏應有的針對性,學生存在著被動性較強,不愿意在數學學習上耗費更多時間的問題,導致初中數學教學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而引入分層教學法,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達到提升教學針對性和有效性的目的。
一、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1.學生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個體差異。初中生之間目前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個體差異。初中階段之下的數學知識相對簡單,在日常教學之中學生已經接觸了較為簡單的數學知識,一般來說一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甚至能夠對一些較為復雜的奧數問題加以解決。然而在當前教學之中,很多教師會采取相應的教學模式控制教學進度,這也導致很多成績優異的學生認為當前的知識較為簡單,缺乏挑戰性而不愿意在課堂之上聽講;而理解能力不足的學生則會認為數學知識難度較高,無法對數學知識加以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對于課后的作業也難以加以順利的解決,這也導致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要求不符,后續的教學活動也無法順利開展。
2.教學進度較為統一。在教學過程之中,很多學校會通過大班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一位教師往往需要面對多個學生,在課堂之上會以按部就班的方式傳遞數學知識。教師往往需要將課堂活動控制在40分鐘之內,教學任務較為緊張,而為了更加迅速的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提升知識講解的速度,學生學習水平無法得到提升,很多教師在課堂之中只能回答或者檢查個別學生的學習情況,這也容易導致學生學習成績出現兩極分化的問題。就拿一元一次方程的課堂教學活動而言,有些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對方程和算式的關系加以理解,采取多種解題思路列出算式,然而很多學生卻在學習過程之中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沒有充分把握。隨著人們教學理念的不斷轉變,學生的課業負擔也在不斷加大,家長對教育更加重視,會要求學生通過課余時間參與到課外的數學輔導之中,提前學習數學知識,這種情況會導致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被拉開,這也會導致教師無法對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加以明確,在教學方案制定上也會存在著諸多誤區,教師在課上依然會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這也對分層教學法的全面應用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二、初中數學教育中分層教學法的實施策略
1.對學生加以科學的分層。在初中數學教學工作開展之中,要對學生的水平進行深入調研,并以此為基礎開展分層教學策略。數學教師應該以日常觀察、與學生交流和測驗的方式明確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初中生雖然年齡較小,然而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相應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在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上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教師必須明確這些差異性產生的原因,在尊重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做好學生層次的劃分。教師也要強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不斷分析學生當前階段的所思所想,挖掘不同學生身上具備的閃光點,針對學生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科學的層次劃分。在層次劃分之中,教師要提升劃分的科學性,依據學生學習質量、學習效率和綜合能力進行層次劃分。
2.對教學目標加以分層。在做好學生的層次劃分之后,教師應該能夠結合教學現狀,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幫助其明確當前教學目標。
3.對課后作業加以分層。在分層教學法應用之中,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加以分層。C層的學生作業應該以課內的習題訓練為主,要求其能夠掌握多種概念性的問題,明確多種知識的應用方法;而對于B層學生,教師則應該增大作業之中習題的數量,并引入一些課外的題目,強化B層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對于A層的學生,教師則應該注重課外拓展,引入自由性的探究作業,確保這部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良好的培養。在課后作業分層之上,教師也要做好分層輔導工作,引入多元化的輔導形式,對學生作業之中體現出來的問題進行挖掘,并以此作為教學方法優化的依據,從而使整個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
4.構建動態化的教學評價機制。在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法應用的過程之中,教師必須構建出動態化的教學評價機制,從學生的日常表現、學習狀態、作業完成情況和考試成績入手,探究學生當前學習過程之中仍然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層次加以調換,確保整個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更加優化和完善,推動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升。教師在教學評價機制構建之中,要綜合考慮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方法科學性、學習效率以及知識應用能力來評價學生。同時引入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和教師評價的多元化評價機制,并將教學評價的結果作為調整學生層次的依據,從而提升分層教學活動開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教師在教學評價機制構建之中,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尊重不同學生呈現出的個體差異,對于進步較為明顯的同學提出著重表揚,對于一些表現不好的學生也要幫助其分析問題產生的實際原因。同時教師也要注意不要讓學生出現驕傲自滿的情緒,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之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解決傳統教學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教師也應該深入分析初中數學教學之中分層教學法應用的對策,提升層次劃分的科學性和高效性,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并構建出更加完善的分層評價機制,確保教學方案能夠得到及時的改進,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之中獲得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曾梅霞.初中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索.
[2]羅黛.初中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索.
[3]張巧玲.初等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的探索與實踐.
[4]徐向陽.《數學史與數學教育》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