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琴
摘要:在雙減政策的大環境下,教師需要想方設法提高課堂質效,那么除了提高備課質量,最重要的莫過于課堂組織教學了。下面我將從普通課、實驗課、復習課等幾個方面,利用常規要求、課代表、小組長、口號、記分冊、積分制度、作業、競賽等課堂管理工具,闡述我進行小組合作式教學的細節,目的就是讓孩子們盡量“動起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只要組織和管理高效,那一定是會事半功倍的。
關鍵詞:雙減;小學科學;課堂組織管理;質效
每當始業課或開學第一課,我都會介紹自己的姓名、愛好,再點幸運學生進行自我介紹;接著,我要跟孩子們、家長們一起學習科學課是什么、學什么、有什么特色、教室課及實驗課的常規要求。這樣非常有利于樹立教師的威信,讓孩子了解規則、尊重老師。
一、了解科學課
小學科學的幾個“數字”:
3個學段(1-2年級,3-4年級,5-6年級)
4個目標:知識、探究、態度、技術與社會與環境
4大領域: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技術與工程
75個子學習內容
N種課型:實驗的課,手工課,視頻資料課,調查分析課、辯證討論課…
基本環節:聚焦(提出問題)→探究(設計實驗)→研討(解決問題)→拓展(生活運用)
特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探究是學習的核心,小組合作是學習的基本形式。
目的:從啟蒙階段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普通課常規要求
(1)課前準備:科學文件袋(“2+2”):書、知識能力訓練(以下簡稱“知訓”)+1支黑筆(書寫),1支紅筆(訂正)。
(2)課上聽課:傾聽、動腦、動手、分享:不允許桌面出現與科學課堂無關的物品。提問是隨機抽學號的,避免一些同學不集中精神聽課。
(3)口號:Science,Listen!(立刻回到座位,坐好);瀑布!噓.(留在原地,停下一切,傾聽),這么做有助于快速集中課堂。
(4)課代表:每個班2名課代表。課代表1:課中蓋章或貼紙、登記當堂課作業;課代表2:登記未帶未到、登記課堂表現;共同:提醒全班課前準備、檢查及批閱小組長作業、收發全班作業。
(5)小組長:每個班安排8-9名小組長,檢查小組成員的課前準備;檢查、批閱、收發所負責小組的作業。
(6)課堂筆記:把重要的知識點、結構圖等記錄在當節課的知訓空白處,作為評改作業的標準之一。
(7)課后作業:
書面作業——“知訓”(有些區市配套的是科學作業本)。一般在課堂上都能解決。批改的要點有:課堂筆記、實驗記錄、習題、單元練習、思維導圖等。作業等級有A+☆、A+、A、A-、B+、B、C、D等。 “訂”(訂正),“補”(補齊),“二次日期”(二次查閱),“閱”(補好再批)。評講時要求學生用紅筆或藍筆訂正。
非書面作業——新課程下,科學作業應該形式多樣,充滿探索,短長期作業相結合。有文字、繪畫、圖片、視頻、PPT等形式,鼓勵搜集材料、課后觀察、寫日記、做調查、設計制作、動手實驗、科普閱讀等實踐性作業,積極開展“小論文、小制作、小發明”等科技創新活動。通過線上班級群布置長期性作業,在線提交照片或視頻,及時收集和評價。
(8)積分制:我的科學課采取個人積分和小組積分制度。
個人積分: 1個蓋章=1個貼紙=+1分==1個A+;1個A+☆=2個A+;2個A=1個A+;3個A-=1個A+。這樣,孩子們會非常開心、積極、自覺地完成作業。任何獎勵10個積分起步兌換。獎品來自“科學家校共育家委群”。
小組積分:小組得分最高,每個成員都能免費得到一個禮物,反之得分最低的小組,我會給予相應的懲罰,如每個人劃掉一個A+。
三、實驗課常規要求
很少學校有兩間以上實驗室,一個學期帶去3~5次就很不錯了。我們學校有統一購買同步的實驗器材箱,在教室分組實驗。遇到必須要在實驗室進行的課,一般會按照學號來分配小組,我會跟孩子們強調:
(1)排隊快、靜、齊;
(2)聲音小于10分貝;
(3)記錄真實、匯報響亮;
(4)收拾器材,保持清潔;
(5)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盡量安排2人一組,讓每個人都能參與。4人一組時,一定要每個人都有事干,如一個小組長,一個材料員,一個記錄員,一個匯報員。操作是輪流的,記錄是都要記的,衛生是一起做的。進行下一項實驗時,器材一定要收上來,不能在孩子手上。
四、復習課常規要求
一般情況下,預留2周左右進行復習。第一輪復習是PPT展示每一課課本照片,圈出重難點,再配合整冊思維導圖,帶著孩子們將課本知識進行梳理;第二輪復習是用PPT展示易錯點,主要是以圖片形式,請孩子們講解或標注圖片內容;第三輪復習是組織競賽,如小組競賽:小組長站在自己組列,抽號答題,答完之后,遞次給下組批改,評分項主要有音量、小組合作、答題正確率、批改正確率、隨機問答正確率。再如全班競賽,提前選拔主持人,主持人控場,有必答題、選答題、搶答題,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評分規則。這時,我的主要任務就是在教室里走動、拍照、提醒、鼓勵…紀律、評分全部交給課代表、小組長。獲勝的小組,每個成員都能免費領取一份盲盒禮物。
除此之外,我還會組織“命題小組”、“報刊小組”、“科研小組”、“制作小組”、“劇本小組”等等。一個學期下來,他們也要匯報自己的收獲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塊以后有機會再來分享。
綜上所述,無論是普通課、實驗課、復習課,我都想盡辦法進行小組合作式教學,讓孩子們盡量“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說、學會寫、學會表達;學會畫、學會做、學會思考。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自主組織課堂。這樣的教學必然會事半功倍。當然還有很長的路要摸索,比如國外的游戲教學,游戲PPT教學…所以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總結和反思。
參考文獻:
[1]甘志強.淺析小學科學課的作業[J].觀察思考,2009,(8).
[2]陳文清.多樣化的作業設計,營造快樂學習氛圍[J].現代閱讀,2013,(5).
[3]聶尚花.小學科學課程評價管見[J].教研·課改,2010,(8).960ABC06-EB70-4640-A3C3-3226B0C9A3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