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梅

【摘要】初中數學是一個整體,是中學數學的基礎,要學好數學必須對數學感興趣,而在新概念知識的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間的聯系,搭建平臺和支點就顯得尤為重要。“100學習任務書”作為課堂載體,在任務驅動下建構知識聯系,進行知識遷移,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并進行運用,它能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關鍵詞】初中數學;新概念課型;任務書設計;有理數的減法
初中數學是一個整體。高中數學中的幾何、代數、數據統計是初中數學基礎的深化和融合。相對而言,初中數學又是中學數學的基礎。數學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中小學開設數學課,并把它當作人一生中需要學習的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從第二次國際教育成就評價課題測試結果看,參加的21個國家或地區中,我國小學數學成績名列第一,表明我國小學生有扎實的數學基本功。有人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也就是說,要學好數學就要學會思考,就要善于動腦。這樣才能學好數學。
要學好數學,首先必須對數學感興趣。如何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呢?在學生剛剛接觸新知識時,我們如何幫助學生解除困惑,構建知識間的聯系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接下來,筆者主要從學生新課學習如何構建知識間的聯系,快速地理解新知識、新概念,從而激發學生對新領域學習的興趣著手,并結合個人的教學實際,談談對新課教學的一些看法。
第一,知識的儲備。認知心理學理論認為:一切新的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學習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學習者原有認知水平影響的學習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對新知識的理解是建立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的。因此,在不同的新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更加應該注重如何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儲備,幫助學生準備好“配料”,然后再引導學生如何進行“搭配”,怎么“炒”,最后“炒”出一道好“菜”來。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梳理清楚本節課涉及到的知識點,在課堂的前五分鐘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鞏固。這樣,當新課需要知識構建的時候,學生才不會覺得無所適從。以《有理數的減法》這節課的教學為例,課堂前五分鐘我們可以做什么?哪些是必備的知識儲備,如,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相反數的概念、互為逆運算的理解。那么,前五分鐘的學習就可以通過任務書的設計,讓學生迅速進入新課學習的知識儲備狀態。如,這節課的前五分鐘,筆者就是采用這樣的一個設計方式。舉例如下:
1.有理數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取______的符號,并把______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______的符號,并用______? 減去_________;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_____。
(3)一個數同_____相加,仍得這個數。
2.寫出下列各數的相反數
-2的相反數是? ? ? 3.5的相反數是? ? ? 5的相反數是
的相反數是? ? ? ? 0的相反數是? ? ? ? ?的相反數是
3.計算
(1)(+3)+(+5)=? ? ? ? ? ? (2)(-3)+5=
(3)(-3)+(-5)=? ? ? ? ? ? (4)3+(-5)=
第二,知識遷移。初中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僅是讓學生能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學生一旦形成了遷移能力,就能把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因此,教師可恰當地運用遷移規律,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間的聯系,從而促進學習的正遷移,使學生能更準確地理解新知識。這樣不但有利于鞏固已經學的知識、技能和概念,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和探索發現的能力。
那么,我們如何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有效地進行新課教學呢?首先,認真備課,“吃”透教材是實現遷移的基本前提。教師在組織學習遷移時,一是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確定與遷移新知有關的舊知。其次,是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最后,就是抓住知識間的前后內在聯系,從而促進知識的合理遷移。對于有理數的減法這個課時,如何讓學生迅速又直觀地進行知識的合理遷移呢?筆者做了這樣的一個知識間的處理,探究并總結出有理數的減法法則:
加法? ? ? ? ? ? ? ? ? ? ? ? ? ? 減法
加數 + 加數 = 和? ? ? ? 和 - 一個加數 = 另一個加數
(1)(+3)+(+5)=___? ? 8 - 3 =___? ? ? ? ? 8 +(-3)=___
(2)(-2)+(+6)=___? ? 4 -(-2)=___? ? ? ? 4 + 2 =___
(3)(-8)+(-7)=___? ? (-15)-(-8)=___? ?(-15)+ 8 =___
(4)3+(-5)=___? ? ? ? ?(-2)- 3 =___? ? ? (-2)+(-3)=___
小組討論,完成問題1,2:
比較8-3與8+(-3),4-(-2)和4+2,(-15)-(-8)和(-15)+8,(-2)-3和(-2)+(-3)你能發現什么規律嗎?
問題1:它們的結果發生了什么變化?
問題2:它們的運算符號和數發生了什么變化?(完成下面的空格)
①運算符號從_____變成_____;
②減數變為它的_____.
歸納: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即a-b=a+(-b).
