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越幼
摘要:相較于單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更加強調“以群串文,以文成教,以教促學”的理念,具有教學內容多元、教學方式多樣、教學目標多重等獨特優勢,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角度,分析了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有效策略
引言:
群文閱讀,自趙鏡中先生于2009年“全國第七屆閱讀教學觀摩會”最先提出至今已十年有余。作為一種新型閱讀教學方式,群文閱讀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圍繞一個議題,選擇多個文本進行教與學的活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閱讀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小學群文閱讀的教學現狀
(一)傳統閱讀模式理念深入人心,限制學生思維發展
閱讀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豐富性和趣味性,但中國傳統模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家長、社會層面更多注重的是學生的成績,而非學生個人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以“灌輸式”教育為主,訓練學生的答題能力,將原本群文閱讀開放性的教學理念轉化成限制性,學生尋求標準答案的教學現狀,教師成為教學的主宰者。教學過程中一味地強調教師的個人觀點,從未注重學生群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二)學生的閱讀理念粗淺,對閱讀內容不夠深入
群文閱讀的本意是促使學生在多篇閱讀篇目之中對文學作品進行鑒賞、思考,從而開闊眼界,提升審美能力,豐富自身的知識閱歷,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1]。但現下的學生對于群文閱讀往往是“走馬觀花”,并未進行深入的思考。群文閱讀對于當今的小學生而言更多的是為了完成教師交代的任務,說明學生的群文閱讀理念并未深入,閱讀習慣也沒有得到養成。
二、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一)以學生為主,激發學生的群文閱讀興趣
現代素質教育觀念下,學生的發展已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生才是課堂的主導者、踐行者。對此,教師在群文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學生的個人需求,激發學生的群文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從兒童的角度出發,教師利用童話故事打開學生群文閱讀新世界的大門。在小學部編版三年級上冊中有專門以“童話故事”為主題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借此作為學生群文閱讀學習的契機。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讓學生感受到光明與希望、幸福與溫暖,懂得愛!在《那一定會很好》中讓學生明白目標、理想的重要性,人要學會實現自身的價值。在《牛肚子旅行中》學生體會到了真摯的友誼。童話體裁故事情節曲折豐富,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極易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教師以此為入口,教學引領過程中循序漸進,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群文閱讀。
(二)結合具體學習情況,合理選擇閱讀材料
閱讀多文本內容是群文閱讀的顯著特征,這就需要合理選擇與組合文本。不同的文本具有的風格特色均有所區別,小學各階段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能力也不一樣。教師在組合文章時,必須全面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把中心議題作為指導思想,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考慮,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既能給予學生幫助,使其更加高效地學習語文知識點,還能擴展學生的視野,有效培養和發展其核心素養。
以《小英雄雨來》一課為例,教師在開展本課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圍繞“英雄少年”為主題,對學生進行引導,擴大其認知視野,學習雨來聰明機靈、堅強勇敢和熱愛祖國的精神品質。教師可以相同題材類型的文章為切入點,鼓勵學生閱讀小偵察員張嘎、小交通員潘冬子、放牛娃王二小等相關故事,激發學生對英雄的向往和崇拜之情,對閱讀充滿濃厚的興趣。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圍繞課本文章展開拓展延伸,立足于不同人物的不同事跡,對少年應具有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品質進行思考,欣賞他們的機靈和勇敢的同時,深刻了解此類文章的寫作技巧和構思風格,明確以事件發生為敘述主線的文本特點,尤其是在人物描寫、多角度塑造人物的作用與手法,加強學生感知和使用語言的能力。這也與學段教學目標的培養要求相符。總而言之,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具體學情選擇文本,立足于實際,才能促進閱讀效果提升。
(三)利用思維導圖,指導群文閱讀
思維導圖可以體現群文閱讀的差別、聯系與主題,還可以對各種形式的課文進行整合,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理解,或對相同主題課文中相同的思想與內容進行整合,進而為順利開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提供保障,使學生在動手動腦中核心素養得到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給予學生指導,使其借助思維導圖對群文閱讀中不同的表達形式和課文之間的聯系進行整理,讓學生立足于整體體驗群文閱讀,促進群文閱讀趣味性的提升。
以《宇宙生命之謎》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組合《故宮博物院》和《只有一個地球》,加深學生對不同人文精神的了解,形成弘揚傳統文化、保護環境、熱愛科學的意識。教師在群文閱讀中,可以先讓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對三篇課文的寫作主題進行分析,再讓學生將課文不同的描寫順序找出來,對課文中運用的表達方法進行總結。通過閱讀《宇宙生命之謎》學會多種閱讀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意識;通過閱讀《只有一個地球》,感受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得到培養;通過閱讀《故宮博物館》,體驗故宮建筑的精美與宏大,促進學生創造精神以及民族自豪感的增強,通過思維導圖的幫助,使其對閱讀充滿濃厚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結論:
群文閱讀所涵蓋的知識豐富,涉及范圍、方法,融合多種語文學習技能,是語文學科中的綜合性學習內容,對學生來說可謂意義非凡。小學語文教師需關注學生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集思廣益、推陳出新,為學生的群文閱讀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講究教學方法的可行性、實效性,讓閱讀發展成為學生的學習樂趣。
參考文獻:
[1]馮晨豪.“1+X”背景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堂的策略教學研究[J].教育界,2021(29):18-19.
[2]劉娜. 從閱讀到“悅”讀——小學語文“1+X”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分析[C]//2021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2021:1420-1422.DOI:10.26914/c.cnkihy.2021.019900.
[3]劉社民.基于語文核心素養視野中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7):242-243.
[4]劉曉霞,曹光建.核心素養視野下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新課程,2021(26):2.
[5]王金華. 基于群文閱讀思想的小學語文單元教學設計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21.
[6]江翠玲.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06):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