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蓮
摘要:問題是學生探究知識的起點及動力,是提高學生分析總結能力的有效方式,而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啟迪他們的智慧,讓他們經歷知識的探索過程,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從而引申出更多的內容。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初中化學教師用情境呈現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質疑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他們進行創造性地學習,以達到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化學;問題情境
初中化學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思維創造能力以及應用化學的能力。在實際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化學情境為教學切入點,? ?創設問題 引 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在教學情境中 學習新知識。在“情境問題”式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將所教內容融入化 學問題中,在情境中引導學生發現并探究問題。學生在發現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地將教材中學到的知識內化并掌握,并且將課堂教學發展為始于問題、終于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將知識技能與學科素養以一種遞進的方式發 展,以問題驅動教學,將教學內容圍繞著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通過問題內化所學過的知識與經驗,并通過問題幫助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幫助學生形成化學知識的結構化。
一、借助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中,要求注意從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會實踐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化學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服務于生活。
根據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開展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和體驗,增進對科學的情感。對 此,教師可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內容,以此為基礎為學生創設情境問題教學。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日常經驗,及學生身邊所熟悉的東西,選取實用性較強的化學知識,然后選取與之相關的生活案例,為學生開展情境問題生活化教學。
例如,在“燃燒的條件”的學習中,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大量的感性認識,也具備一定的對比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情景圖片對學生進行提問,如“所有的物質都能燃燒嗎?比如石頭,火柴”“酒精燈如何熄滅?”“小木條、蠟燭、木炭是可燃物,在你們的桌子有段時間了,為什么沒有燃燒起來”利用相關教學情境為學生提出問題,在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在課堂結束時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為學生提出合理的建議,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以生活化情景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結合已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化學知識展開探究,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在探究生活化情景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以化學的視角來分析問題,并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借助生動的生活情景問題可促使學生完成對化學知識的探究,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知程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進而更好地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
二、借助化學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提高學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中的現象也是千變萬化,教師利用這些現象創設問題情境,不僅能拓展學生的思維,還能激起他們深入探究的欲望, 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培養他們認真求知的態度。所以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演示實驗、學生動手實驗中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增加實驗的深度和廣度, 提高學生構建知識的能力。例如在“燃燒的條件”的學習中,利用“燒不壞的手帕”演示實驗,創設問題情景“手帕為什么燒不壞?”在實驗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作出解釋, 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驗操作,加深對化學知識的記憶,并培養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問題情境”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具有一定的作用,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同時,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再利用設計實驗“請同學們利用蠟燭、燒杯,或其他用品設計實驗, 驗證燃燒需要氧氣(或空氣)。” 組織學生以實驗的方式進行探究,請學生自主選擇實驗物品,設計實驗方案,認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相互協作、動手操作及觀察分析的能力。這個過程中以實驗探究為主線, 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性,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借助化學史、社會熱點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結合實際生活開展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例如,在講到侯德榜聯合制堿法時, 教師可結合時代背景以及侯德榜先生的科學精神和為社會所做的貢獻開展教學,使學生的心靈受到熏陶。又如,教師可在教學中引入當前社會最為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引導學生從化學的角度去探討食品安全問題,并結合日常飲食,運用學過的化學知識分析食品中的各種化學成分,判斷這些成分是否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如此一來,既能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又能引導其從化學的角度關注和分析生活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使學生意識到學好化學知識可以造福社會,從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課堂中開展問題情景教學, 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在教學中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創新式化學思維,為學生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熟練掌握問題情景教學,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提高教師綜合教學能力,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
本論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第一批)立項課題“指向化學學科素養的靜脈式教學研究”(課題編號:QG 451-13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