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賢珠
【摘要】教師在課堂上,要根據小學生活潑可愛的特性,積極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特性化理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先學后教,讓學生在課堂上充滿充滿激情和興趣。在課后,教師要進行教學反思,這是為了更加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指導自己以后的教學工作。我們要從教學中不斷吸取經驗教訓,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反思和總結,爭取有更多的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思考;主觀能動性;學習興趣;先學后教;課堂教學
一、教學案例簡析
《春夏秋冬》這篇課文是經過教育部審定的統編版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上這篇課文時,學生剛過完春節回到學校,個個都顯得特別興奮。有的學生把學校的很多的紀律都忘記了,就像去年剛入學時的“混亂”狀態又重新短暫地出現了。這就急需教師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課堂常規重新調整好,要管理好班級紀律。本課的設置,基于學生活潑可愛的特性,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因此,筆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先學后教,以求讓學生在課堂上充滿激情和興趣。本課所上的內容是對課文的理解學習,上一個課時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設計
在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設計時,筆者翻看了教師教學用書作為參考,設定了本節課的“三維目標”:1.知識與能力:本課為看圖學詞識字,讓學生在了解四季特點的基礎上,學會四組詞語,認識“霜、吹、落”等8個生字,會寫“春、冬、風、雪”等7個生字。2.過程與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運用多種方式讀課文,以讀促悟,并背誦課文。引導學生去觀察身邊的環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閱讀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具體的語言文字中進一步體會情感,品味美感,了解四季不同的特色。收集有關各個季節的詞語,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不同季節的特色。對本次教學目標的設計,筆者有一定的感觸:對目標的設計要求太高,設計內容太多太滿。既要求學生學會字詞的書寫,又要他們能正確流利讀課文,并且用多種方式去讀。既要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人文價值的學習,要學生能夠感受四個季節的美,品味語言文字的美,又要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以后進行知識的遷移,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與閱讀能力,去發現身邊的美。這樣的要求未免太高了,也太多了。沒有基于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沒有對學情進行深刻的分析理解,設計出適應本年段學生的教學設計。備課除了要“備課文”以外,還要考慮到“備學生,備學情”。
筆者認為,對本課的重點難點的設計還是比較合理的。重點讓學生了解四個季節的特色,品味課文的美感。難點是做學習的遷移,讓學生學會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學生去觀察身邊的環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閱讀能力。
三、教學設計制作過程
(一)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有技巧地引導學生背誦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筆者先利用了一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安靜下來,做好上課的準備,讓學生清楚知道接下來是上課時間了,應該怎么做。然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他們都特別喜歡展示自己,筆者讓學生輪流當主持人,進行上課前的一個“一分鐘速記”積累。學生通過速記,積累了更多的古詩詞,這是教師最欣慰的。課前一分鐘速記內容由教師課件展示古詩,主持人領讀一次,全班學生速記、背誦,做好日常積累。小主持人主持,領讀一遍:“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 朱熹”接著,引導學生背誦,分為個人展示背誦,男女生背誦,全班背。本著利用學生的記憶“黃金期”,讓他們積累更多的傳統文化的目的,力求為學生的人生打上一個文學底色,這是上課的第一個環節。
(二)教師談話導入,引入課堂
“‘輕輕地,輕輕地,春姑娘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宋代詩人朱熹曾經說過‘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一課,我們先用美麗的詞語去迎接春姑娘她的到來吧!”接著,筆者讓學生說一說知道的關于描寫四個季節的詞語,打開思維,進行“頭腦風暴式”的一個拓展,“從課內到課外,處處是語文”。學生自由發言,消除上課的緊張感,拉近了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接著板書課題,學生跟著教師一起書寫,“老師寫,我也寫”,這樣的課堂教學井然有序,筆者覺得本次的導入是不錯的。
(三)引入到課文的學習,重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接著教師做適當的點評和引導,讓學生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出感情。同時,筆者也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朗讀,讓他們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如,快讀、慢讀、默讀、有節奏讀、表演讀、拍手讀、吟唱讀……以此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讀促悟。同時也完成了課后背誦課文的要求。在學生熟讀成誦以后,配上美美的音樂再讀一次,感受我國語言文字的美。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提升了自己的朗讀能力。
(四)創設一個對話平臺,感悟課文
第一,教師談話引導學生思考:每個季節都有什么特點呢?“生活中處處充滿著驚喜,一朵路邊開出的小花,一個溫暖人心的微笑,一場干旱后的大雨……都讓人欣喜快樂。只要你細心留意身邊的一切,你總會有新的發現,每個季節都有它自己的特點,你來挑選一個季節,說一說它最大的特點。可以根據課件里的提示來說。”學生暢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尊重他們的理解。從學生的親身感悟中,慢慢加深學生們對四個季節的理解,感受四季的特點。
第二,教師繼續引導,做課堂的組織者,讓學生做課堂的主發言者。“每個季節都是美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喜歡的東西都是不同的。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小組交流分享,說說原因。同時把你課前畫的畫展示給大家看。”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內的一個內部討論交流。最后小組展示,請一兩個小組上臺交流自己的看法。(“我學習,我展示!請同學們安靜傾聽。”)此時,讓學生勇敢發表自己的看法:“我最喜歡(? ? )這個季節,因為:_________。這是我畫的畫,請大家欣賞,我畫的是:__________誰和我一樣喜歡這個季節,誰和我交流?”
這個環節旨在鍛煉學生的傾聽能力,捕捉自己喜歡的信息的能力。并且讓他們通過畫畫,增加對課文學習的興趣,全面發展各方面的才能,給他們更多展示的機會。
(五)拓展延伸,以讀引讀
筆者用語言激發學生的分享欲望“孩子們,課前我們搜集了有關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詞語、諺語,現在我們一起來享受文化大餐,一起分享吧。誰找到了有關的詩句或諺語,請你舉手!”學生們舉手發言,拓展課堂學習的深度,由課內引到課外,進行知識的積累,回答的學生領讀,班上的其他同學跟讀,書聲瑯瑯,好不愜意。最后在歌曲《春天在哪里》的歌聲中結束本環節。
在學生們可愛天真的聲音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共同參與到課堂中。也是提醒上課精神不集中的學生,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這是設置這個歌曲環節的初衷。
最后,讓學生淺談收獲,教師總結并布置作業。“孩子們,快樂的學習時間總是過得很快的,一節課的時間就這么結束了,但是我們學習的興趣有沒有結束?(沒有)那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請你談一談。”學生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獲,對本節課進行一個總結。教師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進一步再進行總結并布置作業。教師總結:“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不僅是春天,每個季節都有屬于自己的美景,只要你細心觀察,用心發現,你就會有收獲。祝你們每個人都擁有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
四、教學總結與反思
筆者認為,本節課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抓住了重點和難點,基本上完成了本節課教學。每個環節真實地落實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挺高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本課的不足之處也有,如,課堂上個別學生的紀律不好,沒有進入到課堂教學的氛圍中。而且在上這篇課文時,由于學生剛過完春節回到學校,心思還沒有回歸學校,學生們的學習習慣和課堂常規都不夠好,有待進一步培養。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教書育人的漫漫長路上沒有捷徑,只有一次次不斷的努力與付出,才能有進步。筆者會不斷努力,充實并提升自我的素養,爭取有更多的進步與成長。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