第三,知識的鞏固和應用。新知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只有在實踐中鞏固和應用新知,學生才能很好地把新知內化。這個過程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引和規范化,才能在下一個新舊知識之間產生遷移。這時候,我們就要特別注意新知的規范化書寫、格式等,幫助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答題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同時強化和鞏固新知。下面,以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鞏固和應用為例:
例題:計算:(-3)-(+6)
解:原式=(-3)+(-6)? ?(有理數的減法法則)
=-(3+6)?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9
闖關題:
1.把下列減法式子變成加法式子填空:
(1)5-7=? ? ? ? ? ? ? ? ? ? ? ? (2)(-2)-(+8)=
(3)-8-(-5)=? ? ? ? ? ? ? ? ?(4)(-5)-7=
2.計算:
(1)8-5? ? ? ? ? ? ? (2)9-12? ? ? ? ? ? ? (3)(+7)-(-3)
解:原式=? ? ? ? ? ? ?解:原式=? ? ? ? ? ? ? 解:原式=
(4) (-10)-8? ? ? ?(5)(-4)-(-4)? ? ? (6)0-(-7)
解:原式=? ? ? ? ? ? ?解:原式=? ? ? ? ? ? ? ?解:原式=
注意:在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時,關鍵是如何正確解決符號問題:改變兩個符號:(1)改變運算符號,“減號”變為“加號”,(2)改變減數的符號。
第四,形成完整的一份“100學習任務書”。學習任務書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抓手,也是教師教學設計的體現,通過任務書這個介質幫助師生搭建教與學的平臺。下面,筆者呈現《有理數的減法》第一課時完整的任務書設計:
第一章 有理數
1.3.2有理數的減法(第1課時)
七年級 ( )班? ?姓名:______
【學習過程】
【目標任務一】復習回顧
1.有理數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取______的符號,并把______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______的符號,并用______? 減去_________;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_____。
(3)一個數同_____相加,仍得這個數。
2.寫出下列各數的相反數
-2的相反數是? ? ? 3.5的相反數是? ? ? 5的相反數是
的相反數是? ? ? ? 0的相反數是? ? ? ? ?的相反數是
3.計算
(1)(+3)+(+5)=? ? ? ? ? ? (2)(-3)+5=
(3)(-3)+(-5)=? ? ? ? ? ? (4)3+(-5)=
【目標任務二】探究新知
加法? ? ? ? ? ? ? ? ? ? ? ? ? ? 減法
加數 + 加數 = 和? ? ? ? 和 - 一個加數 = 另一個加數
(1)(+3)+(+5)=___? ? 8 - 3 =___? ? ? ? ? 8 +(-3)=___
(2)(-2)+(+6)=___? ? 4 -(-2)=___? ? ? ? 4 + 2 =___
(3)(-8)+(-7)=___? ? (-15)-(-8)=___? ?(-15)+ 8 =___
(4)3+(-5)=___? ? ? ? ?(-2)- 3 =___? ? ? (-2)+(-3)=___
小組討論,完成問題1,2:
比較8-3與8+(-3),4-(-2)和4+2,(-15)-(-8)和(-15)+8,(-2)-3和(-2)+(-3)你能發現什么規律嗎?
1.它們的結果發生了什么變化?
2.它們的運算符號和數發生了什么變化?(完成下面的空格)
①運算符號從_____變成_____;
②減數變為它的_____.
歸納: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即a-b=a+(-b)
【目標任務三】法則的應用
例題:計算:(-3)-(+6)
解:原式=(-3)+(-6)? ?(有理數的減法法則)
=-(3+6)?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9
闖關題:
1.把下列減法式子變成加法式子填空:
(1)5-7=? ? ? ? ? ? ? ? ? ? ? ? (2)(-2)-(+8)=
(3)-8-(-5)=? ? ? ? ? ? ? ? ?(4)(-5)-7=
2.計算:
(1)8-5? ? ? ? ? ? ? (2)9-12? ? ? ? ? ? ? (3)(+7)-(-3)
解:原式=? ? ? ? ? ? ?解:原式=? ? ? ? ? ? ? 解:原式=
(4) (-10)-8? ? ? ?(5)(-4)-(-4)? ? ? (6)0-(-7)
解:原式=? ? ? ? ? ? ?解:原式=? ? ? ? ? ? ? ?解:原式=
注意:在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時,關鍵是如何正確解決符號問題:改變兩個符號:(1)改變運算符號,“減號”變為“加號”,(2)是改變減數的符號。
【人人過關】 已過關題目總共____題,分數____
1.計算
(1)7-9? ? ? ? ? ? ? ? ? ?(2)(-3)-(-7)
(3)(-4)-(-8)? ? ? ? ? (4)0-(-6)
(5)(-2.5)-5.5? ? ? ? ?(6)1.9-(-0.1)
【拓展提升】
1.填空
(1)溫度4℃比-6℃高____℃;
(2)溫度-7℃比-2℃低____℃;
(3)海拔高度-13m比-200m高____m;
(4)從海拔20m到-40m,下降了____m.
2.某潛艇從海平面以下27m處上升到海平面以下18m處,此潛艇上升了多少米?
3.已知|a|=5,|b|=3,且a>0,b<0,則a-b=? ? ? ? ?.
4.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其海拔高度是 8844 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 米,兩處高度相差多少米?
5.(1)(-72)-(-37)-(+22)-17
(2)(-16)-(+12)-24-(-18)
(3)23-(-76)-36-(+105)
(4)(-)-(-)-(+)
除此之外,在新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特征,通過新舊知識的建構,幫助學生找到學習新知的支點,從而幫助學生減輕對新事物認知的畏懼、迷茫的心理狀態。當學生找到支點,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那我們的“傳道受業解惑”也就水到渠成了。
總而言之,學生知識的儲備、知識的遷移、知識的鞏固在新課教學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在充分學習、利用、挖掘教材資源的基礎上,讓學生密切聯系生活實際,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實實在在的數學知識。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也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我們身邊的數學資源,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的遷移,構建知識間的聯系,從而更好地應用于生活,讓數學更好地為生活服務,也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強烈愿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 李? 源